本帖最后由 黎小裕 于 2012/3/17 21:24 编辑 www.med126.com/shiti/ 作者:江湖医侠
现代中医科研蒸蒸日上,临床水平每况愈下,科研没有为临证提供帮助,不可谓不是科学的大讽刺!
中医历史上名家总多,学派林立,而现代中医学院教育一统天下,刻板的所谓“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刻意强调脏腑对号的辨证分型论治特色教育,造就了我的老师陈瑞春先生形容的“两个半中专生,半个西医中专生、半个中医中专生”,不得不叫人大发感慨,不得不叫人很无奈!
现代中医教育体系必须改革,学术必须创新,否则,学习中医,必须走出去,拜天下名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现代网络给力学习很多方便,但没有亲身感受大师的诊疗绝技,企图读文章而获真谛,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邯郸学步、瞎子摸象都难免。
虽然现代学院教育培养了绝大多数中医,其中不乏疗效突出的佼佼者,但疗效不依赖西药者寥寥无几!反观历史,古代中医并没有因为缺乏抗生素、输液而导致疫病流行,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中医的保障在
鸦片战争之前就到达了四千千万!中医就是传统医学,中医可以现代化,但不是抛弃历史本源的虚无化!挂羊头卖
狗肉,连小巷里那些泡脚、桑拿的小哥、小姐都是中医,作为中医人,我每每愤慨,但作为社区居民,我又每每钦佩,因为人家比我们那些有执照的中医更赚钱!这社会,有钱就是爷们、就是奶们,有知识没钱,再清高没有用!
所以,我主张发掘中医的独门绝技,发挥中医的看家本领去赚钱,有了技术,报国有道,致富有方,就不会再感叹入错了中医这扇门!
中医的独门绝技、看家本领在哪里?张仲景说是“平脉辨证”,掌握了“平脉辨证”就可以“料到腑脏,独见若神”,用方必效,用药有灵,做中医才能感受中医的氛围,感受做中医应该享受却不能享受的社会待遇!
可就是如此一个简简单单的“平脉辨证”,自唐代孙思邈倡导“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学习方法以来,加上徐灵胎主张“
伤寒论类方”,本来只是一个学习方法,可偏偏学者学了之后竟背宗忘祖,把张老夫子的精髓弄得面目全非,把王叔和一辈子的心血全然不顾,还自以为是发明了中医、超越了先圣!
当此之时,原样学伤寒,规矩用经方,推广经方医学、创新现代中医,不仅仅中医人不再贫困的理由,更是时代要求,推而论之,何尝不是历史使命?做中医不能自甘落后,自毁根基!昨日一个病人过来改方,请看病历:
刘XX 男 1976年9月初九 万安县城
2012/3/6脉右寸沉稍紧、关脉浮细弦稍紧、尺脉沉细弦紧、脉左寸浮稍弦、关脉弦稍滑、尺脉沉细弦稍紧。舌暗红、苔白腻。诉:嗜酒、腰部双腿麻木萎软无力已4年。口舌麻木无味觉。手指麻木、大便偶有失禁、小便涩无力。腰椎突出、按压疼痛。走路容易摔跤。天越冷越麻。
麻黄15
桂枝15
当归15生晒参15
石膏15干
姜15
甘草15
川芎10
杏仁15
葛根200
威灵仙60
杜仲30金毛犬60怀
牛膝15
蜈蚣2条 十剂
2012/3/16 脉右寸细弦稍紧、关脉细弦、尺脉沉细稍紧、脉左寸浮细弦、关脉细弦、尺脉沉细弦稍紧。舌淡紫、苔薄白。诉:下肢行走能抬起、力度稍有增加、小便多。
麻黄15桂枝15当归15生晒参15石膏15
干姜15甘草15川芎10杏仁15葛根200威灵仙60杜仲30金毛犬60怀牛膝15蜈蚣2条
细辛10 十剂
患者介绍,患病四年来,一直在求医,神经元疾病,西医说不治,所以就寻中医,可他所寻的中医专家说,西医如此先进,西医都没办法,他怎么会比西医更高明?不是本地的中医专家这样告诉他,北京、上海、广州的中医专家也是这样告诉他。看他的可怜样,很可怜!
患者下午过来复诊,非常高兴,十天前四个人抬着他进诊室,现在终于可以自己开步走,四年了,想想是什么感受!患者说,让他出多少钱都愿意!
其实平脉辨证,他的病有什么难呢?“脉右寸沉稍紧、关脉浮细弦稍紧、尺脉沉细弦紧、脉左寸浮稍弦、关脉弦稍滑、尺脉沉细弦稍紧。”紧主寒,滑主痰,浮主风,右寸沉、左寸浮提示气机升降不利,风寒伤经络,痰气交阻,简简单单的一个“
风痱”!右寸沉,麻黄当家,左寸浮,桂枝当家,含有麻黄、桂枝治“风痱”的主方不是“
续命汤”么?!如果还有继续分析,太长了,下回分解吧!
宋代林亿等人整理张仲景著作时,把一些特效经方一并收载,此“风痱”的主治就来源于《古今录验汤》续命汤。林亿说“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我相信林亿可以发出这个感慨,他也“能学之”,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也“能学之”,我更相信,只要你肯努力,你也“能学之”!
相关链接:
《伤寒杂病论》其实是可以当白文读的: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9497
参加经方班学习需要吃苦耐劳精神: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