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我的大学(十一)———进藏后的思考
    

黄煌教授医话:我的大学(十一)———进藏后的思考




    1986年是忙碌的一年。我被抽调出去搞中医专业分化的调研,这是国家教委的任务,我的任务是就新设中医养生康复专业的社会调查。上北京,跑上海,还无锡、苏州、成都、哈尔滨等地,开座谈会,走访专家,忙得很开心。9月初,又接到国家教委的一项任务,要我进藏为藏医专业搞一文稿。这是让我心跳的任务,我能到那神秘的西藏了!

   飞机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时,天空还是细雨蒙蒙,不久,窗外就是蓝天一片,阳光特别耀眼,底下是蜿蜒不断的皑皑雪山。两个小时不到,飞机降临贡嘎机场,吉普车接着我们疾驰在公路上,西藏的山寸草不生,全是青森森的石头,倒是路边的雅鲁藏布江,宁静,宛如连接天边的玉带,夕阳下,还跳着金光。西藏的阳光很好,天空湛蓝湛蓝,入夜仰望,星斗满天。高原空气稀薄,当天晚上就乱梦纷纭,心跳加速,明显缺氧了。不过,第三天情况就好转了。

  在拉萨的日子是充满激情的。酥油茶、青稞酒,清水羊肉,祝酒歌,踢踏舞,八角街、大昭寺、罗布林卡、布达拉宫,还有八角街上摇着经僮的藏民,布达拉宫旁五体投地的信徒,大昭寺摇弋飘忽的酥油灯,色彩艳丽的唐卡,给我的都是异域风情的刺激。但最让我激动并带来沉思的,是藏医的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与实践。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强盛的吐番王朝。大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和医生。同时,藏王还请了印度、尼泊尔医生入藏,结合高原古老的医学,编辑整理了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公元8世纪末,藏区名医宇陀.宁玛元丹贡布著成了藏医学的奠基之作《四部医典》。藏医理论与中医理论不同,他们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龙、赤巴、培根;七大物质和三种排泄物。 “龙”是推动人体生命机能的动力,与生命活动的一切机能密切相关;“赤巴”具有火热的性质,主脏腑机能活动。“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质,与人体内津液、粘液及水液密切相关。七大物质基础,即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即小便、大便、汗。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

  藏医对人体的认识很让人惊奇。他们发现,人体有360块骨头,其中脊椎骨28块,胁骨24块,牙齿32颗,四肢大关节有12个,小关节有210处,韧带16处,头有21000根,汗毛孔有1100万。人体内的器官,藏医也有五脏六腑。五脏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六腑指大肠、小肠、胃、膀胱、胆和三姆休。藏医还发现,胎儿从形成到成熟分娩,需要38周的时间,264天。并把胎儿发育的全部过程分为三期,即鱼期、期和猪期。它认为,胎儿发育中的鱼期时,胚胎形成长条形,因此称鱼期。胎儿长出四肢体形,并分出头部,因此称龟期。胎儿从龟期进一步地发育成除了四肢和头部外,还逐渐凸起所有器官,并能从母体中吸取混食,因此称猪期。藏医胚胎学中的鱼期、龟期和猪期的出现,不仅形象地描述了胎儿发育的全过程,而且是与脊椎动物的鱼纲、爬行纲、哺乳动物纲而后人类的进化顺序相一致的。

    藏医以望诊(尿诊)、切诊(脉诊)、问诊为主。 藏医的治疗方法丰富多彩,有药物疗法、放血疗法、艾灸疗法、催吐法、按摩、推拿、药浴疗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放血疗法和药浴疗法颇具特色。

  面对和中医学不同的藏医学,我好奇,我兴奋,我激动,我也思索。

  进藏后思考的收获之一,是发现中医理论其实还不是真理。比如经络学说,中医发现有十二经脉再加奇经八脉,循环无端,但是同样是传统医学的藏医,却没有发现经络,而只是发现了类似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的白脉与黑脉!是汉族人太敏感,还是因为十二经脉经过了后人刻意地美化和加工?中医的理论体系很完整,许多中药均在其指导下使用,性味归经,头头是道,但藏医也用天然药物,其中有许多与中药相同,如大黄,如黄连,如麻黄,而且,我发现其主治也与中药基本相同,如大黄攻积,黄连止痢,麻黄平喘利水等,但所用的理论却与中医截然不同。中医讲元气,讲阴阳水火,而藏医讲龙、赤巴、培根,两者都是传统医学,从理论的层面较量,何者对,何者错?何者优,何者劣?显然不能轻易定论。

   进藏后思考的收获之二,懂得了传统医学就是一种文化,是各民族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中医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强调适寒温,主张补不足,泻有余,以及喝汤,吃大黄,针灸刮痧拔火罐,还有冬病夏治,冬令进补,以脏补脏,等等,其实就是汉族人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传统医学中,宗教的成分也很多。藏医与藏传fo教关系密切,藏医都是喇嘛;而无独有偶,中医与道教儒学关系密切,汉代医家多是方士,神农本草经以三品分类,其中轻身延年不老等黄老之学的内容到处可见。而到宋代以后,理学浸入,学医多儒生。于是,前者是喇嘛医,后者是儒医。冬虫夏草,是藏人心目中的神草;灵芝人参,则是汉人心目中的神草。

   我开始对民族医学感兴趣。那时,我有一种冲动,希望到我国的边陲区考察民族医学。青藏高原上的藏医、新疆天上脚下的维医、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蒙医、大兴安岭深处的鄂伦春人的土医,延边的朝医,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丛林的傣医,凉山地区的彝医苗医,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医,还有汉族民间的各种民间疗法,我都要去走一走,用文字,用图片,用声像,将各民族在治病防病,在养生保健上的各种经验和方式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书,编辑成画册,送给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我还想在学校开设《中国传统医学概论》的课程,让中医院校的学生了解传统医学的历史、种类、特征,以及传统医学工作的特性和法律政策,还有传统医学理论与临床的规律。我说,不了解民族医学,不了解传统医学,就不能了解中医学,更谈不上发展中医学!当时,我还非常渴望有机会和电视台合作拍摄《中国传统医学》的电视记录片。那个时候,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话说长江》的电视片,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加上主持人陈铎先生浑厚的解说,吸引了很多观众。我看了后很高兴,我说,如果说,《话说长江》是从地域的角度去阐释讲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那我这个电视片将以民族医学为视点,记录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轨迹和特色。我说,在现代文明日益强盛,而传统文化日益萎缩的今天,我们这项工作很紧迫,也很有必要,对子孙后代将有一个交代,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也有贡献。这个想法,我向学校领导说过,向北京的领导也说过,但是,由于我的无能,由于我人微,更是由于时机不到,没有机遇的垂青,想法最后还是想法。最终,我的这种想法在时光中慢慢褪色,考察的冲动归于消失。

-------------------
为黄老师感到遗憾!
不过,从黄老师对汉医和藏医的比较,确实更能理解“中医是一种文化”的观点。

-------------------
              只要希望的种子还在,激情随时可以点燃!

-------------------
              只要希望的种子还在,激情随时可以点燃!

-------------------
楼上说的好哈

-------------------
随着黄师的文笔,将我带进那美丽的“故乡”!
那是我心灵的故乡,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的大学》如同一幅画卷,慢慢展开,意味绵长!
越看越让人敬重,丰富的阅历、深沉的思想、积极的态度、还有永不褪色的朝气!

原本觉得黄师如同一本古书。厚厚的,还泛幽幽的书墨香!
现今才发现,黄师不仅“古”还很“今”!不仅“今”,还很“全”!
应该是一本厚厚的“教科大辞典”!
用“博古通今”一词应该不为过吧!

-------------------
呵呵,终于等来十一回.黄老师是一本书,渊博

-------------------
我两周以上没见到黄老师了。回来后知道他们要倒时差。没打电话问候。这次专门和省委研究室的领导汇报情况。希望他们去调研经方。没想到他们有的是病人了。并去吃了黄师药效果很好。所以我想办好这件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医。了解经方。我认为这也是为人民服务。

-------------------
如果经方课题能更多引起重视,得到更多的开展,就能让学生更重视经方,更重视中医的根本。

-------------------
黄老师觉得各个名族的地方医学能贯穿成一种成型的、统一的医学吗

-------------------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但必须是创造一种新的医学。

-------------------

-------------------
我在布达拉宫前的留影。

-------------------
我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强巴赤烈院长合影。

-------------------
黄师真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真乃大医,尤甚良相也。为吾辈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感慨于黄师的无私奉献呀,在此衷心祝福黄老师合家安康!

-------------------
 

-------------------
果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啊

-------------------
爱因斯坦后半生就是在做物理学上的力学大统一,但他没有成功,为什么都要搞统一呢?
各自有各自的轨道,任其自然发展不好吗?中医和西医能统一的起来吗?我看不太可能。

-------------------
引用第9楼嘉乐于2008-08-20 22:32发表的  :
黄老师觉得各个名族的地方医学能贯穿成一种成型的、统一的医学吗

怎么可能,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差异的!目前科学不是“最正确”的思维模式么?可中西医能统一到科学的模式下么?

-------------------
  

-------------------
现在机遇到了吗?

-------------------
原来藏医是这样!

-------------------
云之上:果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啊?(2008-09-15 11:31)?700)this.width=700;" >

赞同!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