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为中医临床科研说几句
    

黄煌教授医话:为中医临床科研说几句

  医生是要研究的,特别是作临床研究。因为医生面临的对象不仅仅是不断变化的疾病谱以及不断变异的病原体,还有千差万别的患者体质特性,哪怕是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其表现大不一样,治疗的方法也不同。医学科学的这种复杂性决定了医生必须要有科学研究的头脑,必须把诊室当做实验室,必须将面对的每一个病人当做一个科研题。
 
  从事西医的临床工作者是比较幸运的,因为现代医学的科学研究力量非常雄厚,不仅有医学科学研究机构,更有庞大的医药制药集团提供的科研资料,他们给以临床医生的指导是规范而且有效的。所以,当西医比较省心。但是,中医就比较艰苦。中医历来靠自己在临床上摸索研究。虽然现在中医也有许多科研机构,但说实话,许多所谓的中医科研大多停留在项目论文层次,能够指导中医临床人员开方用药的成果实在不多。
 
  中西医的临床研究的着眼点不一。西医研究人的病,所以,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总结出有效率;中医研究病的人,统计往往无计可施,只能用个案分析法,研究出方证模式以及识别方证的思路。所以,历史上很多名医均有医案整理出版,阅读和整理名医医案也成为中医传统的临床研究方式。但是,前者冠以科学研究的光环,而后者,常常被科学工作者们忽略,甚至嗤之以鼻。但是,后者正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医生要开展临床研究非常难。临床研究与临床治病还是有区别的。许多医生的看病是一种商业经营,经济利益不可以忽略,但是临床研究,却不能将利益名誉等放在首位,必须排除过多的干扰因素,力求更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能更明确疗效以及取效的因素。拿中医临床科研来说,可能是方子小,治法简,根本就没有利润。看看当今各大中医医院,来一个病人,中药西药一起上,就是中药也是成药汤剂齐下,而汤药则杂药乱投,就算是病人治愈了,也无法总结经验,于临床科研无补。所以,让当今的中医搞临床科研,根本不可能。
我写上面的文字,是希望中医界要重视临床科研,要重视个案的整理和文献研究,也希望掌管科研职称晋升生杀大权的大员们不要用西医的科研的思路方法来限制规定中医临床科研,要尊重传统的中医临床科研,要给中医学术一条生路。因为只有中医临床医生们有了科研热情和条件,中医的临床水平才能提高,我国广大的民众才能得到最好的中医医疗服务,发展中医的美好愿望才不会成为泡影。


-------------------
看当今各大中医医院,来一个病人,中药西药一起上,就是中药也是成药汤剂齐下,而汤药则杂药乱投,就算是病人治愈了,也无法总结经验,于临床科研无补。
说的多好啊
其实我从来就认为中医有自己的统计学,我称之为纵向统计学,从古至今的中医医案就是样本,相对西医的横向统计学更科学,于临床更有益!
当然,这又牵涉到医案的书写格式和规范化,否则,也不宜统计,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
黄师考虑深远,临床为医生的命脉,若能梳理、继承历史临床经验,功莫大焉。

-------------------
黄师,别说了。再说都揪起我一直埋在心里的苦楚了!国家医学体系的乱相不是一个两个,简直是千疮百孔,简直是不堪入目。当官的不懂临床,一至的崇洋媚外,一至的认为现代的就是最好的,科学的就是最好的。国家黑暗,管理能不混乱?不只是学术黑暗,在这个大体系下,还有什么能好?我们在论坛里说说有什么用?官老爷也听不到,听到也不管用啊。出去过的人都知道,外面一片风光,富商与高官也都知道,移民是最好的办法。我们能怎么办呢?独善其身吧,只能如此啊。

-------------------
中医院的大夫,都是开大方,开贵药,中西药一起上,一开就是七天,这哪里还有辨证?这样开方还用记什么医案?再说了,开完药后也不观察效果。病好后,病人不来了,病不好换大夫了,当大夫的这样看一辈子病也不会有经验。实际上,现在出的很多书是没看头的,现在跟这样的老师去抄方也是没有必要的。
如何提高经验、提升治疗效?精研仲景书,有病自然胸有成竹。

-------------------
黄师说的很有道理,虽然大趋势不如意,但是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不是不可行。在论坛上研究讨论非常必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民间岀名中医

-------------------
这是一个太现实的事实。没有科研的头脑 ,没有奉献的精神是很难改变的。

-------------------
感谢黄师,其方证人理论验之于临床极佳。不知这辈子能否随诊,

-------------------
黄师说的有道理,中医也需要研究,研究人,研究个案,进行必要的总结,多研究中医才能发展,但经方不占主流中医地位,向前走的确困难重重,我希望中国有多个培养经方中医的医馆,一期一,二百人,从教育入手,这样中医才有更大希望,当然这需要黄师这样有名望的中医来牵头。

-------------------
黄师考虑深远,临床为医生的命脉,若能梳理、继承历史临床经验,功莫大焉。

-------------------
只可惜黄师的苦心,而身在这样的社会又能如何?

-------------------
黄老师说的很正确。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制定正确的政策才能促进发展,照搬照抄西医的管理与发展模式,注定会阻碍中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奈何管理者们整天讲实事求是,但却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希望能真正的从中医的发展规律出发,培养中医人才,管理中医医院,谋划中医科研。

-------------------
确实,个体行医的连职称都不让进,更不用说别的。

-------------------
目睹中医院校跟风西医的所谓科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没有一点实用价值,还间接培养学生的造假能力。

-------------------
“所以,让当今的中医搞临床科研,根本不可能。”!!!------
 黄老师,这句话太对了!!哪有什么科研,纯粹的编造啊!可不编造又能如何???不造假无法晋职称啊!无法养活家庭啊!
  我们都知道症结之所在,我们都清楚病情之严重,可我们根本无力触碰这烂疮一个指头!
 
  每想到此,心如刀割!肝肠寸断!
  
  

-------------------
现在的基层中医院搞科研成为争名夺利的方式,因为他们并没有认真去做科研,弄虚作假。做出来的东西也没有推广使用的实用价值。

-------------------
其实吧,也没有那么糟糕吧,比如仝小林对量效关系的研究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这样不错的例子也不少,就不举例了

-------------------
也希望掌管科研职称晋升生杀大权的大员们不要用西医的科研的思路方法来限制规定中医临床科研,要尊重传统的中医临床科研,要给中医学术一条生路。因为只有中医临床医生们有了科研热情和条件,中医的临床水平才能提高,我国广大的民众才能得到最好的中医医疗服务,发展中医的美好愿望才不会成为泡影!!
没面对一次病人,就是一次新的科研!

-------------------
没有奉献的精神是很难改变的

-------------------
科班出身又热爱中医的表示很无奈,要浪费很多时间在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上,比如毕业论文真是无聊啊

-------------------
还是把精力放在个案总结上为好

-------------------
黄老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虽然目前中医的状况确实让人愤愤不平,但是我们仍然要以宽广的胸襟包容她,尤其是对中医充满了足够热血的青年医师们,黄老师尚能如此孜孜不倦,我们为何要如此气馁?黄老师曾说过他的血液里流淌的是经方的血液,我们呢?大家都一如既往的坚持了吗?这是我们应该考虑逇问题啊!

-------------------
当今中国,各行有各行的潜规则

-------------------
一言难尽!

-------------------
最近也在忙申报课题,查阅文献后现在还多中医课题真的……,像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研究这一类的课题倒容易中标,相反真正总结临床经验、真正服务于临床的课题很难……。
顺便说说现在相关部门要求施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特性嘛,中医需要的是流派。真不知道有关部门是怎么想的

-------------------
外行管内行,还有什么说的,

-------------------
拜读了黄师上面的短文我认为,他所揭示的内涵是很深刻的。首先是说明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医科研。因为治病的手段与西医大相径庭,打个比方,为了砍倒一棵树,可以用斧也可以用锯,工具不同,为了提高效率,各自进行改进,也就是科研.这儿有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在中国提出来了,一些根本不知道砍树是怎么回事的人楞说砍树只能用斧,除此之外都不是科学。那么在我们中医内部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在科研上不是去研究锯,而是去研究怎样把斧搞得更锋利,事实上我们的工作是要去研究如何把锯齿改进得更好,这岂不是南辕北辙,可笑之极?且慢!粗粗看来,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治好病,如此而已.。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中药不是搞出了著名的青蒿素吗,还有诸如此类的重大科研成果.。
 

-------------------
请等待接续

-------------------
所以归根结底中医诊断的精华所在是综合人体的的证来判断中医学意义上的病,那么科研的重点应该是研究证后治疗生病的人,才是中医的科学..如果我们的中医科研的大目标是斧的话,那么真是南辕北辙了..所以所谓的成千上万的以西医为模式的科研成果在发扬光大中医事业上起了多少作用也可想而知。

-------------------
理想和现实,难,呜呼哀哉!

-------------------
现在还有谁在尊重中医规律,除了医学爱好者,

-------------------
黄师能击节而起,是中国之脊梁。

-------------------
经方医学:中医院的大夫,都是开大方,开贵药,中西药一起上,一开就是七天,这哪里还有辨证?这样开方还用记什么医案?再说了,开完药后也不观察效果。病好后,病人不来了,病不好换大夫了,当大 .. (2013-03-05 13:14) 700)this.width=700;" >

话还是要说的,只要是真话。无声的社会,更可怕。现在的中国,民主的潮流不可阻挡,我们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应该为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而说话。你说的是心里话,是大实话,我爱听,我想,论坛上很多人都是爱听的。

-------------------
背道而馳的必然現象或結果。

-------------------
没有落到实处的好政策基层中医也难.........

-------------------
为什么一定要让西医的那套规则来评价中医的好坏,以至于在它成长的路上迷失了方向。走向了死胡同。真希望李克强总理能为我在们的中医带来新的春天!:-)当然更需要我们这些中医爱好者的不断付出与努力。

-------------------
中医研究病的人,统计往往无计可施,只能用个案分析法,研究出方证模式以及识别方证的思路。赞成。

拿中医临床科研来说,可能是方子小,治法简,根本就没有利润。看看当今各大中医医院,来一个病人,中药西药一起上,就是中药也是成药汤剂齐下,而汤药则杂药乱投,就算是病人治愈了,也无法总结经验,于临床科研无补。

是事实,没办法改变的。记得十年前,一个中医说,将来中医的希望在民间,悲哀啊。 中国医生是要卖药为生,不是诊断。这样你还能指望什么?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