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读伤寒悟伤寒》】
    

仲景原文:【《读伤寒悟伤寒》】


引子
仲景经方即如一把双刃刀,对证则效如桴鼓,误用非但无效,还会伤人,既握刀在手,当战战兢兢,勤捉摸之。点点滴滴,坚持不息!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中风和伤寒对比,一脉缓一脉紧,一汗出一无汗,恶寒为恶风之重者,体痛或体重皆可出现,发热皆有而不能分别,干呕亦属呕逆。)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伤寒之体痛一症,有体痛和体重两种情况,由“38条大青龙汤身疼痛而39条大青龙身不疼但重”可以悟出,而且在临床中也确实这样。)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于寒而病太阳者,传与不传,在乎静与不静,脉不静者人亦不静。)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伤寒太阳病,发热恶寒而不渴,温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证悬殊治亦悬殊,不能一概而论。)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病在阳,应以汗解之,但温病经发汗则热不退甚而灼热。)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则如惊痫,时掣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温病误治,以火熏为最凶,万万不可再逆。)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病在阳,应以汗解之。)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温病者发热而渴不恶寒,非发热恶寒发于阳者,更非无热恶寒发于阴者。)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可与56条互参。阳明者胃家实,欲作再经阳明,即胃家欲实也,当釜底抽薪截断扭转其势。)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风家,即正虚易感外邪者,其表解而不了了,乃正气虚恢复缓慢,故十二日方愈。感冒后补虚扶正就是针对的这种情况。)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垂危之人,有汗出津津而身体冰凉,但不欲衣被者,乃阳虚浮越;若去衣被任其冰凉仍不安扰乱者,阳虚欲绝而躁无暂安时也。刻骨铭心,痛心疾首。)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阳加于阴谓之汗,卫强荣弱,难以收/守持,故使汗出。可与95条互参。)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即鼻塞鼻音重或鼻腔过度通气,打喷嚏和流鼻涕亦在其例。)干呕(与3条伤寒之呕逆同属。)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紧紧,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可与31条互参。)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31·太阳病,项背强紧紧,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14条与此条对比,彼汗出,此无汗,彼无麻黄,此有麻黄,麻黄宜于无汗者明矣。)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呕者,加半夏,可以推想半夏主呕。)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身疼,腰痛,骨节疼烦,概在3条伤寒之体痛。)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吐下,宜麻黄汤。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外已解者,其所谓的嗜卧,正是“风家,表解,而不了了”的状态。)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太阳病,十日以去,胸满胁痛”而与小柴胡汤者,当有嗜卧,犹如柴加龙牡汤的“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由黄老师柴加龙牡汤体质的“疲倦貌······乏力”和柴桂汤体质的“容易疲乏无力”悟出。)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太阳病,十日以去,脉但浮”而与麻黄汤者,亦当有嗜卧,嗜卧即身体沉重困乏。由麻黄汤体质的“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和葛根汤体质的“嗜睡,易疲劳”悟出。)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8条大青龙汤证有身疼痛,此条大青龙身不疼但重,综合起来就是大青龙汤在体痛这一症上可以体痛或体重。与3条伤寒的体痛同义。)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40条言其“心下有水气”,此条更申明“去寒”,寒去而渴者,此寒即是寒水。)

-------------------
楼主辛苦!

-------------------
  

-------------------
呵呵,很好!

-------------------
LZ辛苦了,期待后续。:)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