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从柴桂姜汤读药证
    

仲景原文:从柴桂姜汤读药证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汤主之。”
  已发汗,病未好,津液伤,热邪仍在;复下之又伤血,并引热入里,邪热结于胸胁;胸胁结滞阻遏津液下行故小便不利;邪热伤津故口渴;胃无水气故不呕;津液不足故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往来寒热是正邪分争的表现,正胜邪则邪退到表部,人即恶寒,邪胜正则邪离表入里人即恶热;心烦是少阳热邪扰心。
  柴胡用于胸胁满往来寒热,天花粉用于渴而不呕、但头汗出(花粉清热生津,从栝蒌桂枝汤治痉可知栝蒌根生津),牡蛎用于痰热粘滞胸胁,并助栝蒌根止渴,桂枝助柴胡散邪出表(水湿气其性凝滞,若单用凉药,则热去湿凝,故与桂枝温通宣散水气以助柴胡祛邪出表),黄芩清少阳邪热,干姜助牡蛎化饮(与桂枝温助柴胡以利散水同义),甘草清热补津。全方用药有的放矢,反应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药证指导思想。

-------------------
少阳枢机为水热互结而不利。清,疏,达,芩,柴,桂。从土而走,牡蛎引导之,干姜温升之,花粉寒降之。

-------------------
老师要是拿个实例来看就更好了.
网上很多人有句话:有图有真相。  说得非常有道理。

-------------------
赞一个!

-------------------
理解深刻。

-------------------
又见先生好贴!

-------------------
师兄,此方证我还有疑问,桂枝的作用和部位。
文中师兄意思桂枝助柴胡引邪从中部外出,那么此病是否有表证是我的困惑所在。
已发汗是否表邪已去?复下之意味邪气入中,这点无疑。从小柴胡汤治疗胸胁苦满看,去半夏加天花粉治疗口渴,相比较此方证为何加桂枝?

-------------------
本人认为,如果从病、脉、证、治着手分析。
病:是厥阴病的方,胆热脾寒,刘渡舟说肝热脾寒,
脉:一般是两个关脉不对等,一边太过,一边不及。太过为不降,不及为不升。即胆热不降,脾气不升。
证:除伤寒论条文讲的,黄师的经方手册讲得更详细。
治:清胆之热,升脾阳之气。

-------------------
经常看李老师的贴,伤寒功力深厚,今后有缘还请多指教。

-------------------
十世遗风:师兄,此方证我还有疑问,桂枝的作用和部位。
文中师兄意思桂枝助柴胡引邪从中部外出,那么此病是否有表证是我的困惑所在。
已发汗是否表邪已去?复下之意味邪气入中,这点无疑。从小柴 ..?(2011-12-27 17:07)?700)this.width=700;" >

本人和十世老师作如下探讨,六经病是疾病发展的六个不同阶段,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表邪则入里,复下之伤阳则入寒热夹杂的厥阴病,入厥阴是否为妥?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天花粉治疗口渴,加桂枝、干姜升肝脾之阳。

-------------------
回楼上,老师谈不上,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三部中,厥阴是表而不是半表半里。此病没有脾寒证,脾寒当有食不下、腹满、下利等。
刘渡舟老认为胆热脾寒,胆热没有疑问;脾寒有疑问,我的临床也证实此方证脾寒证几乎没有,当然你可以加大干姜量,有合方干姜甘草汤意思,用于治疗脾寒,但已不是本方原意了。

-------------------
十世遗风:回楼上,老师谈不上,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三部中,厥阴是表而不是半表半里。此病没有脾寒证,脾寒当有食不下、腹满、下利等。
刘渡舟老认为胆热脾寒,胆热没有疑问;脾寒有疑问,我的临 ..?(2011-12-27 20:54)?700)this.width=700;" >

由衷的尊一声老师,是因为能者为师!那按老师的意思,柴桂姜汤是用于半表半里的柴胡剂,如果扩大经方应用范围加大干姜、或加附片可用于胆热脾寒病症。那胆热脾寒是六经病的什么病?

-------------------
本人西学中,学经方的时间不长,还望诸位多指教!

-------------------
ymljd001:老师要是拿个实例来看就更好了.
网上很多人有句话:有图有真相。??说得非常有道理。?(2011-12-26 16:11)?700)this.width=700;" >

我在临证中较多见到的感冒发烧是葛根汤证、桂枝汤证、麻黄汤证、柴胡汤证等,这些方证的症状表现在病人初发热时就能见到。柴胡桂姜汤证“已发汗而复下之”,出现的胸胁满微结等系列症状,我没有见到过,所以只能根据条文说说看法,没有实例,实在遗憾。

-------------------
十世遗风:师兄,此方证我还有疑问,桂枝的作用和部位。
文中师兄意思桂枝助柴胡引邪从中部外出,那么此病是否有表证是我的困惑所在。
已发汗是否表邪已去?复下之意味邪气入中,这点无疑。从小柴 ..?(2011-12-27 17:07)?700)this.width=700;" >

  “已发汗”,表邪仍在,才会有“复下之”邪入胸胁。但是,复下之,邪入胸胁后,还有没有外证?条文没有说。那么,就可能有外证,也可能没有外证。就像条文没有说下利,那么,可能有下利,也可能没有下利。没有下利也可以用干姜。干姜不仅可以温下,也可以温上。所以柴桂姜汤有下利可以用,没有下利也可以用。其病位主要是在胸胁。
柴桂姜汤证与小柴胡汤证的主要不同是胸胁结滞的程度不同。柴桂姜汤证明言“胸胁满微结”。小柴胡汤证是“胸胁苦满”。“苦满”是满甚,困苦的意思。“微结”就是比较轻了。所以,“微结”的病位应该偏高偏外,“苦满”的病位偏低偏里。小柴胡汤证渴者去半夏但不去生姜,也说明小柴胡汤证的水气偏于里。柴桂姜汤证与桂枝而不与生姜,可以认为其证胃中没有水气。总之,柴桂姜汤证病位比小柴胡汤证的病位偏于外。也不排除柴桂姜汤有外证的可能。从《外台秘要》:“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来看,应是此疟病人恶寒的表现多于恶热,或但恶寒不恶热,这应是外证多,故恶寒多。

-------------------
天仁合医:由衷的尊一声老师,是因为能者为师!那按老师的意思,柴桂姜汤是用于半表半里的柴胡剂,如果扩大经方应用范围加大干姜、或加附片可用于胆热脾寒病症。那胆热脾寒是六经病的什么病??(2011-12-27 22:04)?700)this.width=700;" >

我只是诊治发热的病人比诊治杂病的病人多一些,也常有治不了的。伤寒功力还很浅,愿与先生多多交流,共同学习探讨伤寒经旨。
十世在10楼说的对。胆热脾寒是少阳与太阴合病。

-------------------
槐杏:少阳枢机为水热互结而不利。清,疏,达,芩,柴,桂。从土而走,牡蛎引导之,干姜温升之,花粉寒降之。?(2011-12-26 13:42)?700)this.width=700;" >

承蒙指导,衷心感谢!

-------------------
多谢3楼、4楼、5楼等网友关注!

-------------------
受教了!

-------------------
谢谢师兄从病位、水气的强弱来解读,暂无问题了。
合医问题答复:胆属半表半里,脾属里,胆热脾寒病位就清楚了。但是伤寒云:下利腹胀满,身疼痛者,先温其里再攻其表。那么如果脾寒,你不能用柴胡八两吧,此剂量是引邪出表,会更伤阳气,而且真是脾寒,你能用黄芩牡蛎?故云脾寒胆热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不妥。但是后世有聪明医家看出,的确有胆热脾虚,创方补中益气汤!!!

-------------------
受教了!这样的学术氛围挺好的!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