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朱氏伤寒之曹永康老先生
    

各家经方:朱氏伤寒之曹永康老先生

曹永康(1917-?),江苏江阴人,镇江医学院教授。从苏南名医朱莘农、夏子谦学医,复问业于时逸人先生。早年在江阴行医,1946年应前国民政府全国中医师考试,颁给考试合格证书。1950年在澄江镇南门设私人诊所。1956年奉调至江苏医学院执教,先后在镇江中医专科学校、镇江医学院担任教学工作。主要著作有《夹阴伤寒证治》、《行健齐医草》,论文50余篇。早年致力于《伤寒论》,临床重视 “验体辨证”。其对朱氏伤寒派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多有发挥,如其参合朱莘农先生书稿撰写的《夹阴伤寒证治》,以及《戴阳格阳与引火归原》、《我看伤寒论》、《我用桂枝汤》、《用古方治今病》等若干研究心得。他擅长应用桂枝龙牡汤合生脉散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合并心包积液心律失常等;还用二加龙牡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多系统神经萎缩、产后漏下不止;用桂枝附子细辛汤治疗咽痛;用桂枝汤、真武五苓各半汤治疗湿温症;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脑震荡等。曹老的资料不多,卒年不详,望知情者告知,谢谢!

-------------------
择其一则医话如下: “不思食” 与“ 不能食” 辨
   “百病以胃气为本”, “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这两句话, 做中医的都记得滚瓜烂熟了的。它是判断疾病预后的关键之一。询问患者饮食口味, 是诊察胃气强弱的主要方法。但有胃与无胃的辨别, 不在于饮食量的多少, 而主要在于食欲的欲不欲, 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出“不思食” 与“ 不能食”来讨论的动机。不能食是想吃而不能吃,因为吃下去不舒服, 或痛或胀, 所以不能吃。而不思食是虽有佳肴而无动于衷的没有食欲的反映; 思者, 欲也, 反映胃气之强弱。这种“不思食” 症情如果出现在久病之人或大病后期或老年患者, 应引起医者高度警惕,因为这是“无胃” 的表现。做医生的很容易疏忽, 一是问诊欠详细, 二是病人主诉不详尽。
   我昔年随朱莘农老师临诊时, 诊一热病后期的病人, 杳不思纳。当时患者安坐床头, 倚几诊脉, 神态安静, 并无特殊见症。师诊毕出房, 嘱家属办后事, 而不给处方,经家属要求, 勉方用生脉散加着石解、橘白、须谷芽、白残花等。我瞳然不知所以,归途中询之, 师日: 此病人病后无所苦而不思食(注意无所苦) , 是无胃也。且诊其脉细短数而按之散, 心胃之气虚馁极矣, 生机索然, 故断其必死。
   我行医后遇一例花甲外老年妇女, 患一般感冒咳嗽, 邀我出诊, 至其家, 患者尚在抹桌扫地, 主诉除咳嗽外,感到有些气短, 余无所苦, 但已一星期不想吃东西, 只勉强饮些粥汤, 讲话断续无力,诊脉结代明显。我开了一张独参汤处方, 并将病情向其子交待明白, 要他夜间陪他母亲。果然患者于当夜去世。故医生临诊时,对“不思食” 与“不能食” 要问个清楚。这对于久病或大病后以及老年病人的病情预后很重要。当然, 新病或一般的病证, 出现暂时性的不想吃, 又当别论了。

-------------------
择其一则医案如下:表虚发热,汗解无功
  太阳表虚证, 阳热外张则表卫不固, 营阴内虚则阴液易泄。大论说哪日浮者热自发, 阴弱者汗自出” , 明确指出此非单纯外邪为病, 而是关系到机体阴阳失调— 阳浮阴弱。故恶寒, 发热‘ 自汗‘恶寒, 成为此症之病理循环, 亦是表虚证的定义。辨证时特别要注意“汗后仍恶寒”,与初起时之恶寒, 迥不相同。表虚证虽曰澎证, 解表发汗, 用宜审慎。兹录旧案一例, 以见一斑。
  发热旬余, 微有寒意, 热起于上午, 高达40℃下午则热退, 降至36“或36℃以下, 体温升降线呈直上直下状〔肥达氏反应阳性, 血吸虫粪检阴性) , 症见头昏, 微咳, 面少华色, 神态安静, 院部不痞不烦, 知饥欲食, 口渴饮多喜热(一夜约五磅热水瓶一瓶) , 尿多色淡黄, 大便自解, 舌苔厚腻色黄白、舌质底红, 脉象濡滑不甚数。曾进苏覆、豆豉轻剂宣解, 汗出如浴, 体温由40. 7 “骤降至36℃, 继而热复至3 9℃以上, 腹诊小腹隐痛, 按之板窒, 当脐筑动。因思此病壮热渴饮, 症似阳热。但头昏而不痛, 热甚而不烦, 热虽高而脉不甚数, 渴饮多而小澳亦多, 知饥能食而大便通畅, 舌苔厚腻而烷不痞烦。证之腹窒脐跳, 虚寒奚疑, 故苏、豉轻解, 即汗出如淋, 可见卫阳之不足, 营气之虚寒, 营卫不和故寒热, 阳虚不能托邪故病机难以速解也。拟桂枝汤和营卫而宣阳运。川桂枝3 克, 大白芍9 克, 甘草2 克,半夏6 克, 陈皮4.5 克, 生姜二片, 红枣三枚两帖
二诊: 两进桂枝汤, 寒热渐解, 昨日体温上午3 8 ℃, 下午36.2℃, 微汗潦漆, 渴饮减少。热达津布, 营卫和谐之象。守原方小其制。
   川桂枝2. 4 克, 大白芍6 克, 炙甘草2克, 法半夏6 克, 陈皮4.5 克, 生姜二片, 红枣三枚, 生谷芽10 克  三帖
三诊. 热势告平, 上午仅有微热, 腹窒已舒, 脐跳渐平, 舌苔厚腻已化。唯自汗时泄, 进食之际汗尤多, 头昏乏力, 脉来软弱。邪退正虚, 卫阳虚而营阴无以内守也。拟桂枝新加汤治之。
太子参9 克, 白芍9 克(桂枝2.4 克煎汁炒) , 炙甘草2 克,
炙芪皮9 克, 陈皮4.5克, 茯神9 克, 淮小麦12 克, 红枣三枚   三帖

-------------------
好信息!

-------------------
好书

-------------------
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0041
夾阴伤寒证治.pdf

-------------------
  曹永康先生是位真正的学者和名中医。他的学问很好,朱莘农先生的学说经过他的总结便系统化了。曹先生的字迹秀丽,文采飞扬,为人也非常谦和。曹永康先生我没有师从过他老人家,但和他有过多次接触和通信,特别是他晚年时。我那个时候已经从日本回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他为我们撰写了几篇稿件,印象中有《我用桂枝汤》一文。我出版《中医十大类方》后,他还来信称赞我,并提出还应该有附子体质。在全省的仲景学说会议上,还专门谈张仲景腹诊,开人心思。

-------------------
桂枝龙牡汤合生脉散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意思!

-------------------
「夹阴伤寒证治」好书。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