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从零开始跟随金谷子老师学中医,直面经典《伤寒论》!
    

伤寒杂病:从零开始跟随金谷子老师学中医,直面经典《伤寒论》!

都说学医难,学中医更难,自学中医那是难上加难。先不要说那些生涩难懂的古汉语,就是一本《伤寒论》也是有N多的学者注解过,我也曾迷失在他们注解的华丽词藻中,很迷茫的看了很多家注解。越看越糊涂!后来还是老师的一席话点醒了我。
金谷子:
历来诸家注伤寒,多偏于理论的解析,理论的解释虽然不无意义,也可以有助于从理的层面上解释病机。但在临床实践中,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循从什么样的具体指征来应用这部方书来治病,从一个临床的医生的角度,从可操作的层面入手,直接落实到实践中来,是我讲解伤寒时,结合这些年自己的临床实践,所着重讨论的。
简单了说:临床实验后的,不是空来空去的理论解说;辨病、脉、证、治层次的,不是方证相应、“六经是什么、不是什么的”。辨病,重于辨证的,不是“辨证论治”第一的。”
仅自《伤寒论》来说,如题目明示,是“辨XX病、脉、证、并治”,后来说伤寒是“辨证论治”的始祖,不错,但首重的辨病。
辨病,先于辨证。
辨病,先辨阴阳。
阴阳中再分三阴三阳。(如六经说、六病说似皆欠妥,不过是阴阳和阴阳的再分)
辨脉,是个独列的一项,定表里、定虚实的关键。
辨证,就是辨一个个具体的症状、体征表现,就是病人能感觉到的,医生能看得到的,这样就具体了。
病、脉、证(同症)辨明了后,如何治,还要再辨。有一方治多病、脉、证,有多方治同一证、脉。
层层细析,具体落实。伤寒论虽是个历经多次编注的古卷,但从中还是能看出文章的对举、排列的格式。
方证相应的说法,缺乏放在“病、脉”的辨析上(当然,脉,也有说是“证”)。
伤寒是有结构的,“选读”“重编次”会失去一些东西的。
我给你们讲的《伤寒论》是定位在给临床一线的医生、学生、学伤寒觉得困难入不了门的、或是学了后临床挂不上钩联系不起来看不了病的人看的。 从此帖开始如实和大家一起分享跟师所学经典《伤寒论》。希望曾经和我一样迷茫过的人也能通过老师的精彩讲解,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医。也能惊诧的发现,原来中医可以这样学——直面经典。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合一十六法,方十四首。





题目格式:辨:病、脉、证并冶。
1.首先辨病——病有很多种需要分辨,所以首先提出的是:什么是太阳病?太阳指什么?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以阴阳三分的方法分出的这六病,后来研究伤寒的称作六经辨证或三阴三阳病或六病。
2.对于太阳病有许多种说法,但我认为这只是个病的分类方法,在阳病中又依据阳气的多少,分三类,在阴病中又分三类。
3.阴阳是用来说理的,不特指某一种或某一类病。
4.辨脉——根据脉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治疗。
5.辨证——病的具体表现、症状、体征、包括脉,证合在一起都算是证。

----------- 本帖最后由 gdjoana 于 2011/11/8 20:10 编辑 www.med126.com

一句话点醒我,是辨病,脉,证并治,而非仅仅辨证论治,而且标题中病排第一位所以为首重。古文的每个字都得好好琢磨。
-----------
因为初涉中医,难免会出错,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之——类其代太阳,这里指太阳做为一个病来讲。(太阳这个理论运用到病的分类上来说)
2.要辨太阳病,首先脉:浮。证:头项强痛而恶寒。
3.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太阳病的提纲,太阳病的典型表现。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这条说明中风的特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的或然证状:发热;必然证状: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

四.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病是否传要以实际脉证为依据,以见证为准。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见哪个病的证就是哪个病,以临床见证为准。


----------- 本帖最后由 gdjoana 于 2011/11/8 20:20 编辑 www.med126.com/sanji/

想请教一下,太阳之为病的“之”是类的意思吗,意思就是太阳之类的病,下面是不是就分为中风和伤寒两类,然后再通过辨脉和辨证来确定是哪一类病,从而达到辨病的目的?
-----------期待着下文!
-----------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瘟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正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1.这条对温病和风温做了定义。
2.风温特征: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3.误治后的情况:(1)误用下法,出汗多,在下失阴液,可引起直视——高温的时候,有时会引起脑神经的损坏,眼睛往上看(太阳伤了);失溲——小便少或无小便或小便浓缩后刺激着反复欲小便不由自主的遗尿)(2)用不当的火疗或热熨等等,微发黄色(有转阳明的趋势,阳明病能引起发黄),过度脱水或受火疗后能引起惊风和抽搐;(3)如果反复用火疗和热熨,火熏如现在的蒸汽浴等等,一逆会出现病程拖延,再取汗过度会出现生命危险。
4.现在可以用补液的方法补救过度出汗。

七.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这里阴阳是什么?仅阴阳而论,指有热,无热而已。这句相当理论也是在临床上具有鉴别意义的。需要做阴阳鉴别的时候,每一步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鉴别指征,在这里就是这个格式或者叫鉴别要点。提出一个鉴别的方法。
2.关于“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句话历来有许多说法,是确指还是虚指?是具体指阴阳什么?病到底是在哪里?在这里我们仅仅看做是对阴阳的一个鉴别,阴和阳是不同的。这数字七和六是否确指不重要,因为前面提到阳明和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那么就是证没消失就是不愈,证消失就是愈。这里只是相对有个数字来说阴阳,就是表示对一个病当你进行明确脏腑、皮肉、肌腠,阴阳鉴别诊断以后,具体的意义是正确估计预后。


-----------呵呵,太好了,我可以看你的文章学了!
-----------搞半截。。还不如不发。
-----------上上次明医网年会,在苏州女儿渡家乡,见识过金谷子老师的风采,一位非常棒的老师,可惜那次没有能听后面的课,只待了一天。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