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侣山堂 > 民间中医 > 正文:腰痛拔罐疗法
    

针灸拔罐:腰痛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又叫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疗法又叫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经数千年而不衰,早在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一书中就记载了这种方法,当时叫“角法”,因古时售角易得且使用较多而得名。早期的角法只在外科多用于吸血和排脓,有独特卓越的疗效,其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发展,将此法扩大应用于其他病症。如(外台秘要)中记载:“患殗殜(肺痨之类)等病……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许,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以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数数以此角之,令惠物出尽乃疾除”。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火罐气”说“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汽水出,风寒尽出”由此可知,这时已将此法用于风寒等病症,而且当时火罐已成为专门的特定医疗器具,在医界和民间的普及已达到相当程度。近年来随着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拔罐这种不用药物,操作简单又无多大痛苦,疗效确切的独特疗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拔罐疗法能湿散寒邪,活血行气,使人体气血畅通,“通则不痛”,所以它有止痛消肿等作用,拔罐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变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增强机能抵抗力,成为非药物疗法中的重要成员,凡能用针灸、推拿治疗的疾病,大部分均可用拔罐疗法,它不必花很多时间进行专门训练和投资,又没有什么危险性,因此是治病疾病的一种廉伝的较好方法。
一、罐的种类
罐得种类很多,有角罐、铁罐、铜罐、铝罐、竹罐、陶罐、玻璃罐、
抽气罐,常用的是后四种,分述如下:
1. 角罐。多用牛角制成,大小不一,由材料大小而定,口径一般不超过6厘米,内空长不超过8厘米,选料要选角壁厚实无脱层的,尖端内空与口径端大小基本相等,不能顺着角的外形加工,若顶端小口径大,拔罐时没有多少吸附力。特点是不易摔破,能凉心泻肝,清胃中热,祛风利痰,辟邪解毒,不得蒸煮,煮后失去独特作用并会脱层。
2. 竹罐。选用很圆的毛竹,竹龄2—3年,截成长6—9厘米,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口径有3—6厘米不等,除去青皮和内膜,壁厚0.6—0.9厘米,形成腰鼓,口平整光滑。特点是轻巧、不易摔破,但易裂吸附力不大。
3. 陶罐。陶土烧制而成,罐两端较小,中间略大,形如腰鼓。特点是吸力大,但较重易摔破。
4. 玻璃罐。玻璃制成,形状球状,口平滑,大小分一二三四五号。特点是使用时能看到被拔部分皮肤的淤血程度,便于掌控拔罐时间,临床上多用此罐,但易摔破。
5. 抽气罐。由真空栓和罐两部分组成,在拔罐的基础上,利用抽真空的原理制成。特点是操作方便安全便于观察拔罐部分淤血程度,不易破损,可调罐内负压,大小种类很多,并能自己给自己背后拔罐,不需用火,但不能用作拔响罐和油走罐。
二、拔罐方式
只介绍常用的闪火法,用一根约14号铁丝,一头弯成握手的把手,另一头打扁,将药棉缠上约半寸一指粗,再缠上纱布,用胶布带缠紧,制成闪火棍,蘸以适量酒精后点燃,另一手抖一下(是防多余酒精滴在患者皮肤上)将火迅速关进罐内转一圈,很快退出,快速将罐扣在患者应拔的部位,往上提一下,看是否扣紧似防罐掉落,此法速度快,不会烫伤皮肤,安全可靠。拔罐一般10—15分钟左右,拔罐部位的皮肤出现充血或瘀斑现象即可启罐。如果感到患者皮肤有个别反映,拔几分钟就开始出现小水泡,并慢慢扩大,就不受时间限制可提前
起罐,若患者感觉太紧难忍时,可用手指轻按罐边皮肤,放进少量空气即可,有的患者皮肤充血很快,也可提前起罐,若患者感到很舒适,也可适当延长起罐时间。起罐时用四指握罐,向小指方向倾斜,用大拇指外侧轻按罐边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起下,也可右手握罐,向小指方向倾斜,左手指轻按罐边皮肤,气进入罐内即可起下。起罐时切勿用力过猛,以免增加患者痛苦,起罐后为了使患者感到舒适,若面积大的部位吗,可用推拿手法中的滚法,面积小可用指腹轻推揉。起罐后不要立即外出,宜休息片刻,因腠理打开,风邪易侵,减弱了治疗效果。
1. 坐罐。是拔罐中最常用的方法,罐拔上后一般留罐5—15分钟,看皮肤表面反应的情况,若皮肤潮红有充血或有紫点即可起罐,罐不移动故叫坐罐或留罐。
2. 走罐。因需用润滑油才能走移故叫油走罐。一般用于面积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腰背、肩胸、臀、腿等部位,首先选好大小适宜的玻璃罐,在应拔部位涂上润滑剂,若治疗风湿、腰肌劳损、肩周炎等,拔罐时涂上风湿油、红花油之类作润滑剂,因拔罐时腠理打开,药易渗入毛孔有利治疗。用闪火法,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立即将罐移动,不能停,罐若吸紧就难移动,移动范围根据病情而定,腰背部可直拉,胸部宜顺助拉,腹部宜旋转移动,若某部肌肉麻木和有硬感,可在此部位一轻一重转动罐体螺旋形移动,如同按摩,至皮肤潮红或出痧为止。多用于肌肉萎缩、痛症、消化不良。
3. 响罐。闪火快速扣上按摇三下将罐用力提起,这样罐的响声很大,故名响罐。有的患者肌肉很少,皱纹又多,坐罐不易吸住,用响罐可以弥补,对于皮肌麻木、疼痛、小儿麻痹后遗症有一定疗效。
4. 刺血罐。又叫刺络拔罐。是使经络中异常的血液被集中在局部皮下,经刺拔后排出体外,用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血瘀、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等症有较好的疗效。拔罐时先给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用消了毒的三棱针点刺或用已消毒的梅花针叩打,出血后立即拔罐,将淤血拔出。有时拔出的不是红色的血液,而是略微黄色的液体,偶尔也可感到像棉花一样的白色泡沫,这些泡沫是组织间隙中的组织液、淋巴液。它有吞噬细菌和产生抗体等作用,是循环系统中的一员,这些液体拔罐时从扎的针孔中出来,与人毛孔渗出的气体和罐口边渗入的气体混合后,就形成白色的泡沫或者淡红色泡沫,当人体有了病变,失去平衡,某部循环受阻,水不流则腐。通过放血疗法,放出体内异常的血液和体液,恢复正常循环,疾病也就随之好转,这就是刺血疗法的独特之处。
5. 针罐。是针刺拔罐双管齐下的方法。将拔罐针刺有机结合起来,对治疗风湿痹症有较好疗效,民间流传一句“九针拔罐症去一半”,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针罐是在应拔部位施以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将罐拔上,坐罐时间5—15分钟,罐内空的高度不得碰上针柄。
三、拔罐部位和方法
1. 肾虚腰痛
拔罐得罐体及罐口较小为补,罐体及罐口较大为泻;拔罐时吸拔力量较小的为补,吸拔力量大为泻;吸拔时间较短的为补,吸拔时间较长的为泻;吸拔力量渗透较表浅的为补,吸拔力量渗透较深的为泻;吸拔操作时力量小摆动幅度小的为补,吸拔操作力量大摆动幅度大的为泻;吸拔点少的为补,吸拔点多的为泻;介于补泻之间的为平补平泻。
① 治则。偏阳虚者补肾助阳,偏阴虚者补肾滋阴。
② 取穴。偏阳虚:大肠腧、环跳、委中、肾俞、足三里、昆仑、命门、气海、关元。偏阴虚:大肠腧、环跳、委中、秩边、三阴交、太溪、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为足阳明胃之合,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配肾俞以助阳温经止痛。三阴交配太溪滋补肝脾肾三脏之阴,佐秩边为荣养经脉止痛。
③ 操作。患者俯卧,选拔肾俞、大肠腧、委中、足三里,用最小的抽气罐拔昆仑,每次拔罐不超过5个,用中小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不易太强,时间5—10分钟,一日一次穴位轮换取用。
2. 风湿腰痛
① 治则。温经通络止痛。
② 取穴。肾俞、志室、气海俞、大肠腧、关元俞、环跳、风实、委中、阳陵泉、飞扬、昆仑。
③ 操作。患者俯卧,均以中、大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要强,时间10—15分钟,只有昆仑用最小抽气罐吸拔,坐罐个数不限,对以上穴位可同时拔,还可使用油走罐,由上至下游走,局部风湿淤血可用刺血罐。
3. 淤血腰痛
①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② 取穴。血海、膈腧、大肠腧、环跳、三阴交、合谷、期门、肾俞、秩边、承山。
③ 操作。患者俯卧,用大中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拔时深重,时间10—15分钟,视情况延长,最好要拔出痧来,油走时用螺旋走法,幅度要大,刺血罐拔环跳、大肠腧、委中、承山、或有淤血部位也可用刺血罐,出血量5—10毫升,对于疼痛,急性发作,有缓急解痛之效,每次取穴不超过3个穴位,女性拔出血量应少一点,注意是否会有血晕。拔罐治疗本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配合推拿治疗则疗效更佳,如为继发性腰腿痛应配合物理化学检查,查清原发病灶,以免误治。如为腰椎间盘脱出,应配合骨科做腰椎间盘复位。如为结核、肿瘤,则应进大医院进行综合疗治,如患者精神紧张,应好言相劝,疼痛处配以按摩热敷易于行气活血,通络止痛。适当运动有助治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