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吉林|广东|河南|四川|重庆|辽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卫生资格 > 207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 > 正文:临床检验答辩复习题(基础理论部分四)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基础理论部分四)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0/24 卫生资格论坛

  151.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会出现前滞现象(阻滞现象)吗?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为:

  1)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的表面并保持其反应能力。

  (2)抗原或抗体与酶相结合并保持其反应能力及酶活性。

  (3)结合物与相应的酶联抗原或抗体反应,再加入相应的底物。这时被结合到结合物上的酶可以催化底物水解、氧化或还原,产生有色的物质。颜色的深浅与相应的抗原抗体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来定量抗原或抗体。

  因此,这类反应与试管沉淀反应、凝集反应不同。由于反应物中抗原或抗体被固定在固相载体上,而且要把没固定的洗掉,反应后还要把过剩的没参加反应的抗体或抗原再洗掉,所以反应仅仅停留在第1阶段上,没有试管液相反应的第2阶段。因此,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中不会出现试管凝集或沉淀反应中抗原或抗体过剩所引起的阻滞现象。

  同样道理,固相放射免疫技术也不会出现阻滞现象。

  包被对抗原或抗体用量过大,效果不好,这是空间障碍造成的。

  152、加温为什么能促进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抗体借助扩散穿越介质分子,彼此互相碰撞而发生反应。加温能促进扩散和碰撞,所以能促进抗原抗体反应。但有的抗原抗体反应在较低温度下就很强烈。比如,冷溶血素和冷凝集素,在4℃左有反应很好。冷溶血素在4℃下结合到红细胞上,然后加温到37℃左右开始溶血。一般抗原抗体反应都是在37℃°C左右进行的,当加温到56~6℃时,抗原抗体复合物将要解离。

  153、何谓抗原、免疫原?二者关系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的材料很少。可这两个概念在日常工作和学术活动中又经常应用。现接着有关文献作些介绍,以供参考。

  在精典免疫学里,抗原是指进入机体能引起抗体产生,并且能和其抗体发生特异反应的物质。但据现代免疫学的观点,这个定义就不充分了。因为随着非感染免疫学的发展,又出现了另一些类型的免疫反应。这些类型的免疫反应并不产生抗体,或者说抗体的作用不是主要的。比如延缓型过敏反应,移殖和耐受现象都属于这1类。在这些情况下,抗原对机体的作用是引起对抗原敏感的淋巴细胞的出现或者降低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反应性。

  考虑到上述这些新情况,目前的抗原定义为:进入机体能引起特异的免疫反应的物质就是抗原。免疫反应包括:产生抗体,出现致敏的淋巴细胞或者耐受状态。与精典免疫学中抗原的定义相比这个定义要广得多。

  用于免疫并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就是免疫原。

  从上述抗原和免疫原的定义出发,可以看出它们的关系是,抗原的含义要比免疫原厂,而且免疫原主要强调用于免疫。抗原包括免疫原和耐受惊。

  154、抗体、沉淀素、凝集素,溶血素,免疫球蛋白的关系如同?

  抗体是指与抗原能发生特异反应的物质的总称。

  免疫球蛋白是指与抗体活性有关的血清中的蛋白质,属于γ球蛋白。

  沉淀素为引起沉淀反应的抗体。

  凝集素为引起凝集反应的抗体。

  溶血素为引起溶血反应的抗体。

  这些概念并不是孤立的,截然不同的,而是彼此联系,彼此相通的。

  如果要问抗体究竟是什么东西?即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答案就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表现出抗体活性,更不都是某广特异性的抗体。

  对于抗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来源分类,可有同种抗体和异种抗体。从反应的能力上来分,可以有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从反应的形式上来分,就有沉淀素、凝集素和溶血素等。它们并不是完全不同的物质,比如lgG可表现为沉淀素,但也可以表现为溶血素,也不是不能凝集颗粒抗原,只不过它的凝集活性较lgM低罢了。它所以表现出不同反应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抗原以及反应条件不同。

  155、何为抗原抗体有效结合价?

  抗原抗体的结合价一般来讲是变化的。当抗体过剩时,它能表现为最低结合价,即1价,最高结合价也不会超过决定基数或抗体结合部位数。有效结合价是指在某一反应中,在特定的抗原抗体浓度比以及其它条件下,抗原(或抗体)实际参与结合的决定基数(或结合部位数)。以lgM为例,它可以呈1价,也可以呈10价,所以lgM是变价的,其结合价变化范围是1~10.但是,当它和l个具体的抗原以特定的浓度比相混合时,将呈现一定的结合价,比如5价。对于抗原也是一样。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156.抗原抗体反应中,第一阶段为什么进行得很快;而反应第二阶段为什么很慢?

  对于抗原抗体反应历程,传统的看法是分成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抗原抗体反应历程,传统的看法是分成2个阶段:第1阶段是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简单的复合物;第2阶段是这些简单复合物之间的再结合,出现沉淀或凝集。

  实验表明,反应的第l阶段几乎是瞬间完成的,在几ms到几lOms,最迟在几min内完成。而第2阶段反应要慢得多。甚至要nd才能完成。

  这有2个方面的原因:第1,参与第1阶段反应的是游离的抗原或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比较起来,它们要小得多,扩散速度要快得多,因此碰撞机会也就很多。第2,从第1反应阶段所形成的小复合物到产生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或凝集物,要经过多次地反复地碰撞结合。而且复合物越来越大,扩散速度越来越小,碰撞结合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所以反应很慢。

  157.何谓间接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

  间接法分两个步骤,第1步周未标识的抗体与标本的抗原作用,冲洗后,第2步用示记荧光色素的特异的抗球蛋白荧光抗体染色,如第1步有特异的抗原抗体结合,则第:步由于标本中有抗体球蛋白存在。染色时可破荧光标识的抗球蛋白抗体染色,例如在标仁片中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细胞,第1步先用兔抗脊髓灰质病毒免疫血清作用,冲先后再以羊抗兔免疫球蛋白荧光抗体染色,即可梁上特异荧光。

  此法可以1种荧光抗体(抗球蛋白荧光抗体)用于多种抗原抗体系统,比较方便。出于第1步结合的中间抗体分子,可以分别结合多个抗球蛋白荧光抗体分子,因此敏感性主往较直接法为高,但间接法涉及的成份较多,引起非特异性荧光机会较多,必须做一系列对照。

  直接法是利用荧光色素标识的特异性抗体直接检查未知抗原,此法优点是特异性高、简单、快速、但必须标记对各种不同抗原的相应荧光抗体,手续复杂,敏感性较间接法乳

  158、何谓荧光补体法?

  与间接法相似,其不同点是在用免疫血清处理时,加上新鲜啄鼠血清作为补体,使标本的抗原形成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第二步用抗琢鼠补体C3的荧光抗体染色,鉴定未知抗原或未知抗体。此法敏感性很高,但由于更容易出现非特异性荧光染色,且补体洼质不稳定,每次均需新鲜抽取,故在实际应用上,此法尚未推广。

  159、何请间接法一一酶标记抗球蛋白测定抗体法?

  将抗原吸附或结合在固相载体上(常用聚苯乙稀等塑料小管小盘或小珠等作为固相载体,,然后加入含有特异抗体的血清,经孵育一定时间后,固相体表面抗原与抗体形成夏合物,洗涤除去其它成份,再加入酶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它与固相载体上的免疫复合物结合。经洗涤除去多余的酶标记抗体,加入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底物发生反应(降解或氧化还原,产生有色物,通过分光光度计可测出产物的量,即可测知被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酶-抗球蛋白的量,进而可知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的量。

  160、何谓佐剂,其作用原理及优缺点如阿?

  佐剂又称免疫增加剂,它与抗原合用能增高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改变宿主的免疫反应也达到增加细胞免疫力或提高抗体产量。

  原理:佐剂能增强免疫力的机理,主要是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招引大量巨噬细胞对抗原加工处理和促进免疫反应,同时又可使抗原储存,缓慢释放和改变抗原性基团的构形。以及促进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激素调节作用,其中主要靠蜡质D成分及其它表面活性物质,大致分为下列2类作用。

  (1)对抗原的作用。方式是抗原(半抗原)加佐剂作用——增强免疫原性。

  (2)对宿主的作用。方式是抗原(半抗原),加佐剂加宿主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增强。

  优缺点

  (1)优点:①佐剂能增强抗原的免疫效能,并能将无抗原性的物质(简单半抗原)转变成有效的抗原。②佐剂能增高循环中抗体的产量和提高细胞免疫力,并能延长免疫的有效期间。③佐剂能改变产生循环抗体的类型,例如单纯注射卵自蛋白只产生IgG型抗体,加福氏完全佐剂-同注射则可产生出lgM型抗体。

  (2)缺点:①注射佐剂后引起局部硬结、肿块、持续较长时间不消退。如注射福氏完全佐剂,除引起局部肉芽肿外,往往会造成持久的溃疡,以致严重损伤组织。②佐剂能引起实验性自身免疫病,有时能诱发肿瘤。

  161、什么叫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在自然界中,除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外,还生存着1个10分庞杂的,个体微小的生物类群。这些微小生物的个体用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将其放大几百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故被称为微生物。医学全在线网站www.med126.com

  自然界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有益而且是必须的,如用于防病治病的抗生素,几乎全部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但是也有l部分微生物引起人类或动植物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162、病原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如何分类?

  根据微生物之间的形态、生理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它们被区分为许多种类,如细菌、病毒、立克次民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以及真菌等。

  上述各类微生物除病毒外,其生物学位置划为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都是细胞型生物,按细菌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的差别,原生生物又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类。

  真核生物有核膜、核仁、染色体等,胞浆内也有独立的细胞器,真菌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分化程度较真核生物低,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及核仁;细胞浆中亦无完整的细胞器,细菌、衣原体、立克次民体、支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均属原核生物。

  病毒是非细胞型生物,个体更小,能通过细菌滤过器,只能在其他生物的活组织细胞中生活。过去以为病毒是具有生命现象的最小、最简单的核蛋白颗粒,是自然界中的最原始的生命形态。但是,近年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仅看到了病毒内部有亚单位结构,而且发现了比最小的病毒更小的类病毒。

  163、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充分的营养物质如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除营养物质

  外,人工培养细菌尚须满足以下几方面环境条件。

  (1)酸碱度:酸碱度对细菌的生长繁殖影响很大。大多数病原菌最适宜的酸碱度在pH7.2~7.6之间,个别细菌如霍乱弧菌好在碱性(pH8·4~9.2)环境中生长。结核杆菌则在微酸性(pH6·5~6·8)环境中生长较好。许多细菌在培养过程中因分解糖类而产酸,影响了本身的生长,因此有时需在营养物中加入缓冲剂,如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钾等。

  (2)温度:大多数病原菌适应了人的体温,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低温能使细菌的生长减慢或相对静止、高温在40℃以上则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

  根据细菌生长对温度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从0C~30℃均能生长,但最适宜的温度是l5℃;嗜温菌,5~50℃能生长;嗜热菌,25C~90℃能生长。

  (3)气体:有的细菌如牛布氏杆菌及脑膜炎球菌初分离时,必须在培养环境中增加5~10%的二氧化碳

  (4)湿度;细菌生长需要一定湿度,使用在干燥环境中放置过久失去水分的固体培养基对细菌生长不利。

  (5)光线:日光与紫外线均有杀菌力,因此,细菌培养物应放在暗处进行培养。

  164、哪些细菌具有脱氧核糖核酸酶?

  某些革蓝氏阳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芽胞杆菌、有青白喉棒状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和一些革蓝氏阴性细菌中的某些菌株可产生细胞外脱氧核糖核酸酶(DNA酶)。阳性杆菌科中的赛氏菌属也具有DNA酶。某些雷极氏变形杆菌,溶胶肠杆菌、弧菌和气单胞菌某些菌株也含有脱氧核糖核酸酶。临床上有对DNA酶的测定,用以判定菌株是否具有毒力(如自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 [2] [3] [4] [5] 下一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