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
贫血概述:
一、分类:
1.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大细胞性贫血:巨幼贫、溶贫。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障、溶贫、急性失血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缺乏造血原料、骨髓疾病(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异常组织浸润)。
红细胞破坏过多:内在缺陷、外在因素。
失血性贫血
一、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
2.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心率过快、心搏有力、脉压增加。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晕、目眩、注意力不集中、嗜睡。
4.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胀、恶心。
5.泌尿生殖系统:轻度蛋白尿、尿浓缩功能减退。
6.其它:皮肤干燥、毛发枯干。
缺铁性贫血
一、铁的代谢:
1.铁的分布:功能状态铁、贮存铁。
2.铁的来源和吸收:需要20~25mg/d,大部分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破坏,食物中摄取1~1.5mg/d可维持铁的平衡。
3.铁的运输:高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运到各组织,通过胞饮进入细胞,在胞内再次还原为亚铁
4.再利用和排泄:RBC正常寿命为120天。
5.铁的储存: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二、病因:
铁摄入不足
慢性失血
三、临床表现:
1.贫血表现
2.组织缺铁表现: 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异食癖,吞咽困难。
医 学 全 在线 www.med126.com 3.体征: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
四、实验室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多正常或轻度增多。
2.骨髓相: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增多。
铁染色: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血清铁蛋白降低
FEP增高
五、诊断:
六、治疗:
1.病因治疗:
2.补充铁剂:网织红于7天左右达高峰
血红蛋白于2周后应上升,1~2周后正常。
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3~6个月,或待血清铁蛋白>50ug/L后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