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病因和机制
发热的原因很多,发生机制比较复杂,许多细节尚未查明,但其主要的或基本的环节已比较清楚。即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EP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中枢发热介质的介导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机体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从而引起体温升高。
一、发热激活物
凡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pyrogenic activator)。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和某些体内产物。
(一)外致热原
来自体外的发热激活物称为外致热原。
l.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的菌壁含有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又称内毒素(endotoxin,ET)。LPS由O—特异侧链、核心多糖和脂质A三部分组成,其中的脂质A是其致热性和毒性的主要成分。内毒素有极强的致热性。给家兔或犬静脉注射ET后,在引起发热的同时,血清中可检测出大量EP。体外实验也证明,ET可刺激体外培养的白细胞产生和释放EP。这表明内毒素致热的主要方式是刺激EP的产生和释放。内毒素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且有较强的耐热性(160~C干热2h方能破坏)。临床上输血或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反应,大多是由于污染内毒素所致。
2。革兰阳性菌 革兰阳性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是常见的发热原因。革兰阳性菌的致热方式包括:①全菌体被细胞吞噬:给家兔静脉注射活的或加热杀死的葡萄球菌均能引起发热,同时血中EP含量增加,表明细菌颗粒被吞噬后可诱生EP;②外毒素:许多革兰阳性菌能分泌外毒素,包括葡萄球菌产生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葡萄球菌释放的肠毒素,链球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A、B、C(SPE—A、B、C,曾被称为猩红热毒素)和白喉杆菌释放的白喉毒素等,上述毒素都有显著的致热性;③肽聚糖: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骨架,在激活炎症反应上有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LPS相似的性质,亦具致热性,肽聚糖在体外能激活白细胞产生和释放EP。
3.病毒 给动物静脉注射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或柯萨奇(coxsackie)病毒,可引起发热,同时血中出现EP。将白细胞与病毒在体外一起培养也可产生EP。人类的致病病毒多数为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包膜中的脂蛋白可能是病毒的主要致热性物质。有些病毒包膜组分中含有能凝集人、鸡、豚鼠等多种红细胞的糖蛋白,称为血凝素(hemagglutinin),实验证明血凝素具致热性。
4.其他微生物 立克次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致病微生物的胞壁中亦含有脂多糖,其致热性可能与此有关。此外,尚有许多病原微生物并不产生特异的致热物质或其致热物质尚不清楚。它医学考研网们引起发热的可能机制之一是其在体内繁殖引起相应的抗原表达或细胞自身抗原的变异,启动免疫反应,使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激活,合成、释放EP,进而引起发热。
(二)体内产物
1.抗原—抗体复合物 实验证明,抗原—抗体复合物对产EP细胞有激活作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顽固的发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循环中持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能是其主要的发热激活物。
2.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 尿酸盐结晶、硅酸盐结晶等在体内不仅可引起炎症,其本身还可激活产EP细胞。这种激活作用不取决于细胞对它的吞噬,执业护士网因为阻断细胞对它的吞噬过程并不影响EP的产生。此外有实验证明,无菌性炎症灶渗出物中含有激活物,它可激活白细胞释放EP。
组织坏死可释放某些发热激活物,或者由组织坏死引起的无菌性炎症也可释放某些发热激活物,它们的性质尚不清。这见于心肌梗死、脾梗死、肺梗死等,亦见于手术后发热(非伤口感染)。
3.致热性类固醇 体内某些类固醇代谢产物对人体有致热性。给人肌注睾丸酮的中间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etiocholanolone)可引起发热。将其与人白细胞共同孵育,可诱生EP。本胆烷醇酮可能与人体某些不明原因的周期性发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