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然药物的开发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一、中药新药的分类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一:中药、天然药物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中规定中药、天然药物分为11类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Ⅰ类)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中药、天然药物中得到的未经化学修饰的单一成份及其制剂。其单一成分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如青蒿素。
2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药用物质制成的制剂。(Ⅰ类)是指未被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药材规范,收载的中药材及天然药物制成的制剂。
3中药材的代用品。(Ⅰ类)是指用来代替中药材某些功能的药用物质,包括:(1)已被法定标准收载的中药材;(2)未被法定标准收载的药用物质
如人工牛黄、人工麝香。它不同于用化学手段得到的物质,它使通过对原有药材的理化分析及药理、生物活性等方面研究后,根据其主要有效组分或成分,混合培植而成,其基本的主要生物活性应保持于原药材类似。
4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制成的制剂。(Ⅱ类)是指具有法定标准的中药材原动、植物新的药用部位制成的制剂。其有效部位的含量应占总提取物的50%以上。
5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制成的制剂。(Ⅱ类)是指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制成的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由中药、天然药物制成的复方制剂。(Ⅲ类)包括
(1) 传统中药复方制剂 包括古方、秘方、验方
(2)现代中药复方制剂 改变传统处方组成的新制剂,根据临床经验自拟方,
7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制成的注射剂。(Ⅱ类)其中包括水针、粉针、大输液之间的相互改变及其它剂型改成的注射剂。
8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给药途径的制剂。(Ⅳ类)包括:
(1) 不同给药途径之间的相互改变的制剂
(2) 局部给药改为全身给药的制剂
9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剂型的制剂。(Ⅳ类)是指在给药途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剂型的制剂。
10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工艺的制剂。包括:
(1)工艺有质的改变的制剂。主要是指再生产过程中改变提取溶媒、纯化工艺或其他制备工艺条件等,使提取物的成分发生较大变化。
(2)工艺物质的改变的制剂。
11 已有国家标准的中成药和天然药物制剂。是指我国已批准上市销售的中药或天然药物制剂的注册申请。
二、中药新药研制开发的程序
1.选题和立题(即新药开发的思路)------确定研究对象(说明处方来源,选题目的,选题依据及有关文献资料综述)
科学的选题与立题即是提出和确定本项研究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其中包括创新探索,目前随着新药审批改革,对中药新药研究要求提高,难度相应增大,同时中药的研制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相当有效的新药不断涌现,因此对中药新药的开发的选题和立题至关重要。选题得当与否,往往是中药新产品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它直接影响产品开发的前景,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创新性
在中药新药研制上,首先要由超前意识,应立足于创新,即使是用古方验方研制新药也应有新的发展,如天津中药集团生产的“藿香正气胶囊”一面市,就迅速占领了北京等主要消费市场,使同种的老剂型受到极大冲击。 如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发的康莱特注射液就是用现代高新技术研制而成的多功能抗肿瘤新药,其处方是以中药(薏苡仁)为原材料,提取有效部位(薏苡仁油),加天然乳化剂等制备成供静脉滴注用乳剂。该课题创新之处即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提取工艺方法,在提取到特有的抗癌有效成分的基础上,设计了新颖的剂型-静脉用乳剂(包括口服),解决了当初对脂溶性成分不能体内直接注射的难题,同时又可大剂量直接进入人体产生效果,即直接抑杀癌细胞,抗癌细胞转移,又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高能量营养,还兼显著镇痛作用,先后向十四个国家申请了专利,并取得中国、美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的发明专利证书。又如日本的救心丸是在我国六神丸原方基础上加了人参、沉香等药物而制成的,它除了有解毒消炎、镇痛效应外,还具有强心作用,成为治疗人体循环系统,尤其是心脏病的有效药物,该产品年出口额高达9000万美元
(2)科学性
中药新药开发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选题是否有科学依据,组方是否符合中医药中医药理论,制剂工艺是否合理,质量标准是否符合部颁标准,临床与实验设计是否切实可行。
选题首先药考虑组方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如果忽略了中医药的组方原理,仅仅根据中药的某些现代药理作用拼凑组合,即使能取得一些疗效,而往往因处方缺少中医理论依据,而被淘汰,导致前功尽弃,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合理的有效方应具备药物配伍合理或依据临床实践经验,有100例以上疗效指标。如清开灵注射液(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为急诊必备成药之一)其组方就以局方--安宫牛黄丸为基础,结合现代实验结果配制而成的。清开灵在配方上以胆酸盐代以牛黄,水牛角代以稀有的药材犀角,海珠母代以珍珠贝壳、黄芩、金银花、栀子和板蓝根组成清开灵1号注射液,具有清热开窍,镇惊安神之功效。其在十几年临床实验中疗效确凿,就是因为其符合组方原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意应用现代实践研究成果 ,确认组方中有效成分等科学性的要求 。
(3)可行性
新药的研究选题时可行性论证相当重要,如课题组人员组成与设备经费及实验条件是否能保证科研按期进行,药物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有前期工作基础(临床、初步药效学的实验研究等),如果缺乏可行性,课题也很难如期完成。
(4)效益性
效益性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应为社会提供一种高效低毒、安全性的中药制剂或保健药品与食品,为防病治病促进人类健康发挥应有作用。经济效益是企业立足之本,中药新产品的开发应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开发项目要强调效益,它不是纯理论的研究项目,所以立题时一定要慎重。在选题时注意研究开发疗效显著、药材资源丰富、成本不高的产品,如江中草珊瑚含片在治疗慢性咽喉炎的同类产品中,不仅疗效可靠,而且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因而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选题思路
(1) 从中药治疗重大疾病及常见病、多发病等具有特色与优势的病种着手。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世界上第一大疾病)、病毒性肝炎(亦是多发病,目前国内外对该病无特效药,而中药对于提高免疫能力,改善肝功能,提高技能状态等均有可靠的效果。市场销售看好)、肝硬化是属于国内四大常见病、多发病范畴,其它还有爱滋病、感染性疾病、风湿和类风湿病,老年性常见病还有前列腺肥大、骨质疏松、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是世界上第三大疾病,中医称为消渴症,这类药物亦有极大的需求)、老年性痴呆等。在这些疾病方面开发具有高效低毒,速效、长效的中药新药将有更好的前景。如在目前肿瘤治疗上,常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是烷化剂、代谢拮抗剂和抗生素等化学合成药物,但其毒副作用是防治肿瘤的严重障碍,如何从天然植物中寻找高效低毒抗癌新药,筛选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抗衡抗御癌细胞的辅助药及疗效佳、低毒性的靶向药物是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共同探讨的问题。实际上在此方面已有成功的例子,如紫杉醇(taxol)、长春碱(vinblastine)和长春新碱(vincristine)、康莱特注射液等。
另外中药在治疗疑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免疫性疾病)和急病(如急性热病、休克、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抗衰老等方面也有很大优势。如红斑狼疮是世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西医治疗多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病人难以耐受,且治疗效果很差,新药研究基金项目新疆西域红斑狼疮研究所研制的抗狼疮散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疗效确切,是国内外较理想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药;
(2) 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中药新药
古方、验方通常是千百年来临床经验的总结,许多方剂疗效确切,这是我国的优势,是新药研究的前提。选古方时,应注意经典名医、名藉、名方和临床上至今仍经常使用并最好有现代研究报道功效确切的方剂。古方—经典方(《普济方》、《太平圣方》、《和剂局方》等方剂医著。如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为常用的祛风解表药。《伤寒论》曾记载,葛根汤可以治疗“项背强几,无汗恶风”(颈项强直),此症状与高血压的项强头痛相似,70年代开始用其乙醇浸膏片对高血压症状(项强头痛)、心绞痛及突发性耳聋进行治疗,均有显著疗效。后进一步提取分离,经药理实验证明其葛根总黄酮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脑血管有一定的扩张作用。葛根总黄酮、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in)均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亦有保护作用。经临床观察,大豆素(daidzein)、大豆甙、葛根素均能缓解高血压病人的头痛症状。90年代已将其有效成分葛根素制成了注射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葛根—愈风宁心片—葛根注射液)。中药有效方如“当归芦荟丸”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上有一定疗效,后经研究由当归芦荟丸拆方筛选出青黛,从青黛中分离出靛玉红单体,又经结构改造得到疗效更高、毒性更小的药物-异靛甲。从《和剂局方》收载的苏合香丸(犀牛、朱砂、煨柯子….等15味),是中医药界熟知的成药名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确有较好疗效,但根据该症的病因病理,减去原方的2/3的药味,由苏合香、冰片、乳香、檀香及青木香(即今之木香)组成冠心苏合丸,治疗相同证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其效尤佳。进而再减去针对性不很强的次要药乳香、檀香和木香,研制为苏冰滴丸,药虽仅两味,但同样有效。
验方(秘方)即民间流传、百姓经常使用的方剂。 如陈竺教授等对民间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癌等有效的验方(含砒霜-三氧化砷、轻粉-氯化亚汞、蟾酥)逐一筛选,复方—砒霜—三氧化二砷—“癌灵一号”注射液,创造了白血病临床治疗的“人间奇迹”。患者每日静脉注射十毫克砒霜,一次疗程二十天,持续二到三个疗程后,大约八成患者可得到疗效。此研究理论基础是砒霜能促进癌细胞凋亡,此理论也得到美国、日本、法国医界人士得证实。
旋复花属某植物民间(陕西)用于治疗偏头痛,我院张教授经研究即将其研制成了镇痛的新药-头痛宝。
近年来临床证明五味子粉剂或蜜丸治疗病毒性或化学性肝炎有效。北五味子经分离得到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素、五味子乙素、丙素、五味子醇乙、醇甲、五味子酯乙、等7个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其中五味子丙素为新的单体化合物,有较强的降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但含量仅为0.08%,后进行了全合成—丙素类似物,其中联苯双酯(丙素的中间体,中科院药物研究所研制)被证明有很好的抗肝炎作用,它的发现是中西结合研究的结果,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治慢性肝炎的药物。
(3) 从中成药中选题
剂型改进(四类药)进行丸散汤膏剂的改剂或修改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浓缩丸、冲剂等),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剂型改进在新药研发中占有很大比例,近三分之一。但也不能一窝蜂的都去搞一种类新,如前几年都作口服液、冲剂,后来是软胶囊,现在是滴丸。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来确定药物的剂型。
(4) 加强中药有效部位研究,提高中药新药研究水平。
由中药有效部位研制成的药物属二类新药,但在此方面我国是很薄弱的,其在研制开发的中药新药中占的比例最少。中药有效部位研究可为相关学科的融合渗透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新领域,创造由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目前对于单味中药有效部位的研究还较多,如前面已提到过的地奥心血康(黄山药甾体总皂甙提取物)、康莱特注射液(薏苡仁油)、心脑舒通(蒺藜总皂甙)、天宝宁、银杏灵(银杏内酯和总黄酮提取物)、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细辛总黄酮)。
如中国药科大学严永清教授对生脉散(我国传统著名古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种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保肺生脉的功能,)研究发现三药合煎的药效及临床疗效均优于人参单煎后与其它两药混合的制剂,深入研究又发现合煎后产生一种单煎不存在的新的化合物5-羟甲基-2-糖醛,而又证明此成分具有药理活性。为了从物质基础阐明复方优于单味药的原因,研究确定了正丁醇部位为生脉散的有效部位。经对生脉散合煎液进一步提取分离得到3个有效组分,其3个有效组分的混合物有可能成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二类中药新药。此课题目前还在研究中,预测此药研究成功后可能会打入国际市场。
(5)进行新药的二次开发
对过去研究得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选择有潜力的苗头进行二次开发,也是研制新药的一个途径。从分离出混合组分作为药物的可以进一步把各个单体分开,分别检验其疗效,然后单用,或者用化学单体组方。如抗感染的双黄连(黄芩甙+金银花和连翘的提取物)、和抗风湿性关节炎的白芍总甙。最近信息,美、韩从高丽参发现一种全新成分人参皂甙Rf,可能作为新型非成瘾性高效止痛剂。
(6)从濒危动物与名贵中药材的资源保护与代用品的开发选题。
如人工牛黄的研制;人工培植的蚕蛹虫草优于天然冬虫夏草;由中华束丝孢真菌液体培养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干粉等。
(7).其它,从制剂工艺的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的研究、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研究中等方面选题。如微波萃取、超临界萃取、液滴逆流萃取、超声波萃取等,分离技术中的色谱技术大孔吸附树脂、凝胶分子筛技术、膜分离技术、超速离心技术等,以及干燥技术得喷雾、冷冻干燥等,此外尚有新辅料、固体分散技术和β-环糊精包合等技术得应用。
三、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
(1) 选题—选定研究对象(前面已介绍)
(2) 收集原料 原料的来源可以是采集或从市场购买。但不论是从何种途径的来,所用原料都要经过专家的鉴定,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3) 活性筛选,分离追踪活性成分并确认结构
活性筛选这一步是整个新药研究过程的重要工作,对于药理活性一致(即一个活性评价指标)的研究对象,通常选用简单、灵敏、可靠的体外活性测试方法作指导,在分离的每一个阶段对分离所得各个成分进行定量评估,并追踪其中活性最强的部分。以期得到高效、低毒的活性成分。追踪活性成分关键在于选择和建立先进的生物活性测试方法,试验模型可以由整体动物、器官、组织、细胞、酶或受体以及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等。
血清药理实验方法 它的具体方法是①血清时效曲线和取血时间的确定:将中药按照传统的炮制、煎煮方法提取后口服大剂量给予动物,测定药物不同时间的作用强度,绘制时效曲线,在时效曲线达峰时取血。②含药血清的药理研究:动物的含药血清再注射给动物,观测含药血清的活性、作用器官和作用靶点。③含药血清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现代色谱和光谱技术或色谱与光谱联用技术对含药血清进行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www.med126.com/hushi/构鉴定。④含药血清成分的活性研究:根据已阐明的含药血清的作用器官和作用靶点,对分离鉴定的含药血清的化学成分进行多器官、多靶点活性研究,观察各成分的作用器官、作用靶点及协同作用关系,以阐明中药的活性成分或活性分子群。⑤阐明活性成分的来源:采用HPLC、GC、、GC-MS、HPLC-MS等现代分析手段,建立中药提取物、药物肝脏代谢物等化学成分的指纹谱,采用计算机处理,阐明活性成分的来源和代谢途径,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5)天然活性成分的鉴定
分离到的活性成分,要进行化学鉴定,首先鉴定是否为已知化合物,由于目前天然化合物大多数为已知的,所以一般应根据定性试验和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物理常数及初步光谱鉴定结果,进一步查阅文献确定是否前人已研究过的“已知”化合物,如为已知化合物,则其结构式也就可以基本确定。再详细查有关文献,了解该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经过系统的文献查阅,如未查到与其相同的化合物,需进一步进行结构式测定。结构式测定目前主要应用UV、IR、NMR(1H、13C、1H-1H COSY、13C-1H COSY、2D-NMR)、MS、X-衍射等方法进行,有时还需要配合适当的化学工作,使结构测定更准确。
(6)天然化合物的结构修饰、结构改造和全合成
天然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和结构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适应制剂的要求,方便应用。可将天然有效的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根据其结构,选择修饰方法,进行结构修饰。最后进行全合成,以使其更充分发挥其治病的作用。
(7)研究实例
【青蒿素(artemisinin)的研究】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得到世界公认并进入国际药典的我国创新的一类新药,是我国第一个以一类新药制剂出口的化学药品,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
早在2000多年前,青蒿作为药物记载于长沙马王堆的出土文物“五十二病方”中,晋朝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将青蒿描述为抗疟药,以后的《本草纲目》等医书中亦有记载,直至60年代江苏高邮还流行青蒿治疟的医方。70年代初,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山东省中药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几乎在同一期间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出青蒿素。经动物筛选,发现它对疟疾具有速效、高效、低毒优点,尤为突出的是它对抗药性的脑型疟有特效。在以后的临床试验中证实了它比氯喹更安全有效,并且可治愈抗氯喹的疟疾。但是由于青蒿素在水或油中的溶解度极小,无法制成针剂,在抢救昏迷病人时只能鼻饲,加之肠胃道给药时部分青蒿素分解,造成杀虫不彻底、复发率高的缺点。76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对其进行结构改造,现已研究出蒿甲醚和青蒿酯钠制剂,广泛用于临床。
蒿甲醚油针剂、桂林制药厂研制的青蒿琥酯钠盐水针剂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制的青蒿素栓剂在1986、1987年作为一类新药由我国批准产。1995年蒿甲醚率先载入国际药典,这是我国创制的新药首次得到国际公认。
【鹤草酚(Agrimonophol)的研究】
仙鹤草根芽是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根茎的芽.民间用其干粉内服驱绦虫,疗效显著。但经临床验证发现水煎液无效、醇浸后蒸去醇去渣(沉淀)服用无效,连渣服用有效。研究者选用体外灭囊虫试验,按下列程序进行活性追踪。
结果石油醚提取物示有明显体外灭囊活性。TLC检查示含有十几种酚性成分。将石油醚提取物用不同碱液作pH梯度(NaHCO3、Na(CO3)2、NaOH水液)萃取,由NaHCO3萃取部分分得有效单体鹤草酚(agrimonophol).最后经一系列化学降解和光谱测定,确定结构式如下:
从复方中药中寻找有效成分
【靛玉红indirubin的研究】
通过临床实践,证实了当归芦荟丸(当归、芦荟、胆草、木香、黄芩、黄柏、栀子、大黄、青黛、黄莲、麝香等11味药)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肯定疗效,经过拆方研究,配合L7212小鼠白血病模型进行药物筛选,证明只有青黛有效,它具有不抑制骨髓、不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特点。为了搞清青黛中有效成分,对其进行了分离,找到有效成分—靛玉红,并完成了靛玉红的化学合成,它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效,说明靛玉红是很有前途的抗癌药物。
【靛玉红的结构改造】
|
|
| |||
薤白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姚新生等)汉代著名中医张仲景的著名方剂中“瓜萎、薤白白酒汤”、“瓜萎、薤白、半夏汤”以及“枳实、薤白、桂枝汤”等,发现其均含有薤白。百合科植物小蒜根(Allium macrostemon Bge.)干燥鳞茎为中药薤白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之功效,中医临床长期用于治疗胸脾、心痛砌背等,与现代医学中的心绞痛、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在抗凝活性筛选过程中,薤白提取物示有较强的活性。首先对薤白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薤白中得到挥发油,收率为0.1%。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19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为对称或不对称的烷基取代的二硫及三硫化合物。发现某些对称的三硫化合物显示出更强的抑制活性。
另外,考虑到中医多喜欢采用酒提取薤白及其复方制剂,三味复方中都有白酒,故决定对其水溶性或醇溶性成分进行进一步研究。将商品薤白先用75%乙醇进行提取,所得乙醇提取物悬浮于水,依次用CHCI3、EtOAc及n-BuOH进行萃取,分别得到AM-1(CHCI3)AM-2(EtOAc)AM-3(n-BuOH)及AM-4(水母液)四个部分。进一步活性测试表明:AM-3及AM-4两者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 最后,26种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化学手段及光谱分析得以确定,其中的12种为新的甾体皂甙类化合物,从薤白中还分离得到了含氮类化合物。其中,adenosine在美国已被FDA批准在临床作为治疗心率不齐的药物。由于adenosine在薤白中的含量较高,且示有比aspirin较强的活性,故推测adenosine可能是薤白含氮化合物中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 由此,我们推测薤白中的挥发性成分如含硫化合物、甾体皂甙以及含氮化合物均为薤白中的抗凝活性成分www.med126.com/zhuyuan/。经过以上的基础研究,可将其有效成分(adenosine)制成一类药物,有效部位(甾体皂甙)研制成二类药物。
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从龙血竭抗真菌活性成分研究到抗真菌一类新药的发现。龙血竭为著名的活血化瘀中药。但我们在野外调查时发现 ,龙血竭树脂的分泌主要由3种途径引起:其一为石灰岩山上滚落的石头碰撞 ,其二为牛或人为损伤 ,其三为真菌感染。因此 ,龙血竭树脂为剑叶龙血树植物的防御物质 ,其树脂可能含有抗真菌活性成分。我们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了抗真菌活性筛选 ,结果发现其中的黄烷类化合物包括7羟基 4’ 甲氧基黄烷(Ⅰ)、7、4’二羟基8甲基黄烷 (M)和7 羟基 4’甲氧基8甲基黄烷 (O)具有较好的抗真菌作用, 在结构改造过程中发现其中 1个中间产物 (命名为Tumicin)具有非常显著的抗真菌活性,对多种菌株的MIC在 2~15μg·ml-1,与酮康唑相当,并对氟康唑的耐药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目前正在将其开发成为一类新药。
四、单味或复方中药有效部位(群)的研究
药材
水或醇提取
提取物浓缩液
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
不同溶剂萃取物
活性筛选
活性提取部位(粗提物)
制剂
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的屠鹏飞教授对中药肉苁蓉活性成分研究出抗老年痴呆症二类新药 。
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 (Cistanche)植物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为历代补肾阳处方和中成药中使用频度最高的中药。近年来 ,中医临床常以肉苁蓉单味药或与其它中药组成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症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他们对管花肉苁蓉[C.tubulosa(Schenk)R.Wight ]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分离、鉴定了32个化合物 ,包括苯乙醇苷 18个,环烯醚萜苷 4个 ,木脂素苷 1个,低聚糖 4个,其它成分5个。还对盐生肉苁蓉 [Cistanchesalsa (C.A.Mey.)
GBeck. 为商品肉苁蓉的基源植物之一]和沙苁蓉 (C .sinsis G. Beck仅在民间作药用), 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分离、鉴定多种成分。
为了寻找抗老年痴呆症的新药 ,对管花肉苁蓉的各提取部位进行抗老年痴呆症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管花肉苁蓉的苯乙醇总苷 (含苯乙醇总苷 97%,其中松果菊苷含量为48%)在剂量为 50~200mg.Kg-1范围均可显著增强正常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对乙醇诱导记忆再现缺乏、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亚硝酸钠诱导的记忆障碍等模型小鼠、氢化可的松致肾阳虚小鼠学习记忆功能衰退、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等有明显的改善和保护作用 ,并能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和二磷酸腺苷 (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以上研究显示 ,管花肉苁蓉的苯乙醇苷总苷对老年痴呆症 (特别是血管性痴呆 )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改善作用。我们已将其开发成为二类新药 ,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现进一步研究管花肉苁蓉的抗老年痴呆症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单味药的有效部位制成二类药的还较多,复方有效部位的研究目前刚刚起步,相信不久会有较多的复方有效成分研制的二类药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