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鸡的疾病防治,—,禽巴氏杆菌病
-----
禽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又名禽
霍乱、禽出血性
败血症。本病常呈现败血性病变。各种特禽均对其有易感性。雉鸡易感性大,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 1.病原 病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病雉鸡和带菌雉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都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当这些带菌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时,可借此扩散病原,传播疾病。人和畜、昆虫、野鸟等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创伤。消化道的传染主要是通过吃进或饮入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呼吸道传染是直接吸人病鸡排出的飞沫和污染的空气。 2.症状 因流行时期不同而异。最急性型:即本病流行的初期,这时细菌的毒力很强,雉鸡往往不出现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雉鸡闭眼不动,羽毛蓬松,翅膀下垂,脸变青紫色,表现异常口渴,上呼吸道有黏液
积聚,表现黄色或灰白色下痢,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粘连,经1—3天死亡。 慢性型:病雉鸡消瘦,精神萎靡,黏膜苍白,有的关节肿胀化脓,发生跛行,有的可拖延几周后死亡。 3.病变 最急性型的病雉鸡,死后常看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急性死亡的病雉鸡,口腔和鼻孔内充满黏液。腹部内脏淤血,颜色变深。
心包积液,心脏表面及冠状沟脂肪处有点状出血。肝脏肿大,质脆,呈灰绿色或棕色,肝脏表面有针尖大至米粒大的坏死点。十二指肠明显充血,内容物有血液或黄色黏液。慢性病例鼻腔和上呼吸道有黏稠的分泌物或纤维素性凝块,卵黄和腹膜均有炎症,关节肿大。 由于最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例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取病雉鸡心血、肝、脾脏作成涂片,用美蓝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如发现两极着染的小杆菌,再结合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以确诊。 4.治疗 用0.5%—1%的磺胺噻唑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拌料喂食,在1—2天后死亡显著减少,3—4天后疫情基本稳定下来。每千克体重用
青霉素2万—3万国际单位加上
链霉素5万国际单位一起肌肉注射,每天2次,次日可减少死亡,连用2天死亡基本停止。也可用喹
乙醇,按每千克体重5毫克,在饲料中添加,每天2次。为预防治疗后疾病复发,可在停药后进行预防接种。 5.预防 可接种禽霍乱
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每只肌注0.5毫升,免疫期3—6个月,但免疫力不太理想。在易发本病的饲养阶段和雨季、气候突变或雉鸡群下痢症状时,可于饲料中加喹乙醇或抗生素类药物,如土霉素、
四环素等,能预防禽霍乱的发生。此外,还要注意饲养场的环境卫生,建立良好的隔离消毒制度
畜牧导航:
养鸡资讯 鸡价格行情 养鸡技术 鸡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鸡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