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综合防治策略猪病用药情况诊断治疗预防
    

猪病用药情况: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综合防治策略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综合防治策略
-----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一种多因子性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疾病综合征,体现在较高的死亡率、增加治疗成本、降低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损失。    发病原因]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主要由二类病原引起:一是潜在的原发病原,常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猪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体;二是继发病原,主要有猪链球菌属2型、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等,是导致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猪肺炎支原体是本病的导火线,它的存在使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等病毒以及放线性杆菌等细菌的侵袭感染更加容易。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等; 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 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猪群的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包括: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频繁转群、混群,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   除上述原因外,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全面、后备猪免疫计划不合理,导致猪群群体免疫水平不稳定、营养和疫病等因素造成猪群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等,都可引起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暴发和流行。    症状和病变]   本病多爆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通常称为18周龄墙。发病率一般为25~60%,发病猪死亡率为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呼吸困难,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急性发病的猪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猪生长缓慢或停滞,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哺乳仔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生长肥育猪经常发生“13~15周龄墙”和“18~20周龄墙”,生长育成猪表现为发热、随之出现咳嗽、采食量下降、呼吸负担加重或呼吸困难,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群密度过大或出现混合感染,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更为严重。病猪在药物的辅助下逐渐康复,死亡率较低。   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结的广泛肿大,肺出血、硬变(不能萎缩的橡皮肺橡)和花斑样病变(斑驳状到褐色),个别肺有化脓灶,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猪有广泛性多发性浆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纤维蛋白渗出,并造成粘连),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相类似,除肺部出现病变外,小部分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部分猪出现末端紫色。1~3周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    预防与治疗] 该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预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确实需引进种猪时,应远离生产区隔离饲养三个月,并经检疫证明无疫病,方可混群饲养。尽量减少仔猪寄养,避免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   2、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并将保育期分为保育前期舍(3周)和保育后期舍(2周),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缩小断奶日龄差异,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能对控制本病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是简单而又最重要的控制呼吸道病的措施之一。   3、消毒时要考虑猪繁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PH值6.0~7.5的环境中稳定,但在PH值低于6.0和高于7.5时,其感染性很快更新丧失,同时由于该病毒具有囊膜,故建议在消毒时要考虑消毒剂的PH值和针对有囊膜病毒的消毒剂进行慎重选择。消毒药选择酸性消毒药精碘  4、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经常检查或检测饲料质量,对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必须废弃,避免因小失大,对于受轻度污染的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防霉剂,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有关专家认为,本次疫病流行与饲料霉菌毒素造成的免疫抑制有较大关系,建议使用 霉克宝,大幅减少疾病发生。  5、调整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猪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控制猪呼吸道病,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比只用药物预防更为有效。   6、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越多,呼吸道病的发病率越高。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洁净的环境。   7、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好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加强猪舍通风对流,保持舍内空气的新鲜度,降低氨气浓度,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做到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温,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要太大,分娩舍和保育舍要求猪舍内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   8、加强围产期(包括怀孕、哺乳和保育期)母猪及仔猪的保健工作;   (1)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免疫接种: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在母猪分娩前按计划完成猪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疫苗的注射工作,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为初生仔猪通过母源抗体形成天然被动免疫打下良好基础。给仔猪接种猪喘气病疫苗,可在仔猪1周龄和3周龄时各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2ml,以提高猪群免疫力。降低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病发病率,结合药物和饲养管理措施,从而降低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疫病造成的损失。  结合各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做好伪狂犬、猪瘟、萎缩性鼻炎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尽量排除能导致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原因(除猪圆环病毒外)。除正在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PRRS)的猪群外,一般不要使用活疫苗进行免疫。 (2)母猪进入分娩舍前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洁消毒,可消毒药选择酸性消毒药精典。呼吸道病较危害较大的猪场可进行产前药物净化,可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猪料中添加抗菌素,每吨饲料中添加咳喘素500克 + 疫肽诺1Kg + 贝齐(聚肌胞粉)200克拌料一吨饲料,减少母猪排出病菌污染分娩舍,切断疾病从母猪到仔猪的水平传播。(3)哺乳仔猪可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和用药进行控制,可使用头孢噻呋冻干粉针,在仔猪出生后3、7、21天龄分别注射0.5 ml,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9、药物防治:该病重在预防,猪群发病后,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在疫病发生早期应及时将病料送有关部门进行诊断。并及早采取措施投药对猪群进行预防和对病猪及早治疗,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   因猪肺炎支原体是重要的导火线,而细菌是造成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有条件的猪场应定期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对猪肺炎支原体和其它细菌感染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使用经证明效果较好的咳喘素(20%替米考星)等药品。   母猪围产期:可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猪料中、仔猪断奶前、后各1周的仔猪料中添加抗菌素,可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猪料中添加抗菌素,每吨饲料中添加可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猪料中添加抗菌素,每吨饲料中添加"富克"300克+博维200克/吨进行预防;减少母猪排出病菌污染分娩舍,切断疾病从母猪到仔猪的水平传播。减少母猪排出病菌污染分娩舍,切断疾病从母猪到仔猪的水平传播。消毒:用精碘消毒,全面清除病原体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对预防各类细菌性疾病和支原体有明显效果。坚持防重于治,确保“母子”健康。以上药品可轮流使用,每种药物可使用2~3个月。   生长育成期:在13~18周龄墙发生前连续2周使用有限药品进行预防 进入保育与育肥阶段的仔猪,在12~13周龄和17~18周龄使用有效药品进行预防,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咳喘素500克 + 疫肽诺1Kg + 贝齐(聚肌胞粉)200克拌料一吨饲料。,也可在饮水中添加可溶性抗生素博维(重组植物血凝素)200克兑水1000斤水,自由饮水,采用脉冲给药的方式,连用1周,停药1周后,再用药1周。消毒:用精碘消毒,全面清除病原体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 新引进猪保健,新引进种猪或仔猪前1—2周,用咳喘素500克 + 疫肽诺1Kg + 贝齐(聚肌胞粉)200克拌料一吨饲料5—7天防止带进病原微生物,并有利于引进种猪迅速适应新环境。消毒:用精碘消毒,全面清除病原体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 疫情来临或周边疫情流行时,用"富克"300克+博维200克/吨进行预防5—7天,控制疫情发生。消毒:用精碘消毒,全面清除病原体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 猪群在夏季定期(每隔两周)使用生物咳喘素500克 + 五体泰能500克拌料一吨饲料5—7天,同时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可有效控制附红细胞体、弓形体以及多种细菌性疾病和呼吸道病,提高猪群生物安全性  10、采本场(在爆发该病时不发病)的健康老母猪或健康商品猪血清,在仔猪断奶前一周腹腔注射3~5ml/头,有一定效果。   11、 初生仔猪及乳猪保健 方案一:将1克头孢噻呋钠稀释于20毫升用水中给仔猪注射。1日龄0.5毫升/头,7日龄1.0毫升/头。以上方案均应在仔猪出生后每头口服邦克(非特异性卵黄抗体)2克,7日龄补料,15日龄补硒,断奶前一天肌注头孢噻呋钠2.0毫升 断奶仔猪保健:仔猪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4周的仔猪料中添加抗菌素,在每吨饲料中添加咳喘素500克 + 疫肽诺1Kg + 贝齐(聚肌胞粉)200克拌料一吨饲料切断仔猪与仔猪间疾病的水平传播。 仔猪在断奶前后5—7天用多效抗体饮水或抖料,断奶前一天和后一天分别肌注头孢噻呋钠2.0毫升,可有效防治仔猪断奶后腹泻,促进增重,提高离乳整齐度,有效预防仔猪水肿病、拉稀、链球菌病、呼吸道综合征、副伤寒及附红细胞体病,并可提高仔猪免疫力,对抗圆环病毒病等。消毒:用精碘消毒,全面清除病原体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
-----

做好免疫和消毒
-----

疫苗接种预防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