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附睾炎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附睾炎

  
疾病名称(英文) epididymitis
拚音 FUGAOYAN
别名 附睾的非特异性感染,中医:子,子痛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男性生殖器疾病,感染性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附睾炎是细菌侵入附睾而引起的感染,为阴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急性附睾炎:多由逆行感染所致,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多见,常见的病因有三种: (1)因尿道留置导管和尿道内器械检查诱发;前列腺、精囊或后尿道感染,亦可并发急性附睾炎。 (2)前列腺切除术后,尤其是经尿道方式的前列腺切除术,由于射精管的开口在前列腺窝内,排尿时的尿流压力可将尿液逆流进射精管。而前列腺切除术后8~12周内,尿液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细菌,从而引起急性附睾炎。 (3)无菌尿返流进输精管可导致化学性附睾炎。感染也可循输精管周围淋巴管进入附睾。 2.慢性附睾炎:部分病人是在急性期未治愈而转为慢性,或由较轻感染逐渐演变而来,但多数病人并无急性发作史,常为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的并发症。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本病多见于20岁~40岁之中青年,儿童少见。
强度与传播 引起附睾炎的常见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淋球菌和衣原体。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1.外感寒湿或湿热之邪,蕴结肝经,阻塞络脉。2.肝郁不舒,气机阻滞;或器械损伤,瘀血内阻,复感邪毒。
病理 1.急性附睾炎:附睾感染可发生在一侧或双侧,但以一侧多见。急性附睾炎常先从附睾尾部发生,附睾管上皮出现水肿及脱屑,管腔内出现脓性分泌物。继而急性炎症经间质浸润而蔓延到附睾体部及头部,形成微小脓肿,累及附睾全部,附睾旁鞘膜也分泌多量液体或脓液,精索也随之增厚。睾丸也可出现肿胀与充血。镜下观察见附睾组织充血水肿,有大量白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脓肿形成,附睾的上皮细胞有坏死,晚期瘢痕组织形成使附睾管腔闭塞,故双侧附睾炎时常造成不育症。 2.慢性附睾炎:病变多局限在尾部,有炎性结节出现,可发生纤维样变,局部发硬,显微镜下可见附睾组织内疤痕形成,附睾小管闭塞,有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参见化脓性睾丸炎
(一)急性附睾炎
1.临床表现:附睾肿胀疼痛,局部压痛,甚则形成脓肿、瘘管,或见鞘膜积液发热、寒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证候分析:外感寒湿或湿热之邪,或肝气不舒,郁久化热,或器械损伤,瘀血内阻,复感邪毒,下注附睾,则见附睾肿胀疼痛;热壅血瘀,酿液成脓,形成脓肿;热盛肉腐,可出现瘘管;或津液外溢,形成鞘膜积液;发热、寒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正邪相争、湿热蕴结之象。
(二)慢性附睾炎
1.临床表现:附睾硬结,隐隐作痛,阴囊下坠感,会阴部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滑。
2.证候分析:急性附睾炎失治误治,久治不愈,或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蕴结附睾,则见附睾硬结,隐隐作痛,阴囊下坠,会阴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滑均为病久挟痰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感染常由感染的尿液,从前列腺、后尿道、精囊沿输精管蔓延至附睾。留置导尿管与前列腺手术后的患者,亦易发生附睾炎。
病史
症状 (1)急性附睾炎:起病急、阴囊肿痛,站立加重,并伴有高热。炎症严重者可形成附睾脓肿。由于附睾位置表浅,诊断较为容易。 (2)慢性附睾炎:比较常见。患者有阴囊疼痛、发胀和下坠感。常有急性发作史或伴有慢性前列腺炎史。体格检查可发现附睾头部肿胀,压痛或硬结节。双侧附睾炎可能影响生育。
体征 (一)急性附睾炎
1.症状:附睾炎常于一次剧烈运动或性交后发生,有下尿路手术及导尿史,突发阴囊内肿痛,疼痛剧烈,立位时加重,可放射至腹股沟、下腹部甚至腰部。附睾非常敏感,局部迅速肿大,有时在3小时~4小时内肿大1倍,伴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及膀胱激惹症状。
2.体征:患侧阴囊皮肤红肿、附睾肿大,明显压痛,有时伴鞘膜积液,重者精索增粗有压痛。如炎症浸润范围较广蔓延至睾丸时,睾丸与附睾界限不清,局部肿硬显著,称为附睾睾丸炎。若有脓肿形成,则局部有波动感,可自行穿破形成瘘管,有时尿道有分泌物,前列腺有相应的炎性改变。
(二)慢性附睾炎
1.症状:有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或急性附睾炎的病史,阴囊内疼痛、坠胀不适,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股部、有时可急性发作。
2.体征:附睾轻度肿大、变硬并有硬结,局部轻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超声波或放射性核素99mTc睾丸扫描检查,有助于确诊。
实验室诊断 1、急性附睾炎: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若有尿道分泌物作涂片检查可发现相应的细菌,小便常规检查可异常或正常。2、慢性附睾炎:尿常规可见红、白细胞,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每高倍视野超过5~10个而卵磷脂小体减少。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一)急性附睾炎应与睾九扭转、急性淋菌性附睾炎、结核性附睾炎,阴囊内丝虫病、睾九肿瘤、睾丸创伤及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相鉴别。
1.睾丸扭转:多发生于儿童,有剧烈活动等诱因,疼痛剧烈,精索呈麻绢状扭曲,普雷恩氏征呈阳性,即托起阴囊时疼痛加重,睾丸压痛明显,扪诊附睾不在正常位置,而在睾丸的前面、侧面或上方(正常时附睾在睾丸的后外侧)。放射性核素睾丸扫描显示扭转侧血流灌注降低。
2.急性淋菌性附睾炎:有不洁性交史及急性淋病的临床表现,如尿频、尿急、尿痛及较多尿道分泌物,尿道脓液涂片染色检查可发现多核白细胞中有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3.结核性附睾炎:即附睾结核,有结核病史及结核病症状,如低热、盗汗等。多为慢性,附睾逐渐增大,压痛不明显,病灶常与阴囊壁层粘连或有脓肿、窦道形成,输精管增粗或形成串珠状结节,前列腺及精囊也有结核病灶,无菌性脓尿及结核菌浓缩检查和培养阳性均可确诊。
4.阴囊内丝虫病:阴囊局部疼痛且附睾肿胀有结节,有居住丝虫流行区及丝虫感染史,精索增厚,迂曲扩张,可并发鞘膜积液,夜间采血可查到微丝蚴。
5.睾丸肿瘤:发病突然的睾丸肿瘤亦有阴囊内疼痛,但肿瘤侧睾丸肿大,质地坚硬,沉重感明显,正常睾丸感觉消失,附睾常不易摸到,透光试验阴性。淋巴管造影术可见腹股沟淋巴结直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能出现充盈缺损,胸部X线摄片可见肺内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棉花球”样阴影。
6.睾丸外伤:有明显外伤史,局部疼痛剧烈,可放射到下腹部、腰部或上腹部,重者可发生痛性休克。检查可见阴囊肿胀,皮肤青紫瘀血,睾丸肿大坚硬、触痛明显,阴囊沉重,透光试验阴性,穿刺可见鲜血或褐色陈旧血。
7.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有流行性腮腺炎病史,一般无尿路症状,小便检查无脓球和细菌。
(二)慢性附睾炎:主要应与附睾结核、阴囊内丝虫病、慢性淋病性附睾炎、附睾放线菌病附睾肿瘤相鉴别。
1.附睾结核:附睾硬结疼痛,输精管一般增厚、变硬、有多处硬结,成串珠样。附睾结节多从尾部开始,质硬不规则,附睾的干样病变及脓肿,易与阴囊皮肤粘连,溃破形成窦道。分泌物镜检、培养或动物接种结核杆菌可为阳性。
2.阴囊内丝虫病:有丝虫流行区居住史及丝虫感染史,阴囊疼痛,附睾结节,结节常为数个,多在精索下端及附睾头部附近,精索常增厚、迂曲,可并发鞘膜积液,夜间采血可查到微丝蚴。
3.慢性淋病性附睾炎:附睾疼痛肿胀,尿道分泌物较多,尿道脓液涂片染色检查可发现多核白细胞中有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淋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4.附睾放线菌病:多有放牧史或有其它部位放线菌感染史。偶有阴囊部坠胀疼痛,检查附睾有浸润性硬结,轻度触痛,也可发生阴囊部位的慢性窦道或溃疡。脓液检查可发现有特征性的灰黄色的菌落颗粒“硫黄颗粒”。
5.附睾肿瘤:肿瘤过大时可引起阴囊坠胀疼痛,但附睾肿块多发生于附睾尾部,良胜肿瘤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呈球形或卵圆形,较小,有弹性感。恶性肿瘤表面不光滑。结节状,界限不清,质地硬韧,B超检查可显示睾丸上端或下端有与睾丸分界明显的回声区,有的边界整齐,中等回声,分布均匀。有的出现低回声区,有的界限不清,不均匀回声。病检可发现肿瘤细胞。淋巴管造影可见腹膜后淋巴结有充盈缺损征象。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本病为男科常见疾病,若治疗正确及时,注意休息与卫生,一般都能迅速痊愈,没有后遗症出现;如果失治误治,体质较差,又不注意休息与卫生,则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反复急性发作,或引起睾丸发炎,最终导致附睾与睾丸缺血坏死及纤维化,影响生育能力,双侧病变则有可能导致不育。
并发症 常继发于前列腺炎、精囊炎或后尿道炎,容易伴发睾丸炎。
西医治疗 (一)西药治疗
1.急性附睾炎
(1)抗生素治疗:一般采用大剂量青、链霉素治疗,如青霉素320万u加入5%的葡萄糖水中静脉点滴;链霉素0.5g肌注,2次/日。如炎症不易控制时可更换为庆大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磺胺制剂也可选用,如复方新诺明,口服,1次2片,每日2次,首次加倍。
(2)对症治疗:疼痛剧烈可用1%普鲁卡因10ml做患侧精索封闭,并可口服去痛片、安定等止痛镇静药。2.慢性附睾炎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但效果不明显。慢性附睾炎多同时伴见慢性前列腺炎,可采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治疗。如口服美满霉素,每次0.1g,1日2次。或强力霉素,每次0.1g,1日1次,连服7天。再合热水坐浴、前列腺按摩。对于附睾局部也可做黄连素或新霉素离子透入,如果慢性附睾炎多次反复发作,可考虑做附睾切除,以彻底治疗。
(二)理疗
1.黄连素离子透入法:病人大便后用1%黄连素20ml灌肠,然后以此药浸湿纱布垫置于会阴部,并连接在直流电理疗器的阳极上,阴极敷于耻骨上,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每10次为1疗程。
2.其他如超短波、频谱治疗仪、远红外线、紫外线照射,磁疗等均可酌情使用。(三)手术治疗:如果用抗生素治疗炎症不能控制,则应及时施行附睾被膜切开减压术,以迅速改善急性附睾炎病人的症状并预防睾丸缺血、坏死的发生。据张唯力等报道,用附睾切开减压术治疗急性附睾炎43例,术后疗效良好,未见附睾炎复发以及患侧睾丸萎缩。他们认为,在急性附睾炎的早期,对肿胀的附睾施行被膜切开减压术,附睾内压迅速降低,对预防睾丸坏死起到有益的作用。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本病以辨病论治为主,分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两类进行论治。
(一)急性附睾炎: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痈。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热利湿;生地滋阴清热;车前子、泽泻木通清下焦湿热;柴胡木香荔枝核、川楝子行气疏肝止痛;蒲公英连翘紫草夏枯草解毒消痈,清热散结。若输精管明显增粗加海浮石茜草;疼痛甚加赤芍元胡;伴鞘膜积液加云苓赤小豆槟榔猪苓大腹皮、桑白皮白术桂枝
(二)慢性附睾炎:
治法疏肝散结,化痰软坚。方药四逆散消瘰丸加减。方中柴胡、枳实橘核乌药疏肝行气;玄参、浙贝、连翘、夏枯草、黄柏知母清热化痰,软坚散结;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散结,化痰软坚之功。若硬结疼痛日久不消,可加仁、红花丹参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之品。
二、单验方治疗
1.神圣代针散:加减当归12g,川芎白芷、红花、连翘各10g,防风、甘草、细辛没药乳香各6g。水煎200ml,分3次服。适用急性附睾炎。据殷慕道等报道,用此方治疗9例急性附睾炎及2例睾丸炎,症状均迅速好转,一般用药一二天体温即下降,红肿疼痛缓解,3天~5天痊愈,未发生化脓及睾丸萎缩等合并症。
2.加味枸橘汤:柴胡、赤芍、川楝子、龙胆草各10g,荔枝核、广橘核、泽泻各12g,茵陈20g,秦艽、车前子各15g,生甘草6g。急性期加知母、黄柏各12g,慢性期去龙胆草、车前子、泽泻,加三棱12g、茴香10g,瓦楞子30g。水煎服,每日一剂,
3.大补阴丸:加味黄柏、熟地各15g、知母、板各12g、猪脊髓1匙(蒸熟兑服),银花30g,荔枝核20g,睾丸肿大而痛者,加玄参30g,海藻15g,丹皮5g;胀痛甚者加橘核15g、微痛者加赤芍12g,生甘草6g;少腹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各6g;肿痛硬结者加海藻15g、川楝子20g,发热者加败草30g。
4.内消连翘丸:橘核10g,荔枝核10g,夏枯草15g,川楝子10g,元参10g,连翘10g,泽兰10g,白蔹10g,红花9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慢性附睾炎。
5.活通汤:桃仁9g,三棱9g,莪术9g,柴胡9g,当归9g,赤芍6g,川芎6g,红花6g,香附6g,小茴香3g。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1.急性期卧床休息,用阴囊托或布带将阴囊托起;慢性期可适当活动。
2.急性期宜冷敷,以减轻阴囊的充血、水肿及疼痛;慢性期宜热敷,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
3.忌食酒、葱、蒜、辣椒和油炸煎炒等刺激性食物及油腻食物。
4.急性期禁止房事,慢性期节制房事。
5.注意环境与个人卫生,加强饮食营养。
历史考证 囊内睾丸上,忽然突出一点,坚硬如筋头,疼痛异常,身发寒热者,暗疗也。(《外科大成·下部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