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ongenital contracture of triceps muscle of calf |
拚音 | XIANTIANXINGXIAOTUISANTOUJILUANSUO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先天性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先天性小腿三头肌挛缩系胎儿于子宫内足部长期固定于下垂位置而引起,由于比目鱼肌肥厚,肌止位置极低,或有副比目鱼肌而产生的跟腱缩短畸形。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呈现典型的马蹄足。畸形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正常幼儿开始学走路时常用足尖行走,但一般在3-6个月后可达到正常的跟-尖步态。但病儿仍用足尖行走,勉强作跟-尖步态,则产生膝反屈,行走困难,步态笨拙。在跟腱处可摸到肥厚的比目鱼肌。 |
体检 | 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幼儿主要用保守治疗,自出生后开始,将患儿垂足向相反方向手法矫治,同时按摩小腿三头肌。每日将跟腱被动牵伸数次,夜间用石膏托或夹板维持于中立位。挛缩较固定者,可用多次小腿管型行走石膏,在足底石膏前部加横杆,逐渐矫正,每2—3周更换一次。拆除石膏后,继续加强背屈肌锻炼。 6—8岁后,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行跟腱延长术,同时切除比目鱼肌的低位肌止或切除副比目鱼肌。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