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olloid cyst |
拚音 | JIAOYANGNANGZH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神经系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胶样囊肿是生长于第二脑室顶部的单房性囊肿。甚少见。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其起源过去认为是从旁突体(paraphysis)的胚胎残余而来,但近年研究认为是来自间脑隐窝上皮,因囊壁细胞常有纤毛,而旁突体细胞是没有纤毛的。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囊肿呈球形.直径可自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通常在2—3cm左右。囊内含有胶冻样液体,没有胆固醇晶体,可与颅咽管囊肿作区别。囊肿常和第三脑室脉络丛或终静脉粘着,有些病例似有蒂相连。在显微镜下,囊壁是由两层组织构成。外层是胶原纤维壁,内层是单层矩形或柱状上皮,可以见有纤毛和纤毛小体。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病变位于第三脑室的前上方,居于室间孔之间。在临床上造成梗阻性脑积水,产生颅内压增高症状,有的可在改变头位时得以缓解。本病的另一特点是头痛发作历时短暂,每阵仅数分钟。部分病例有两下肢突然乏力,甚至导致摔跌,但迅即恢复。少数病例可有痴呆或智力减退。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诊断需依赖脑造影或CT脑扫描,可见第三脑室前部有圆形充盈缺损或低密度区,伴有程度不等的脑积水征。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疗效常较好。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瘤属良性,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