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呃逆(中医)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呃逆(中医)

  
疾病名称(英文) hiccup(TCM)
拚音 ENI(ZHONGYI)
别名 西医:膈肌痉挛、胃神经症。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以呃呃有声,声音短促,持续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疾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呃逆是因进食生冷、辛辣,或情志郁怒等因素刺激下;膈间之气不利,引动胃气上冲喉间。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常有进食过冷、过热、过于辛辣,或情志郁怒等诱因可询。
2·以呃逆为主症,呃声频频,呈持续状态不能自制,可伴呕吐,情绪紧张,胸膈脘腹间疼痛,或有嗳气,纳呆,甚则厌食或拒食,不寐等症。
3.偶发呃逆,或病危胃气将绝时之呃逆,均属短暂症状,不列为呃逆病。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x线钡餐及胃镜等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征象。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呃逆病之呃逆,须同嗳气、干呕等症状鉴别:嗳气其声音沉长,为气从胃中上逆;呃逆声音短促而频,其声发至喉间。干呕者,病人作呕吐状,但有声无物,或仅有少量涎沫而无食物吐出。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1.胃寒气逆证:因寒冷刺激所致,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脘部不舒或有冷感,遇寒愈甚,得热稍缓,口不渴、或伴呕吐清水,苔白滑,脉沉紧或沉弦。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加陈皮半夏枳壳刀豆子、厚朴等。
2.胃热火气逆证:多因进食辛辣、饮酒等所致,呃声响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加竹茹柿蒂等。
3.痰气阻膈证:呃逆连声,呼吸不利,脘胁胀满,抑郁恼怒则发作,情志舒则稍缓,嗳气,呕恶,饮食不下,头晕目眩,苔薄腻,脉弦而滑。理气化痰、降逆止呃:旋覆代储石汤加减。
4.脾胃阳虚证: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热喜按、食少疲乏,手足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薄,脉细弱。温阳益气、和胃降逆。附子理中汤加丁香、白豆寇、吴茱萸等。
5.胃阴(亏)虚证:呃声急促,气不连续,烦躁不安,口干舌燥,不欲饮食,大便干结,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细数。滋阴益胃、降逆止呃。益胃汤橘皮、竹茹、枇杷叶、刀豆子等。
中药
针灸 1、体针疗法:取内关、膈俞、太冲、胃俞、中脘、足三里等,平补平泻手法。或用指压内关穴10分钟以上。
2、耳针疗法:取神门、枕、心、脑、胃、肝、交感、皮质下等。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单方验方:取新鲜鬼针草30g,水煎至200m1,每日分2次服;柿蒂9g,水煎服;南瓜蒂,4只,水煎服;橘皮100g,去穰,煎服。
2、西药治疗:可酌选促进胃蠕动药(胃复安、吗丁琳、西沙比利等);缓解痉挛药(阿托品、普鲁本辛等);中枢镇静剂(氯丙嗪奋乃静等);神经调理剂(安定、谷维素、硫酸苯乙肼等)。
3、取嚏疗法:以纸捻、棉签等刺激鼻粘膜,使打喷嚏。
4、拔罐疗法:取膻中穴拔罐治疗,钓20~30分钟。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呃逆之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呃逆》:"因其呃呃连声,故今人以呃逆名之。……呃逆之大要,亦为三者而已,一曰寒呃,二曰热呃,三曰虚脱之呃。"宋以前称哕。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