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脾胃湿热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脾胃湿热

  
疾病名称(英文) wetness and heat of spleen and stomach
拚音 PIWEISHIRE
别名 西医:霍乱,副霍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长期饮酒,积湿蕴热,蓄于中焦,或外感湿热、暑湿之邪,内舍中焦,致湿热积于中焦。湿热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纳降而成。证属湿热之实证或本虚标实证。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长期饮酒,积湿蕴热,蓄于中焦,或外感湿热、暑湿之邪,内舍中焦,致湿热积于中焦。湿热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纳降而成。证属湿热之实证或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脾、胃。常见于湿阻、霍乱、泄泻、痢疾、臌胀等病证之中。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脘腹痞闷,不思饮食,口苦而粘,口干而不欲饮水,肢体困重,尿短
赤,大便溏而臭,或件泻下急迫而不爽,或腹痛,痢下赤白,或吐泻骤作,呕吐如喷,
泻下如米泔水,或面目肌肤发黄,腹部胀大硬满,或有低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缓。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清热化湿。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甘露消毒丹加减:茵陈15克、滑石30克、黄芩10克、藿香10克、连翘12克、白蔻仁6克、木通6克、半夏l0克、厚朴10克、菖蒲6克。本方能清热利湿,芳香化浊。(2)燃照汤加减:黄芩10克、桅子10克、滑石30克、省头草10克、半夏10克、厚朴10克、白蔻仁6克、通草10克、黄连6克、吴茱萸6克。本方宜凉服。能清热化湿,辟秽泄浊。(3)中满分消丸加减:黄芩10克、黄连6克、知母10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滑石30克、甘草6克。本方能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1剂。
2.加减变化:脘腹痞闷,口苦纳呆,身重,发热,汗出而热不解者,用方(1)加黄连6克、栀子10克、芦根15克以燥湿清热。亦可吞服甘露消毒丹,每服5~10克,日服两次。若腹大坚满,面目身黄者,用方(3)加茵陈30克、大黄10克以清利湿热;若腹水量大者,尚可暂用甘遂末,每次吞服0.5~1克(分装于胶囊内),每日1~2次;或用二丑粉,每次吞服2.5~3克,每天1~2次;或用九头狮子草根(京大戟)洗净晒干微炒研末,分装胶囊,每粒0.3克,成人每次服13~16粒,于早饭后2小时温开水送服,服后稍有腹痛、恶心,半小时后腹泻数次,隔3~7天再服一次(服法同前),至腹水基本消退,再予调理。呕吐骤作,呕吐如喷,泻下如米泔水,腹中绞痛,甚则转筋拘挛,宜方(2)加蚕砂15克、木瓜12克以舒筋活络,苡仁15克以利湿;如一时汤药难备,或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四肢厥冷,头汗出,脉象沉伏,为干霍乱,是霍乱的危候,急服玉枢丹以辟浊解秽,利气宣壅,并针刺十宣、委中出血或采用刮痧的方法以急救。霍乱吐泻之后,大量失水,津液耗伤,筋失所养出现转筋拘挛,属严重证候,必须顾及津液,可配合补液疗法。脾胃湿热侵及大肠,而见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之痢疾,或泻下急迫之泄泻,其治疗参见大肠湿热证治。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而见面目肌肤发黄,尿黄之证,治疗参见肝胆湿热证治。
(二)外敷药物:
药取甘草、甘遂各15克共为细末,分为8等份。每次用鲜9克去皮捣烂为糊,与1份二甘粉调匀,分置于2块5×5厘米的胶布上并敷于患者双侧涌泉穴。用药后4小时病人尿量渐增,12小时达高峰,于24小时后取下敷药,可连续外敷3次,然后间隔3~5天再敷上药。局部常有皮肤色素减退,一般无水泡、溃疡发生,本品宜现用现配。适用于湿热壅积于中之膨胀病。
(三)刮痧疗法
用边缘光滑的汤匙、钱币,蘸菜油少许,沿肩颈、脊背、胸前、胁肋、两肘臂、两膝弯等处,自上而下刮之,或在颈部及大小腹部软肉处,用指蘸清水摄之,以局部皮肤红紫为度。本法能宣通经络、法邪外出;适用于热霍乱、干霍乱等。
(四)饮食疗法
(1)荷叶粥:白米50克常法煮粥,临熟将鲜荷叶一张洗净盖粥上,温火焖少许时,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服之。能清暑生律。
(2)大田螺10~20个养于清水中漂去泥,取出螺肉,加入少许黄酒拌和,再放入清水中炖熟饮汤,每日1次,能清利湿热,通小便。
(3)冬瓜汤:冬瓜500克煮汤三大碗,分服,能清热利湿。
(4)西瓜绞汁频饮,能清暑利尿。
(5)绿豆30克,煎汤频饮,能除暑热,利小便。
施治要点:
(一)本证是内于湿热蕴结脾胃而产生,然湿热之酿成,又为外湿、内湿所生。外湿由外界湿邪入侵,内湿为脾胃功能失调,不能远化精微而生,即“脾虚生湿”。故治疗湿阻病处方立法时,应考虑“脾虚”与“湿阻”的主次,权衡轻重用药。初起,湿困中焦,脾虚不是主要矛盾,应以除湿为主,可选用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之品以引邪外出,此时即使有脾虚之象,办当取健脾与化湿之剂合用。脾胃湿热证易伤胃阴,治疗宜选用清热化湿而不伤阴、生津养阴而不助湿的药物,如沙参、鲜石斛、鲜荷叶、芦根、滑石.藿香、苡仁、西瓜翠衣等。
(二)混热蕴结之臌胀病,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挟杂,其临床表现是,腹部胀大,腹壁绷急,甚则胀痛难忍,尿少便秘,此时以标实为主,因病程较短,正气末衰,饮食未减,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缓解胀势,需用攻下逐水法、以泻水湿,缩短疗程,采用此法必须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当腹水泻出一部分后即当停药,然后根据病人的体质及邪势的缓急,辨证用药。若患者体弱,食少,发热,黄疸日深,脉象细弱,或有呕血便血,或有溃疡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禁用攻下逐水法。因为此类药物内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泛恶、呕吐、腹痛、头晕等反应,泻水后又觉精神异常疲倦、元气受损,而且攻逐不慎时,活血破瘀过猛,常易引起脉络破裂,引起出血,使病情恶化,故应当严格掌握攻下逐水法的适应证,决不能以求一时之快,而猛浪从事。
中药
针灸 1.刺法:针刺少商、曲池、委中,或舌下青筋、黑筋处出血。治霍乱、绞肠痧。
2.体针: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吐甚加合谷,泻甚加天枢,腹痛加公孙穴,用泻法,治霍乱。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夏月不能过于贪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消除潮湿。夏令时,宜用鲜藿香、鲜佩兰、鲜荷叶、焦麦芽等适量煎汤作饮料,以芳香化浊、醒脾和中,预防湿阻病的发生。
2.雷乱吐泻交作,邪气未清时不能进食,吐泻已止,应逐渐恢复饮食,宜进流质、半流质清淡之食物。
3.本证之臌胀病,腹大坚满胀痛,患者宜取半卧位,宜进低盐或无盐饮食,忌食煎炸、坚硬粗糙、辛辣的食物,以半流质、无渣饮食为宜,少量多餐、晚餐少进,宜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需服用逐水药物时,以清晨空腹为宜。服药后注意大小便的次数、量及颜色。臌胀病人尚须定期测量体重、腹围,了解病情的变化。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