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esophagostomiasis |
拚音 | JIEJIEXIANCHONGBI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寄生虫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喉结节线虫属毛线科,结节线虫属。寄生于猩猩和猴体内。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虫体表皮具横纹,前端膨大呈长圆形。口囊具有外叶冠,上有齿状叶10个。内叶冠有10对极小的齿状叶。口周围有乳突6个,2个侧乳突,4个亚中乳突。口腔基部有3个极小的向后弯曲的齿。雄虫长8—10mm,宽0.3—0.35mm。交合繖钟形。交合刺长0.8—1.0mm,未端稍弯曲。雌虫长8.5—15.0mm,宽0.29—0.33mm,尾端为圆锥形。阴门紧靠肛门之前。卵长圆形,大小(60—68)μm×(27—40)μm,与钩虫卵相似。 生活史尚不完全清楚。宿主受感染可能是由于吞食感染期幼虫。幼虫经胃至小肠,到达盲肠,出鞘膜,侵入肠壁。由于虫体刺激组织,形成结节,幼虫在结节中发育成熟,破结节而出,附着于肠粘膜。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人体感染见于尼日利亚北部、东非和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爪哇等地。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由于结节破裂并引起邻近组织的血管出血,产生痢疾症状。如结节破至腹腔可引起腹膜炎。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中国曾在猴体内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