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幼年型类风湿病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幼年型类风湿病

  
疾病名称(英文)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拚音 YOUNIANXINGLEIFENGSHIBING
别名 中医:温病,痹证,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结缔组织病(儿科)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幼年型类风湿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点,日久可致关节畸形,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与免疫、感染及遗传有关。
中医病因 本病的发生外因多为感受温热邪毒,内因则与小儿形气未充,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有关。先天禀赋不足,大病久病伤气耗阴的小儿更易罹患本病。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可能由于感染刺激机体产生IgG,IgG又成为抗原,促使产生自身抗IgG抗体 (主要是IgM),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或血管壁,引起炎性组织损伤。近年来发现少发性关节炎型病儿中与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相关,故认为遗传亦参与了发病。
中医病机 温为阳邪,易化热化火,邪热内窜,入于气营,伤及血分,故出现发热、斑疹等温热证候。邪热充斥,伤及脉络关节,经气瘀阻,气血不畅,故临床多见关节肿痛。
病理 本病病理改变以关节为主,呈慢性非化脓性滑膜炎。晚期关节可发生强直和变形。关节附近的骨骼呈脱钙和骨质疏松,肌肉出现萎缩。心包膜和胸膜可发生浆膜炎,眼部可发生虹膜睫状体炎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为温毒致病,辨证关键当以分清邪之深浅为要。皮肤斑疹为辨证的主要指标,由皮疹可反映邪之深浅,病之轻重。一般疹色鲜红,病势较浅,疹色深红或紫暗,为邪渐入里之征,皮疹密集属邪毒壅盛,皮疹稀疏渐消为邪退之象。
1.热入气营
主证:高热时发时止,发热时疹出,为丘疹或荨麻疹样,色鲜红,伴胸闷,咳嗽,关节疼痛,舌红苔薄,脉数。
分析:本证为外感邪热,入于气营所致。邪热化火,燔于气营,故见高热。营热外窜,伤及肌表血脉,故见疹色鲜红。伤及经络关节,故见关节疼痛。
2.热入血分
主证:高热,烦躁,关节肿痛,斑疹密集,色暗红或紫黑,可有衄血、吐血便血,舌深绛,脉沉数。
分析:本证为邪热入里,引动伏邪所致。两邪相交,化毒化火,燔灼血分,故见高热。迫血妄行故见斑疹密集、衄血、吐血、便血。热邪壅络,血瘀不通,故见关节肿痛。
3.气血两燔
主证:壮热,口渴,烦躁,发热时皮肤红斑,疹点深红,关节肿痛,可见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舌绛苔黄,脉洪数。
分析:本证为邪热内yin,气血两燔所致。热扰神明,故见壮热、烦躁。迫血妄行,故见发斑。热阻经脉,流注关节,故见关节肿痛。
4.阴虚火旺
主证:低热不退,皮疹稀疏,关节疼痛,口干,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本证为邪热伤阴,灼劫津液所致。阴津亏虚,虚火内旺,故见低热、皮疹稀疏、口干盗汗。病程日久,经脉阻滞,故见关节疼痛。
西医诊断标准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之一、美国风湿学会诊断标准
(1)晨僵。
(2)至少有一个关节有压痛或活动时疼痛。
(3)一个关节以上有软组织肿胀或积液。
(4)具有(3)又有关节受侵犯,无症状间隔少于3个月。
(5)对称性关节受累。
(6)皮下结节。
(7)典型的放射线检查改变与骨关节脱钙。
(8)类风湿因子阳性。
(9)滑膜液加醋酸时粘蛋白凝块形成不佳。
(10)滑膜活检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
(11)皮下小结节活检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
注:①上述症状1~5项至少存在6周以上。②6~8项必须方医生检查所见。
之二、类风湿病情进展分级
Ⅰ期早期无骨质破坏性改变。
Ⅱ期中期有骨质疏松。可有轻度关节间隙狭窄。
Ⅲ期极期有软骨或骨质破坏,关节畸形。
Ⅳ期末期除有以上改变外,还有骨关节强直。
之三、兰州医学院儿科教研组张芝欣等提出小儿类风湿(JRA)的初步诊断标准[临床儿科杂志1987 5(1):30]
(1)典型全身型表现。
(2)典型关节症状:晨起关节强硬;有反复关节肿胀疼痛;有关节畸形。
(3)有皮下类风湿结节。
(4)有虹膜睫状体炎(尤其为慢性。)。
(5)血沉和白血球总数、分类增高;γ-球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或HLAB27(+)。
(6)典型X线改变。
(7)典型病理改变。
(8)除外其他发热、关节炎的原因和疾病。
西医诊断依据 一、全身型的诊断依据:1、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发热可伴寒战,皮疹随体温升降时隐时现;2、肝、脾、淋巴结可肿大;3、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快,C反应蛋白阳性,血细胞培养阴性;4、抗生素治疗无效。 二、少发关节型的诊断依据:1、受累关节少于是4个,以大关节为主。2、易合并眼虹膜睫状体炎;3、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5(阳性),HLA-B27(阳性)。 三、多关节型诊断依据:女孩多;2、受累关节大于等于5个,以小关节多见;3、易遗留关节畸形。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于其他型。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一)全身型 (Still病)
1.婴幼儿起病者,全身症状明显。
2.高热呈弛张热型,发热前有寒战,中毒症状不重。
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随体温升降时隐时现。
4.多数患儿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5.偶尔并发胸膜炎心包炎及肺间质浸润。
6.此型患儿多数在发病时或数月后出现多发性关节炎,约有25%患儿最终患有严重关节炎。
(二)少发关节型
1.Ⅰ型:①多在4岁以前没病,女孩多见;②受累关节少于4个,以大关节为主,可反复发作;③可并发眼慢性虹膜睫状体炎,以致失明;④在关节炎发作期,患儿可有低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2.Ⅱ型:①儿童多发,男孩多见;②常有家族史;③下肢大关节受累为主,多年后发生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三)多关节型
1.女孩多发。
2.特点为慢性对称性、争发性关节炎,受累关节≥5个,尤以指趾小关节受累多见。
3.颈椎关节及颞颌关节可受累。
4.关节炎反复发作,遗留有关节畸形。
5.虹膜睫状体炎少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1.贫血,白细胞增多,粒细胞升高,核左移。 2.血沉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 3.血浆白蛋白减低,α2和γ球蛋白增高。 4.全身型及少发关节型类风湿因子很少阳性,多关节型阳性率为15~25%.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1.抗核抗体可以阳性。 2.少发关节型Ⅱ型患儿约75%具有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风湿热:本病多有心脏炎,瓣膜受损,可闻及器质性杂音。而幼年型类风湿病心脏损害以心包炎最多见。风湿热关节炎呈多发性、游走性,不遗留关节畸形,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明显。
2.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学龄期男孩,下腰部及髋部疼痛,常发生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有家族史,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阳性。
3.系统性红斑狼疮:典型的皮疹位于面部,关节发生畸形者少见,常见肾脏病变,抗核抗体阳性且滴定度高,补体C3降低。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判定标准:
(一)可按关节功能分级评定
Ⅰ级:关节活动正常,可从事各种活动。
Ⅱ级:关节活动受限,可从事正常活动。
Ⅲ级: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只能生活自理。
Ⅳ级:关节强直、生活不能自理。
(二)郭来旺等按以下标准判断疗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2):119)
1.完全治愈:关节疼痛、肿张消失,关节活动正常;X线检查病变静止,侵蚀减少;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转;半年以上未复发。
2.基本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关节功能有所恢复,血沉下降、类风湿因子转阴;5个月以上未复发。
3.好转:症状减轻;
4.无效:无变化。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目前本病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治疗目的是抑制炎症,减轻临床症状,减轻关节损害。
一、一般治疗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注意营养。
2.采用理疗及适当的体育疗法,减轻关节功能障碍。
3.注意预防感染。
二、药物治疗
1.阿司匹林:剂量为每日80~120mg/kg,分3~4次口服,症状好转后减为维持量,疗程可持续半年以上或数年之久。
2.消炎痛: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用消炎痛,剂量为每日0.5~1mg/kg,分2~3次口服,疗程至症状控制后维持半年以上。
3.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剂量每日1~2mg/kg,当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并加用阿司匹林。
4.金制剂:常用硫代苹果酸钠金,剂量为1mg/kg肌注,每周1次。开始试验量为0.25mg/kg,第2周加至0.5mg/kg,第3周加至0.75mg/kg,第4周加至1mg/kg。1次用量不超过25mg,继续使用20~26周,而后改为每2~4周肌注1次,症状消失1年后停止治疗。
5.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每日2~3mg/kg口服,或硫唑嘌呤每日1~2.5mg/kg口服。
三、眼科治疗
虹膜睫状体炎应散瞳,局部用激素类药物滴剂。
中医治疗 本病治疗重在清热、凉血、保阴,临床按卫气管血辨证施治。病发之初,邪在气管,当以清气凉营,透邪外出为主。中期邪燔营血,则以清热凉血为法。久则邪热伤阴,余热不清,治当清虚热,保真阴为要。
一、辨证选方
1.热入气营
治法:清气凉营,透邪外达。
方药:清凉解毒饮加减。银花连翘丹皮各15g,赤芍生地玄参各10g,山栀黄芩各6g。关节肿痛加忍冬藤地龙;咽痛咳嗽加桔梗马勃菊花、桑白皮
2.热入血分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泄热。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丹皮、芍药各12g,玄参、连翘、银花各10g,水牛角20g。神昏加服安宫牛黄丸;出血加节、紫草茜草炭;关节肿痛加桑枝、忍冬藤。
3.气血两燔
治法:清气凉血,解毒化斑。
方药:化斑汤加减。生石膏水牛角各20g,知母、玄参、生地各12g,麦冬、丹皮各10g.甘草6g。出血明显加藕节炭、大黄炭;肝脾肿大加丹参莪术
4.阴虚火旺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各15g,丹皮、生地各12g,知母、玄参、秦艽、地龙各10g。口干盗汗明显加沙参、麦冬、天花粉;关节痛重加当归、丹参、红花
二、专方验方
1.生石膏30g,知母10g,丹皮10g,生地10g,黄芩10g,银花15g,赤芍10g,防风1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本病气营两燔者。
2.水牛角20g,生地15g,玄参10g,紫草10g,丹皮12g,丹参15g,赤芍10g,白芍1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本病营血热盛者。
3.秦艽12g,忍冬藤15g,威灵仙15g,海风藤15g,防己10g,赤芍10g,当归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本病关节肿痛为主证者。
4.玄参10g,麦冬15g,生地10g,青蒿12g,知母10g,红花6g,仁6g,老鹳草2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本病缓解期。3.熏洗:海桐皮桂枝、海风藤、两面针、红花、透骨草各30g,水煎后熏洗关节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用于本病关节肿痛者。
中药 1.湿热痹冲剂:具有疏风清热,利湿通络功效。用于本病关节疼痛属湿热型。1~3岁每服1/2袋,3~6岁每服1袋,6岁以上每服2袋,每日2次。
2.当归拈痛丸:具有祛风除湿功效。用于本病关节疼痛属湿热型。1~3岁每服1g,3~6岁每服3g,6岁以上每服5g,每日2次。
3.犀角地黄丸: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用于本病初期,皮肤斑疹属热入血分者。1~3岁每服1/3丸,3~6岁每服1/2丸,6岁以上每服1丸,每日2次。
4.清开灵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之功。用于本病热入气营者。肌肉注射每次2~4ml,每日2~3次。静脉滴注每次8~12ml,每日1次。
针灸 取曲池、合谷、外关、大椎为主穴,采用泻法,不留针,每日1次,用于本病初期,发热较甚者;取足三里、阳陵泉、环跳、昆仑为主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用于本病下肢关节肿痛者;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腕骨为主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用于本病上肢关节肿痛者。
推拿按摩 清肺经、清天河水、清肝经、推坎宫、运太阳,每日1次,用于本病初起,热在气管之证;推三关、退六腑、开天门、按揉足三里、拿委中、揉解溪、揉昆仑,每日1次,用于本病缓解期,关节屈伸不利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 1、幼年型类风湿西医目前主张早期使用阿司匹林、消炎痛、强的松等治疗,但需长期服药,副作用多,症状控制不理想,常常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延年不愈,造成关节畸形。配合使用中药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对减轻症状,减少病情反复,有一定帮助。可造用当归、丹参、赤芍、穿山甲、地龙、苍术黄柏等药物。
2、对关节症状明显的患儿,或慢性关节炎长期不愈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炙治疗往往效果更好。针炙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疼痛。
3、在缓解期,可以中医治疗为主。通常施以益气养血、通经活络之品,以减少病情反复发作,逐渐延长缓解期。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