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黄帝内经 30 上课笔记 《灵枢.决气篇》
    

黄帝内经教程:《灵枢.决气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教授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歧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教授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歧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歧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我们继续讲《营卫生会》篇的第二段。86页,最后那个自然段,也就是下焦。

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从部位上看,“下焦者,别回肠,注入膀胱而渗入焉”。这是下焦的部位。从回肠往下,别就是区别,划分,也就是说下焦部位是从回肠往下,它

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是说下焦所输出的津液是从回肠往下,而把它渗入到膀胱里面去。这是从部位上,在回肠。回肠就是小肠的下端。现在还有这个部位吧!现在解剖学也还有回肠这个部位名称。小肠的下端这个位置。从小肠往下。小肠的功能我们在讲到其他的篇章中,曾经提到过,它泌别清浊,所以它从回肠往下,它可以泌别津液,渗入膀胱,是这样的功能。下面又讲,

水榖者,常并居于胃中”,水与榖、饮和食,水和榖,在胃里边相通。并居于胃中,同时混合在胃里面。它成为糟粕之后,同时到达于大肠,

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都下到大肠里面。下面那句话,

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这几个字,教材有注释。这几个字是九个字。这九个字怀疑是衍文。“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

泌别汁”,泌,刚才我们讲了,过滤,区别。过滤,分别这个水和糟粕,把这个水就渗入膀胱,

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糟粕就入于大肠。糟粕下于大肠,水液渗入膀胱。这是下焦的功能。把糟粕分开,一部分水液到膀胱,榖食糟粕到大肠。那和藏在胃中的中焦的“并居于胃中”情况就不同了。那么成于下焦之后,成了糟粕之后,就有排出的功能特点。膀胱有排出的特点,大肠也有排出的特点,当然我们讲了,膀胱的所藏津液,和现在概念当中的膀胱藏的尿液,概www.med126.com念是不一样的。这我们在前面焦《灵兰秘典》的时候,曾经讲过。

下面又谈到了饮酒而小便先下的问题,上焦,举例子,举一个热饮食,其气未定,汗出的问题,下焦,又举例说,举例一个人饮酒,其气未定,也等于其气未定,而小便先出的问题。你看,

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谷未熟,就没有腐熟水榖,胃不是腐熟水谷的吗?并没有经过胃的消化,尿可就出去了。跟前面所说的其气未定,汗出来了,下焦就是讲的小便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也就是说,喝了酒,酒虽然是液体的东西,但刚到胃里,饮食物还没消化的时候,肯定水谷还没消化。为什么小便就先出了呢?

歧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酒和一般饮食是不同的。说,酒者,熟榖之液。这经过制熟了,经过酿制了,所以是“熟榖之液”。是榖,经过酿制,成为的液体。其气悍以清,这个清,教材有注释,作滑,滑利的滑。教材的27注,说《甲乙经》以及《太素》均作滑。义胜,这个意思。作滑的意思比较好。其气悍以清,应该是其气悍以滑的意思。又剽悍又滑利。就是说这个酒气是熟榖之液,它的特性,它的性质,是剽悍而滑利的。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所以不但是同时又饮酒又吃饭,即使是后榖而入,后喝的酒,它也先排出来。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嘛!因为什么呢?因为其气悍以滑。这是说小便先下的问题。

你看,他在讲上焦、中焦、下焦,在举例的时候也举不同的现象来说明,上焦容易发散,容易出汗,下焦注排泄,所以他举小便为例。

黄帝曰:善。最后这一句话就是更总结了,更概括的总结了上、中、下三焦的功能特点。说

上焦如雾,上焦主宣散,在于散,把汗都分布到皮肤上,上焦的功能,把津液给输布到毫毛,当然也更输布到全身。所以上焦如雾。好像雾一样,那样散开。也就上焦主宣、主开、发散。上焦如雾,雾是要发散,弥漫,弥漫各处。

中焦如沤,沤就是用水浸泡东西给它变质了,这叫。“沤”,给它腐烂了,这不叫沤吗?“下焦如渎”,下焦的功能特点,像“渎”,渎是水沟,主排出。这是对于上、中、下三焦功能特点,总的一个概括。中焦腐熟水榖,所以如沤;

下焦如渎,下焦主要是有排泄的特点,大便排出,小便排出,那都是有排出的特点,所以下焦如渎。渎是水沟,流动,“此之谓也”。这是加以概括。当然,后世也有人说上焦主开,上焦主纳,主受纳,中焦主化,消化,下焦主出。后世也有人这么总结的。那是又从另外一个意思了。上焦主受纳,中焦主腐熟水榖,主化,运化,下焦主出,也有这样的一个概括。那么,这一段串讲,我们就讲到这里。

【临证指要】

1.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88页,“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问题,这个观点是建立在血汗同源上,也就是津液、营卫、气血,都是水谷精微所化,营卫之气,营卫就是气,津液、营卫、血液,都是水谷精微之气所化。所以有一方面受伤,在病理情况下,一方面已经受伤,不能再影响另外一方,因为互相之间是相互影响,甚至于是相互转化,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是血汗同源,气化相通。因此说血与汗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换句话说,血液中有津液,津液本身就是血液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津液不单纯在脉里面,津液分布到全身各处。但是血中的成分就有津液在内,而汗就是津液所化的。因此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这个问题是非常清楚的。

2. 津液化生为血

津液化生为血的问题,咱们教材在【临证指要】第一个自然段倒数第二行,引了《灵枢》的《疽》篇的话,说“肠胃受榖,..(中间有段删节,无非也讲饮食的消化问题。)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津液和调,变成赤色,它就是血。或者津液到了脉里面去,脉者血之府。那就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因此津与血,津液与血,津液与汗,是这样的关系,是有一种互化的关系,所以“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同时特别又举例,《伤寒论》说“衄家不可汗”,“衄”,衄血的病人,叫衄家,这就不是衄一次衄半次,经常衄血,失血的病人,不可汗,“疮家不可汗”,疮也是伤津液,伤血的。这都不可发汗,都上津液。又说“亡血家不可汗”,这更清楚了。无论什么原因,经常失血,哪怕疮经常出血的,或者妇女的崩漏失血的,这些个经常出血的病人,都不可用汗法。反过来,大汗出的病人,也避免伤其血,不可妄用活血化瘀,刺络出血等,这些方法。这在临床上就是一个指导性的语言。“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是一个非常原则,非常重要的观点。这篇就讲完了。

第八节 《灵枢。决气篇》

决,就是分别、区别的意思。决气,就是分别区别气血。因为这一篇是区分,或者说是论述了六气,六种气。区别六气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功能特点。或者主要的病证。因为它先区别开六气,然后再分别讨论六气,每一气它们的生理、它们的病理,讲这些问题。所以篇名叫做《决气》篇。这篇比较短,我们是全文录在教材里面。我先读一遍。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歧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何谓气?歧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何谓津?歧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何谓液?歧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何谓血?歧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何谓脉?歧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
歧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歧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下面串讲,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这是六气,黄帝说,人有这样六气,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气,从实质上说,这六气是一个气,可是现在把它分成六个名称,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要这么分?岐伯下边回答,就说每一气,每一气各有不同的特点。虽然是一气,都是水谷精微之气所化。对的,但是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各有不同的功能。各有不同的病证的特点,或者病理特点。所以把它分为六气。等于是回答这样的问题。说精有精的特点,或者说精的概念,在这里又定位概念问题,是什么呢?他说,这样的才是精。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两神是男女两神,男女两精,阴阳两性,相互结合,搏就是结合,相互结合而成新的生命,因而产生婴儿。在婴儿产生之先,

常先身生,是谓精”,那个就是精。也就是先天之精。男女生殖之精。在婴儿之先的,它是谓之精。


何谓气?”什么是气呢?精、气、津、液、血、脉,谈完了这就是精,什么是气呢?

歧伯曰:上焦开发,”歧伯说,上焦我们刚才讲了,《营卫生会》篇讲了上焦,上焦有助宣发开泄、发散这样的特点,就是宣发。上焦开发,

宣五谷味”,宣是宣散,宣五谷之气味,也就是宣散津液。这五谷之气味,实际上就是精微之气,上焦开发,宣五谷所化生之精微,宣散到全身去。全身什么地方呢?起到什么作用呢?

熏肤”,熏是温煦的意思,温煦皮肤,

充身”,充斥全身,全身各处都得有。这个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

泽毛”,润泽着皮毛,

若雾露之溉”,好像自然界的雾和露那样灌溉着大地,弥漫、布散各处。

是谓气”,这个就是气。上焦所发散出来的五谷精微之气,能够布散到全身各处,表里内外,好像自然界的雾露那样弥漫各处。滋养、温煦全身,这就是气。

何谓津?”津是什么呢?

歧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腠理开发的时候,溱溱而出来那些汗,那就是津液所化的。所以刚才我们讲,前面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引了这句话。汗出溱溱,是谓津。


何谓液?”液是什么呢?

歧伯曰:谷入气满”,饮食水谷到人体之后,饮食水谷之气比较满溢,化生的精微之气,满溢就是很丰盛,很丰富。

淖泽注于骨”,“淖”就是“浊”,浓厚的意思。浓厚、润泽,有浓厚、润泽的这个特点的水谷之气,注于骨,输入到于骨,输入到于骨之后,

骨属屈伸”,“属”是连接的意思,骨和骨连接的地方那当然是关节,不但骨受到了液的滋养,那个浓厚的、滋润的水谷之气的滋养,而且骨骼和骨骼之间的关节,关节屈伸能够正常的屈伸。也就是关节也滑利。

泄泽”,“泄”是流的意思,流也就是滋润,流动而滋润的作用。流动而滋润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汁液的这类东西。所以叫泄泽。

补益脑髓”,因为注于骨,又能够补益脑髓,还有什么作用呢?

皮肤润泽”,使皮肤润泽。

是谓液”,这些个功能,水谷精微所化生之气,发挥这样功能的,注于骨的,滋养着骨,又使骨的关节能够屈伸,能够流动滋养,还补益脑髓,润泽着皮肤。这个水谷精微之气化生的什么?这件叫做“液”。“液”和“津”的区别,津是布散全身,液,相对来说,偏于阴,相对来说它是比较厚浊的部分。所以“淖泽注于骨”。津液相对而言,津是清稀的,液就是厚浊的。


何谓血?

歧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受水谷精微之气,取其津汁,变化而赤。前面我们讲了,奉心神而化赤,这就是血。


何谓脉?”什么叫脉呢?

歧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它是从功能上讲,壅遏营气,就是约束着营气,营者血之气,就约束着气血。令无所避,让它不能逃避,按照一定的轨道循行。这是脉。换句话说是脉的功能。这是讲的功能,它约束着气血、营气能够按着一定的规律运行。不要让它随便的跑掉。不让它失常。这就是脉的功能特点。所以这样的几句话,“壅遏营气,令无所避”,以及上面这一段话是非常重要的。要一定把它记熟了。“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这就是气,“汗出溱溱,是谓津”等等等等。这一段话应该是记熟了。

下面第二个自然段,

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说怎么样才知道这个六气,是一种有病的情况呢?是一种病理的情况呢?气有多有少,脑髓有虚实,血脉有清有浊,怎么才可以知道呢?换句话说,知道它有六气之病之后,又和哪个脏腑有关系呢?怎么样认识这些问题?

歧伯曰:精脱者,耳聋”,岐伯回答说,精脱者,耳聋,这个“脱”就是脱失的意思,丢失了,大虚了,精脱了,常见的症状是什么?是耳聋。这个“精”上面讲了,是讲的肾精,“常先身生,是谓精”,新的生命产生之前的那个物质,先天之精,藏于肾脏,肾主耳,或者肾窍在耳,由于肾精大虚,可以出现耳聋。耳聋的原因很多,但确实是肾虚容易出现耳聋,最常见的肾虚耳聋的症状,老年人耳朵听力差了,一般的说,从我们中医理论角度考虑,是因为老年人神气虚了,肾精也虚了,肾精虚,它不能充于耳,所以出现耳聋。当然,也有的暴聋的,那一般都是火,肝火太旺也可以突然出现暴聋。肝胆之火太盛,那跟那个所谓“精脱者,耳聋”,是虚实不同了。精脱,肾精大虚,肾精不能滋养于耳,因此耳聋。

气脱者,目不明”,目,眼睛,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所以眼睛的视力好坏,当然跟肝有关系,肝开窍于目,但是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那看这个目的视力,看那个眼睛的有神没神,那是看五脏六腑之精气。所以气脱,那是五脏六腑之精大虚,五脏六腑之气脱,所以目不明,眼睛看不清东西了。

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上面不是讲,汗出溱溱,是谓津吗?所以腠理开,汗大泄,这种情况,是津脱,那是肯定的。汗是津液所化,大汗出当然津要脱了。

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什么讲了,液有“注于骨,骨属屈伸”,那么由于液脱了,就不能滋养于骨,不能润滑关节了。所以骨关节之间的区伸就不利了。

色夭”,颜色也已经枯槁无华了。因为它润泽皮肤嘛,所以它皮肤颜色,面部色泽,就枯槁无华,不润泽了,所以色夭。

脑髓消”,液是补益脑髓的,所以液脱,脑髓当然也就消了,

胫酸”,因为液注于骨,骨虚,骨骼不能得到液的滋养了,所以小腿也酸。

耳数鸣”,经常出现耳鸣。液脱则精也脱,精也都脱了。所以液脱者肾精也虚。出现耳数鸣。甚至于胫酸。胫酸一般的考虑,也是多考虑肾虚的问题。肾之所以虚,是液脱;精和液又是相关的。肾精不足了,所以出现胫酸,所以出现耳数鸣。或者说液不能注于骨了,所以小腿酸,

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血大脱,脱失了,血脱失了,面色当然不红润了,所以色白,夭然不泽,面色一点不润泽,苍白了。

其脉空虚”,这个其脉空虚,虽然血脱的可以其脉空虚,但是我们联系上文,精、气、津、液、血、脉,这六者,在这段里头讲了是这六个脱,有精脱、气脱、津脱、液脱、血脱,还没有脉脱,所以有的书籍或者注释家,已经提出来这个问题,这个“气脉空虚”前面,应当是“脉脱者,其脉空虚”。我们在教材的20注上,就是90页第20个注上也看到,在“其脉空虚”前面,《甲乙经》就有“脉脱者”三个字。这样就把这六气之脱说全了。因为“脉者,血之腑”,“壅遏营气,令无所避”,脉要脱了,“其脉空虚”。

此其候也”,这是六气脱的一个常见的,或者最主要的证候,最主要的症状。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说是精、气、津、液、血、脉,这六气,有没有贵贱www.med126.com/wsj/之分?谁主谁次?

歧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岐伯回答说,六气各有五脏之所主,分别不同的脏腑所主,比如肺主气,肾藏经,脾主津液,等等。六气各有所注,心主血脉。六气各有所主。

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各有所主,就是各有五脏所主,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谁好谁坏,谁高谁低,其实话说回来,谈不上贵贱高低的问题,因为五脏就分不出贵贱高低来。它是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尽管《灵兰秘典论》上说,君主之官,臣使之官,它并没说谁主谁次,谁否离不开谁。所以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可为常主”,就是善也好,恶也好,都可以知道它脏腑的状态。“常主”,主是脏腑。可为常主,可以知道它脏腑的状态。六气各有所主,那么它的贵贱善恶,通过六气的贵贱善恶,通过前面我们所看到的,耳聋、目不明,胫酸等等。那些症状、情况,可为常主,可以知道它内脏的情况。比如耳聋,根据他年龄特点,一般情况,那就应该是肾虚。对不对?所以说,其贵贱善恶,根据它的贵贱善恶的表现,这个贵贱善恶就是说的病态还是正常?病理状态还是生理状态可为常主,可以知道它各脏腑的功能状态如何?听力很好,精神头很足,特别听力很好的,考虑肾精不衰。腿也酸了,也没劲,站也站不稳了,耳聋了;肾精大虚了。

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虽然是知道是哪一脏的生理,乃至于病理,六气其所主不同,但是呢,总的来说,这六气,都以胃为其大海。也就是说,最根本的是来源于水谷精微之气,因此说,六气以为一气。都是从水谷精微之气所化的。胃是水谷之海。所以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也就是六气都化生于水谷精微之气,而胃气是其最重要的根本。

【理论阐释】

1. 关于气的概念

90页。气的概念在《内经》里头是一个很广泛的,我们这只是说,根据《实用内经词句辞典》把气分成若干类。其实在《内经》里面的气,天地之气,阴阳之气,人体内之气,那就是很多的,还有正气于邪气。凡是万事万物都有气,一块石头也有气,《内经》里有记载,所以一段断草、枯草也有气,《素问。奇病论》上有,说“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那不是讲的草吗?所以各处都有气,无物无气,只不过说,气跟气不一样就是了。“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生有生气,死有死气。有不同的气。因此在《内经》里,气的概念非常广泛。具体的在这我就不谈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教材。

2. 津液的概念及其与精血的关系

这里头,第一个小自然段,是讲的阴阳、清浊。它的性质,津液、精血在性质上,有阴阳、清浊这样的不同。在分布上有表里、内外的区别。这个第一个小自然段主要是讲这个。津液与精血,它们的区别,在于有阴阳、清浊,在分布上有表里、内外,不一样。比如液就偏向于里,津就偏向于表。那么血行于脉中,精是藏于肾脏。津液相对而言,津就属阳,液就属阴。所以津就清,液就浊,这是相对而言。所以这段是讲的这个问题。阴阳清浊,表里分布不同。

第二个小自然段,是讲津液的互化。第二段的上半部分,讲的是津液互化的问题,津液互化,精血互化,津液又化生为血,所以津液到于脉中,那就是血液组成部分。一个是讲的互化,另外一个讲的这四者,津、液、精、血,四者的功能上也不一样。有一定的区别。所以这第二段的【理论阐释】是谈了这样的问题。津液的概念及精血关系,主要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临证指要】

1. 精脱这耳聋

精脱主要是肾精亏虚,肾精耗脱,脑髓空虚,所以出现耳失其养,没有精液滋养了。没有精的养了。所以出现耳鸣(聋)。因此在治疗这类病的时候,补肾的方法是常用的。因为讲了是精脱的耳鸣嘛。那个肝火当然不算。这个一上火,一着急,一生气,耳朵聋了,那赶紧泻肝火,那是另外一回事。那是急的,暴聋。这种精脱者耳聋,肾精亏虚的耳聋,要用滋补肾的方法。滋补肾阴的方法。这也提出来,一般可用六味地黄加减。酌情可加入柴胡磁石,加柴胡的意思是属于柴胡走肝胆经,因为胆经绕耳,绕着耳朵走,所以加点柴胡让它引经。引肝胆经。从引经的角度考虑,当然毕竟是以补肾为主。六味地黄补肾阴。加上磁石,磁石就是重镇来治疗它这个耳鸣响。免得它那个虚火,免得虚火升。有一个左慈耳聋丸。左慈耳聋丸主要是六味地黄加磁石。还可以加柴胡。叫左慈耳聋丸,就是取的这个名字,左慈,不是三国时候的一个名医吗?以这个医生来命名。加上柴胡和磁石是为了疏肝、镇肝,同时说,还可以加上一些滋阴的药。益肾气。枸杞子、苁蓉人参,这补气,补肾,同时又可以说用一些开窍的药,治疗耳聋的话,比如菖蒲远志。因为在《内经》里头,耳的问题,确实有肾开窍于耳之说,又有心开窍于耳之说。对不对?说肾开窍于二阴,心开窍于耳。所以用开心窍的 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开窍是开的心窍。从理论思路,以及临床应用上,这些都是提供参考,可以注意的。

耳聋的原因很复杂的,有聋有久暴,一般病有虚实,这是讲的耳聋虚实的问题。其实,有的好治,暴聋的好治,相对来说,那个久聋,肾虚的久聋确实很难治。尽管我们提出很多方法,仅供参考。还是值得很好研究的。特别是那个久聋,那是应当有一个医学知识教育宣传的问题,不要等已经聋得听不见了,多少年了,那再治,现在看来,是非常难了。已经有一些耳背了,说年龄大了,就耳聋了,那赶紧治,效果还会好一些,真的多少年聋了,老年人,多年聋,说再给治回来,我现在看到是没有,没有看到治愈的这种病例。所以应该有一个知识宣传,耳朵聋了赶紧治,耳朵背了就赶紧治,那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我们在看其他病的时候,不是看耳聋,看到其他病的时候,为了治别的病,这个病人可能出现听力的问题,那是可以作为一种辨证的参考,临床辨别疾病。考虑到是肾的问题,还是心的问题,这是值得重视的。因为“精脱者,耳聋”。还有,“液脱者,...,耳数鸣”,这都可以作为一个临床辨证的重要的依据。

2. 气脱者,目不明

这气脱可是五脏之精气脱,不是单纯是肺气脱,当然,肺气脱也看不清东西,总的气脱了,视力都要差。所以教材的【临证指要】第二点,讲的是“气脱者,目不明”,特别提出来《脉要精微论》所说,“精明五色者,气之华”,这精明就是说的眼睛。五色是面部的五色。气之华,五脏之气的荣华表现。《大惑论》又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人的视力之所以能够区别颜色,判断形态,那都是因为五脏之精气充沛。所以在临床上根据这个眼睛视力如何,也可以判断内脏之精气,当然是说的病态上,在有病的时候,出现视力上的障碍了,是这种状态下。

当然,另外我们还知道肝气通于目,一般的说,一般的问题的份额考虑是肝开窍于目,但是在很多疾病上,出来考虑到肝之外,更应当考虑到五脏,这个我是说,在临床应用上,是在很多的疾病情况下,出现眼睛的视力的障碍,当然你别多心,有很多同学都是近视眼,我没说你是五脏大虚,那是另外一回事。当然,也不能说你五脏充实。眼睛就近视了,也不敢那么说。所以根据视力的问题吗根据,根据眼睛的视力的变化,也可以作为临床辨证的一个参考。特别是有很多的疾病,它不是眼睛本身的病,它是内脏的疾病,而出现视力障碍。

这个脏象部分我们就把这篇讲完了。从教材的内容看,就全部讲完了。这个脏象理论,是我们《内经》理论的核心,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是核心,所以就贯穿到所有的理论当中,不管咱们以后研究的经络也好,病因、病机也好,诊法也好,治则也好,等等等等,各个方面的理论都贯穿着脏象,所以这一章我们大家应该要认真的,很好的复习。

教材上又作了一个小结,说本章主要介绍了这样一些内容,

  1. 脏于腑的区别。主要在于藏泻。当然还有奇恒之腑的问题。
  2. 天之五气入鼻藏心肺,地之五气入口养五脏,维持生命活动。这样一个重要的理论。是天人相应,把人和自然联系起来看的一个理论。
  3. 心气通于夏,肺气通于秋,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甚至于,或者说四时的阴阳,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4. 强调脾胃不主时的问题,强调脾胃不主时,其实是强调后天之本的问题。
  5. 上、中、下三焦的特点,以及界限划分。
  6. 五脏所藏精气,五脏藏神的问题。五脏藏神就是我们中医理论的特点,中医理论特点从哪来的,就是从《内经》来的。所以必须认真的学习,认真的理解,才能认识很多的中医理论问题。不然的话,这个理论不理解,临床用药就没有办法用。
  7. 六气的概念,精、气、津、液、血、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表现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脏象这一章我们就讲完了。

[完/49:52]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