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卫生部直属 | 浙江 | 河南 | 广东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山西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 湖北 | 广西
贵州 | 云南 | 四川 | 陕西 | 重庆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新疆兵团 | 辽宁 | 吉林 | 海南 | 西藏 | 黑龙江 |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安徽卫生人才网 > 正文:安徽医药卫生人才网: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公示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公示

来源:安徽卫生厅 更新:2013-6-29 中国卫生人才网
安徽医药卫生人才网: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公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公 示根据省人社厅、省卫生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评选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通知》(皖人社秘〔2012〕226号)的部署要求,经各市人社局、卫生局组织评选推荐,安徽省卫生系统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拟推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黄山市人民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长市卫生局、合肥市妇幼保健院、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公  示

根据省人社厅、省卫生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评选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通知》(皖人社秘〔2012〕226号)的部署要求,经各市人社局、卫生局组织评选推荐,安徽省卫生系统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拟推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黄山市人民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长市卫生局、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宿松县中医院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拟推荐芜湖市卫生局局长韩肃、蚌埠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员沈树林、淮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干部朱艳坤、马鞍山市卫生局局长王社临、淮北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任千里、铜陵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玲、安庆市立医院主任医师李敏、阜阳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刘晓林、宿州市灵璧县黄湾镇中心卫生院王浩、六安市金寨县麻埠镇里冲村海岛卫生站余家军、宣城市宁国市仙霞中医皮肤专科门诊部王汤药、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徐晓霞、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邹李村卫生服务站李巍、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叶山东、安徽省立儿童医院院长金玉莲、安徽省结核病防治所(胸科医院)主任医师吕莉萍、安徽省立友谊医院院长张兵、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高风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鹿玲、安徽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俞兴群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2012年7月24日至7月30日,共7个工作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候选对象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间以书面形式向安徽省卫生系统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须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材料须署名。

联系电话:0551-2998021,2998023(传真)

联系地址:省卫生厅人事处(合肥市马鞍山路509号)

邮政编码:230001

联 系 人:王大义

电子邮箱:2601949@163。com

一、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候选单位主要事迹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①全面开展优质服务,争创人民群众满意窗口。全院职工以实际行动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陪护、陪检制度。在全省医疗系统首设医疗服务中心,以“患者之家”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②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助推医院科学发展。完善医院创新管理体系,文化建设提升管理内涵,建立健全医德医风教育和考核体系。③把握改革与发展大局,促进医院跨越式发展。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成功创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积极启动创建国家优质医院。

2. 黄山市人民医院。①切实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探索异地网络结算方式,方便病人异地就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②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建立并完善医疗安全责任制。③注重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加强医院行风建设,加强医院医疗队伍建设。④除承担全市147万市民的医疗保健、危急重症病人救治等任务,还为国内外每年3000万游客提供急救及医疗保健服务,今年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3.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①争先创优,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今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六届被评为“省直文明单位”,连续12年被评为“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②不辱使命,卫生应急工作建奇功。妥善处理了霍乱、甲肝、手足口病、嗜粒细胞无形体,甲型H1N1流感,处理了感染无形体和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等疫情。③扎实工作,疾病控制成效显著。麻疹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艾滋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连续25年未发现新发的地方性克汀病病例。 ④苦练内功,能力建设与时俱进。承担《疟疾症状监测及干预》、《疫苗不同分发模式的费用研究》、《安全注射》、《乙脑监测》4项卫生部课题;《安徽省流感流行特点和菌株变迁情况》等9项省级课题申报立项并开展课题研究工作,6项课题通过鉴定。

4.天长市卫生局。①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新农合在全市实现全覆盖。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实现了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履盖 ②严格执行医改政策,扎实创新地推进医改工作。一是扎实做好基层医改试点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巩固和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是在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改革新体制的基础上,公立医院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 ③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圆满完成非典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任务。成功应对了非典、霍乱疫情、灾后防病、手足口病疫情、婴幼儿“问题奶粉”,甲型H1N1流感等诸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④抓党建、促发展,建设一支谋发展、干实事领导班子。着力抓好班子建设、医药卫生改革和提高社会满意度上下功夫、出实招、谋成效。⑤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成效显着。终牢记廉政工作“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采取多项措施保证落实,广泛开展经常性渗透式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5.合肥市妇幼保健院。①创新思维,发挥医院公益优势。

一是医院成功兼并原“合钢医院”,组建“合肥市妇幼保健院东区”,并新建一幢高17层,建筑面积2万平米的现代化的东区综合病房大楼,目前运行状况十分良好。二是2010年1月,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成为全省首家唯一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三是已被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合肥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计划在2013年10月动工兴建。 大步成功跨越式发展,更好地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优势。②创新管理,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医院的创新始终坚持“抓党建、聚人心、明方向、求发展”的原则,以整章建制为基础,全面强化和规范医院的内部管理。在全省率先开展网上预约挂号;在全省率先开展新生儿视屏探视服务;投入1000万元,改善病人的住院条件;投入1500万元购置先进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和质量。③创新运行,实现医院跨越发展。一是坚持人才创新。严把“进人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原则。二是坚持科研创新。医院先后有生殖医学中心试管婴儿项目,检验科基因诊断试验室,产前诊断中心等三个高水准、高科技含量的新科室和新业务项目经过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组考察和评估,获批“国家准入” 。三是坚持服务创新。在全省率先推出网上预约挂号和电话预约挂号;在全省率先开展新生儿视屏探视和网上视频探视住院新生儿;在全省率先开展住院婴儿电子防盗系统等,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6.宿松县中医院。①创新管理方法,强化医院管理。

邀请专业医院管理公司,对医院原有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进行整合、优化、提升,实施IOE绩效管理体系。②以专科专病建设为突破口,彰显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医院专科专病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骨伤科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糖尿病专病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医专病,针灸推拿科继被省卫生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医专科后,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单位。③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的难题。

严格执行国家单病种限价政策,遴选14个常见病种予以限价控制,对超出限价的科室和医生个人予以处罚,对费用控制合理的予以适当奖励。严格控制医生滥用抗生素,对各科室使用抗生素比率每月一考核。④打造医院服务品牌,依靠服务促进医院发展。提出了“社会效益第一,患者第一,员工第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的核心理念。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成立医患服务中心,加强诊前、诊中、诊后的服务;制订出院随访制度,加强对病人出院后的随访;设立总服务台,方便患者就诊;设立院长代表处,及时听取患者意见,积极有效处理患者投诉,接受群众咨询,现场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等,努力创建中医院的服务品牌。

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候选人的主要事迹

韩肃:男,1955年9月出生,1974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韩肃同志带领芜湖市卫生局积极响应卫生部、安徽省卫生厅号召,先行先试,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带领全市卫生系统坚定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卫生工作目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切实做到了为芜湖市城乡居民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韩肃同志自2007年8月任芜湖市卫生局局长以来,认真履职,着力抓住医改和民生工程等中心卫生工作任务,创新实施医药分开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基层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芜湖市2007年末芜湖成立市药管中心,通过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降低药品加成比例,平均每年减轻群众药费负担5000万元。2011年10月份起,在全国又率先对全市20家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月均减轻群众药费负担1142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出台了《芜湖市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芜湖市卫生资源配置,改善市民医疗条件。基层医改实现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目标。芜湖市已全面完成2007-2011年民生工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任务,建立了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韩肃同志还提出“金医工程”概念,全市380万人口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80万份,慢病管理、精神卫生防治、社区卫生等方面工作也取得良好成效。

沈树林:男,1953年7月出生,1974年4月参加工作,中专学历。作为一名老同志,无论在政务服务窗口工作还是在面对基层工作,都始终保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突破为民不便的条条框框束缚,做到大处框架清晰,小处精深透彻,思维和具体工作都要有创新性,实现在工作中落实便民利民行动。讲大局意识,讲团结,重视集体行动,服从安排。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态度热诚秉性端正,要求对工作越做越好,不出差错,大工作量面前不急不躁。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认为要把自己放在公仆为民意识、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之上;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求精务实,开拓进取,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心强,奋发进取,工作认真勤勉,态度积极,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

朱艳坤:女,1964年9月出生,1982年10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2009年2月就任市新农合管理中心主任以来,朱艳坤同志团结带领全市新农合系统全体职工,发扬争先进位、勇争第一的精神,扎实工作,奋力拚搏,全力开创新农合事业的崭新局面,撑起了惠及全市百万农村人口的农村合作医疗的艳阳天。由于她的勤奋工作,2009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11年获全市“优秀女性人才”殊荣; 2010、2011年市新农合管理中心连续两年获评市共产党员示范岗;2009至2011年淮南市连续三年在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综合考评中蝉联第一。

王社临:男,汉族,1955年11月生,1975年3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锐意改革,一马当先。 王社临同志深知医改责任重大,紧紧依靠党委政府领导,深刻领会医改精神,在公立医院集团化发展、管办分开、医药分开、人事分配制度、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集团化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构建市县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亮点。矢志创新,特色“箭头”。王社临同志十分注重加强和创新卫生管理,将创新作为推动卫生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他积极创新卫生监督执法模式,实施“四摆一公开”执法能力培训新模式,建立“卫生执法稽查市区一体化模式”,卫生行政处罚“提示制、预警制、回访制”、等项目入选“全省卫生执法十大创新工作”,卫生监督信息化、餐饮业专项整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多项工作得到卫生部、省政府、省卫生厅高度评价或通报表彰。以身作则,敬业勤奋。经常深入一线调研,及时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每遇抗震救灾、卫生应急等重大任务,他始终冲锋在前。心如止水,节似秋筠。王社临同志特别注重抓学习,近年来主讲辅导报告会60余场,教育党员干部近2万人次;他始终以律己服人,用身正带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任千里:男,1963年7月出生,1986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在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始终将病人的生命健康放在心上,他秉承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每一张片子,真诚的去关爱每一位病人,认真的去为病人服务。毕业25年来他几乎没有休过国家法定的放射假、公休假,即使是节假日他也绝大多数在医院度过。任何时间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赶到医院,满腔热情的为病人服务。多年来他勤奋踏实,努力钻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工作中他始终如一,兢兢业业全身心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工作成绩,诠释了医务工作者敬业奉献的高贵品质,赢得了全院医护员工和广大患者的好评。

陈玲:女,1959年2月出生,1983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兼职教授。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安徽省先进工作者,铜陵市劳动模范,铜陵市两次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铜陵市学科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从医30年,她尊重每一个病人,不管他是农民还是市民,是本地人还是任何外地人,她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计较个人报酬和个人名利,廉洁从医,认真完成每一例手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认真钻研每一项新技术,7年来没有出现一例手术意外,近2000名“贫民”患者告别黑暗重见光明,堪为广大卫生工作者的楷模、新时代的白求恩。

李敏:男,1956年2月出生,1974年5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从医28年来,李敏为数以万计的人解除病痛,每年门诊4000余人次,内镜检查治疗3000余人次,使不少濒临绝境的人起死回生。他在安徽省率先开展内镜下套扎硬化及组织胶注射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在省内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并在全省多家医院推广,对非开腹手术治疗该病做了有益的尝试,提高了全省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水平。在学术科研上,李敏善于总结,长于创新。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先后发表了20余篇医学论文,其中5篇刊载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他主持的科研课题项目“乙肝肝硬化并发肝癌危险度研究”和“超声内镜对胃癌治疗方案选择的研究”获省卫生厅立项。李敏擅长消化系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消化内镜的诊断与治疗,B超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消化道狭窄的微创介入治疗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医德医风上,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对病人极其负责,对党的卫生事业高度忠诚。这就是李敏,在医疗卫生事业的道路上,他会永远探索和努力走下去。

刘晓林:女,1957年7月出生,1975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在2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刘晓林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抢救患儿的一线,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孩子经过她的“妙手”重新露出灿烂的笑容,她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医者;每天刘晓林不知疲倦地从一个病房奔波到另一个病房,不辞辛苦地挽救病人,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刘晓林自己也是一位病人,她与癌症整整斗争了10多年,她是令人尊敬的生活强者。刘晓林作为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的举报者和反映者,同时又是“EV71”疫情的最早发现者和上报者,她的两次惊世之举,直接和间接地拯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在阜阳市从手足口病(EV71病毒感染)发生开始,她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6个小时左右,加上她十年前就身患乳腺癌,并做过多次化疗,真担心把她累倒了。”医院的领导、同事都为她捏了一把汗。疫情发生初期,阜阳市只确定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医院。业务过硬的刘晓林,被作为专家派去指导治疗工作。作为把关专家,每天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患者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她拍板,再加上危重患者的抢救,往往还需要她亲自上阵。随着疫情的发展,市人民医院也开始接诊EV71病毒感染患者。刘晓林便不时地两边跑,常常是看了二院的病人再重返市医院查房。不久,专门收治重症患者的市医院监护病房工作告急,刘晓林又主动要求上监护病房。疫情发生以后,刘晓林白天基本没有回过家,只有晚上很晚了回去才睡一觉,很多时候还被夜里的急救叫起来。多年来,刘晓林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医疗第一线,治病救人,医德高尚,不计名利、乐于奉献,无私无畏、大胆管理,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挽救患儿生命奉献了全部的心血。

王浩:男,1970年8月出生,1991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王浩同志多年一直在乡镇卫生院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在中医消化内科、中医妇科、中医骨伤科方面均有擅长,特别是在颈椎病的中医治疗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恢复期治疗方面开创自己的特有疗法。在治疗急、危、重及疑难病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视病人如亲人,深受黄湾镇当地群众及周边乡镇农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王浩医师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当做自己工作的根本宗旨,当甲流感来临时,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患病痛苦,他不分白天黑夜、夜以继日的翻遍古今医案,终于发现了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甲流感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王浩,一个忠于职守的乡镇卫生院医生,一个扎根基层的共产党员,凭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执着情怀,诠释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形象,为火热的青春做了生动的注脚。

余家军:男,1978年3月出生,2000年8月参加工作,中专学历。金寨县响洪甸水库是大别山区最大的水库,库区碧波万顷,河汊纵横,水面将大小山村围成一个个孤岛,交通十分不便。现年34岁的余家军是这个库区里冲村的村卫生员,多年来,余家军驾驶一条小船上门为村民看病,这一干就是12年。卫校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就开始驾船出诊给村民看病,船头的十字旗迎风飘扬,成为水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不分昼夜守护着山里留守老幼的健康。多年来,余家军和他的妻子驾驶着船只,带着设在船上的卫生站,常年穿梭在库区内的岛屿、河汊山岭之间,哪里有病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不辞劳苦为村民看病,方便周边群众就医,为库区周边群众解决看病难问题,深受库区群众的欢迎,群众亲切地称他们夫妇为“健康使者”。

王汤药:女,1962年2月出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共预备党员。从医26年来,她潜心研究中医中药学,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荨麻疹”,效果明显。 多年来,王汤药运用中医治疗病证的独特医疗效果,既为广大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又赢得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百姓的尊重。在工作中,她常常接济经济困难的病人。2006年,宁国市云梯乡千秋村一位小学生随其爷爷前来就诊,当她得知孩子自幼丧父、母亲改的情况后,不仅免收全部药费,还主动承担了孩子以后每年的学费、每月支付孩子200元生活费至今。还有一次,她为中溪镇一位肝癌患者免去医药费后,患者的一位亲戚知道后,一定要登报表扬,被她婉言谢绝。此类不胜枚举的善举,连她自己都无从一一回忆。

徐晓霞:女,1984年10月出生,2006年8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共青团员。多年来,徐晓霞在儿科护理岗位上兢兢业业,护理工作无一差错,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堪称为优秀的白衣天使,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和爱戴的好护士.她具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不怕脏,不怕累,遇有危重病人总是闻迅赶来,主动参与抢救,对于周围静脉采血或输液困难的患儿,她能以精湛的技术一针见血,大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由于医院儿科人手紧缺,徐晓霞同志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提前结束产假回到工作岗位。体现出一名护理人员一贯训练有素、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李巍:男,1949年7月出生,1974年6月参加工作,乡村医生,中共党员。三十八年如一日,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尽心尽责,为乡村群众预防保健倾心服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多次被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李巍同志的勤奋敬业,大大改善了邹李村的医疗环境,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从医十几年来,从未出现过差错和医疗事故。

叶山东:男,1964年6月出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学位,农工民主党党员。20余年来,本人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绩。2005年被评安徽省卫生系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8年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1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他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真诚关爱患者,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年诊治出院病人500余人次,诊断符合率大于95%,抢救危重病人20-30 例,成功率大于85%。年门诊诊治6000-7000余人次。叶山东用20多年如一日的态度忠实履行着“性命相托、救死扶伤”的诺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一位医生的仁心仁爱。

金玉莲:女,1954年9月出生,1978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省立儿童医院院长。从基层的医生,到省级医院的主任医师、院长、党委书记;从条件简陋的区医院,到带领两所省级肺科医院和儿童医院的华丽转身,这中间隔着30多年的距离。她将自己的青春、智慧、心血和汗水倾注在她心爱的卫生事业和她牵挂的病人身上。30多个春秋是她对人生、对事业追求的完美诠释。“我的事业,我把它看作我的生命。”正是这种大爱的情怀让她的追求令人动容。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她一直在默默的耕耘,辗转8个单位,每到一个单位都以非凡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从初级卫生保健的率先达标到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从乡村一体化的管理到十三条农村医疗卫生体制决定的出台,从抗击“非典”到结核病防治,从挑战手足口病到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中她都顶在风口浪尖,作出了突出而重要的贡献,她获得了很多省级、国家级的荣誉,卫生厅综合目标考核每年均为优秀。

吕莉萍:女,1959年2月出生,1978年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从事呼吸内科临床近30年,一位经历过非典生死考验的白衣战士,一位把一个只有一台设备的科室建设成呼吸介入业界的标杆的主任,一位曾创下过“安徽第一”的开拓者。经反复论证,她积极争取院领导支持引进国外的高压球囊及枪泵,开展“经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导下的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用于治疗良、恶性疾病引起的支气管狭窄。2002年11月8日她成功地完成了我省第一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手术”,填补了我省医学领域里的一项空白。这项技术的开展为因支气管狭窄而导致肺不张丧失劳力的患者打开了希望之门。她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安徽省胸科医院呼吸介入中心在安徽省呼吸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吕莉萍也从原来的默默无闻变成如今的省内外闻名。她被国家卫生部聘为呼吸内镜专业技术委员会、考评委员会专家。参与讨论制定了“支气管结核专家共识”为支气管结核的规范治疗及制定指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张兵:男,1967年10月出生,1989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天道酬勤,2005年10月就任省立友谊医院院长以来,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跨越式发展。2011年,出院病人2.8万人次,是2004年3256人次的8倍;门急诊诊次56万人次,是2004年的8.4万人次的7倍;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由2004年的63.04%下降到了44.8%;全院年总收入2.88亿元,较移交的第一年增长了14.5倍。医院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服务对象的增多,同时医院积极控制医疗成本,努力减轻患者负担。2011年每诊次平均费用108元,比2004年的169元下降了36.1%。2012年1-4月份全院业务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了72%,预计2012年总收入可达4亿元。医院先后荣获安徽省诚信医院、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安徽省直文明单位等称号。医院这几年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沉甸甸成果对一名优秀工作者才是最好的诠释。

高风华:男,1969年12月出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该同志平时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在2008年“5.12”四川抗震救灾期间,作为“安徽血吸虫病防控队”一员,前往四川地震灾区-彭州,圆满地完成螺情调查、健康宣教等任务,受到灾区人民和卫生部门的好评。该同志一直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疫区人民服务。自工作以来,该同志经常在农村从事血吸虫病现场调研与防治,多次深入基层对血吸虫病防治业务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并参与急性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工作。多次组织并开展了面对基层血防人员的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技术培训,承担了授课和示教工作,2007年主持了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还作为专家多次参加全国的血防信息管理工作。因为认真和出色的工作,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血吸虫病防治做出了突出贡献。

鹿玲:女,1954年10月出生,1973年6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30年来,她始终把工作和患儿放在首位,很少顾及家庭和孩子。为挽救一个个患儿的生命和解除患儿的病痛倾注了全部的精力。由于儿科疾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每天收住院的新病人多,为把每一个患儿的诊疗工作处理妥当,她经常延迟下班,常常是病区里最后一个离开病房的医生。她关心爱护患儿,对每一个患儿均尽心尽责,精心诊治,尤其对贫困患儿倾注了更多的同情和关心。始终把给患儿看好病、给每一个患儿争取最佳的疗效、最好的预后和尽可能少的花费作为行医和做人的宗旨。她多年来一直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体恤患儿父母的不易,尽量为患儿家庭节省治疗费用。三十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工作,从未考虑过个人得失。近十余年来,虽然她职务发生了变化,但始终把自己作为科室的普通一员,以身作则,数年来如一日工作在临床一线,参加病房值班、门诊和管理治疗组工作。先后多次被评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进工作者、十佳医生、科技先进工作者、非典防治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服务之星等。

俞兴群:男,1956年12月出生,1975年5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他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呼衰、心衰的诊治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临床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衰、呼衰等危急重症,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并精于运用各种呼吸机和血液净化技术,抢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5部,荣获省科技厅颁发的科研成果证书2本。经过10多年危重病临床的积极探索,创新性地提出“益气活血化痰法”是治疗危重病的主线、路径。12年长期坚守在抢救第一线,无论节假日,无论狂风暴雨,无论炎夏酷暑与寒冬,他每天亲自到ICU病房察视病人,情况稳定后才会放心离开,经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经常在深夜从家里赶到单位,参与、指导危重病人的抢救,一直守护在患者身旁,直到患者转危为安才肯离去,被患者赞誉为“生命的守护神”。俞兴群同志以高尚的道德风貌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建设工作和医院医疗中心工作中做出了的贡献。

   安徽省卫生系统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一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