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facial cleft cyst |
拚音 | MIANLIENANGZH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面裂囊肿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在各个面突融合处的上皮组织演化而成。是一种非牙源性的发育性囊肿,按囊肿发生的不同部位,可分为腭及下颌正中囊肿、鼻腭囊肿、球上腭囊肿、鼻唇囊肿等。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腭正中囊肿:是出两侧腭突融合线内的残余上皮所发生,位于切牙孔后的腭中缝的任何部位。囊壁衬里为复层鳞状上皮,或纤毛柱状上皮。囊肿小时可无任何症状,增大后可在腭中缝处出现囊性肿块隆起。 下颌突融合线内的残余上皮所发生的囊肿,位于下颌骨正中线处,称为下颌正中囊肿,此囊肿极为少见。 鼻腭囊肿:是面裂囊肿中最常见的一种,囊肿来自鼻腭管的残余上皮,位于腭前部中线鼻腭管内或其附近。囊肿衬里为复层鳞状上皮或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囊壁外层纤维结缔组织内可含有粘液腺、脂肪组织、血管和神经,可有炎症细胞浸润。 球上颌囊肿:是由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线内的上皮残余所发生,位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囊壁衬里为复层鳞状上皮、纤毛柱状上皮或立方上皮,纤维囊壁内可见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有的病例在囊壁内可见有牙源性上皮岛,部分囊肿其上皮可具有角化能力,而表现为角化囊肿。囊肿增大后可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区的唇侧,出现旧隆起的肿块,并使侧切牙与尖牙发生移位,在临床上应与侧切牙的根尖囊肿相鉴别。 鼻唇囊肿:是由球状突、侧鼻突、上颌突三个面突融合处的残余上皮所发生,位于鼻前庭处颌骨表面的软组织内。囊壁衬里为复层鳞状上皮,或假复层柱状上皮,囊肿增大后可在口腔前庭外侧、鼻底部发现有半圆形囊性肿物。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面裂囊肿主要依靠其特定部位进行诊断。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腭正中囊肿:x线片可见腭中缝扩大,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 鼻腭囊肿:X线片可见鼻腭管扩大呈囊肿性改变。鼻腭囊肿的另一种类型是发生在切牙孔的腭乳头处,而不涉及鼻腭管其他部分者,称为腭乳头囊肿。 球上颌囊肿:X线片上可见有倒置的梨状囊肿阴影,位于侧切牙与尖牙的牙根之间,将侧切牙与尖牙推挤移位。囊肿不位于根尖可与根尖囊肿相区别。 鼻唇囊肿:X线摄片难以发现。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主要是外科手术摘除囊肿。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