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脾肾阳虚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脾肾阳虚

  
疾病名称(英文)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拚音 PISHENYANGXU
别名 西医:慢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多因劳倦内伤,忧思伤脾,运化失职,久泻、久痢不止,而致脾病及肾,脾肾两虚;或黄疸积聚等病日久,脾肝俱病而及肾;或水肿日久,导致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水邪泛滥。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多因劳倦内伤,忧思伤脾,运化失职,久泻、久痢不止,而致脾病及肾,脾肾 两虚;或黄疸、积聚等病日久,脾肝俱病而及肾;或水肿日久,导致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水邪泛滥。其病位在脾、肾。性质属于虚证、寒证,或本虚标实之证。常见于泄泻、痢疾、水肿、虚劳臌胀等病证中。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久泻,泄泻多在黎明之前,泻下清稀且完谷不化;或久痢,下痢稀薄而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肿,水肿以腰以下尤甚;或腹部水臌胀满,朝宽暮急;同时伴有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膝痠冷,阳痿遗精,妇女宫寒不孕,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而弱。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温补脾肾。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附子理中汤加味:熟附片6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干6克、肉豆蔻10克、茯苓12克、甘草8克。本方宜于久泻、久痢或阳虚臌胀者。(2)真武汤加味:茯苓15克、白术10克、炮附子、白芍、怀牛膝巴戟天、泽泻各10克、车前子15克。本方宜于阳气虚衰而水邪停聚者。以上方药,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2.加减变化:泄泻日久,多在黎明之前,腹痛肠鸣,泻后稍安者,可于方(1)加补骨脂l0克、吴茱萸10克、五味子6克,以增强温肾暖脾止泻之功。久痢不愈,下痢稀薄而带有白冻,口淡不渴者于方(1)中加茯苓30克、肉豆蔻10克;若下痢滑脱不禁者可再加诃子10克、罂粟壳6克、赤石脂15克、广木香10克;久痢脱肛者可用方(1)合用补中益气汤。若水臌胀满,小便短少者于方(1)加泽泻l0克:猪苓、车前子各12克、牛膝10克、肉桂6克。若面浮肢肿,腰以下尤甚,四肢逆冷者,用方(2)加肉桂6克;尿多清长,夜尿频数者,用方(2)去泽泻、车前子,加菟丝子、补骨脂各10克。
(二)外敷药物
1.甘遂末30克、面粉60克,以水调匀作饼,取冰片1克放于饼上,贴敷于中极穴,冷敷、热敷交替进行30分钟。
2,葱白60克捣烂加蜂蜜适量,调匀作饼,取麝香0.3克放于饼上,贴于中极或关元穴处。上二方均有通利小便的作用,适于水肿、臌胀患者。
3.将大蒜捣烂,贴敷于足心或脐中,适于久泻、久痢者。
(三)灌肠疗法1.锡类散、云南白药生肌散各1克,溶于100毫升的温水之中,保留灌肠,每日1次,适于久痢不愈者。2.儿茶粉4~10克加温生理盐水40~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适于久泻者。
(四)饮食疗法
(1)山药鸡子黄粥:淮山药粉30克,以凉开水调入锅内,置于炉上,不停地用筷子搅之,待2、3沸即成粥,加入熟鸡蛋黄3枚调食。适用于久泻者。
(2)山药扁豆粥:白扁豆15克、白米30克,先煮烂熟,再加去皮切成片的鲜山药30克,煮成粥状加糖。适用于久泻、痢者。
(3)鲫鱼羹:大净鲫鱼1条,将大蒜2瓣、胡椒3克、茴香3克、陈皮砂仁荜茇各3克,葱盐适量,放入鱼肚中,然后缝合煮熟作羹。适于久痢者。
(4)黑豆鲤鱼汤:净鲤鱼一尾,将黑豆30~50克放于鱼肚中,缝合后用水煮至鱼烂豆熟成浓汁,不拘时间而饮之。适于水肿、臌胀者。
(5)赤小豆100~150克、冬瓜500克,一并煮汤服之。适于水肿者。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脾阳不足,肾阳虚衰的复合证候。或脾病及肾,或肾病及脾,其治疗当温补脾肾,所谓“脾肾法宜兼补”,“肾虚宜补,当更扶脾,即欲壮脾,不忘养肾可耳”。不过,若由脾及肾者,可以补脾为主,而由肾及脾者,以补肾为主,同时兼补脾或肾。附子理中汤复以右归丸加减即为其主要的代表方剂。
(二)本证临床所表现之久泻、久痢,多系虚寒之证。脾肾阳虚,关门不固,在治疗上不仅需温补脾肾,还要收涩固脱,加用酸味止涩之品,如诃子、罂粟壳、五味子、赤石脂等。更不可因其泻痢,泛用分利之品,以防渗利太过,重伤阴液。
(三)脾肾阳虚之水肿、臌胀,乃疑难重症,其病性多为虚实挟杂,寒热错综之候,由于病情复杂,必须根据标本缓急而论治,攻泻先后步骤要安排得法。虽温补脾肾,化气利水为其大法,但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当以病情的虚实进退而定,不可生搬硬套,印定眼目。
中药
针灸 1.针剂:(1)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配脾俞、肾俞、关元俞、命门等,用补
法,并可加灸。适于久泻、久痢者。(2)取穴脾俞、肾俞、足三里、水分等,用泻法,并可加灸。适于水肿、臌胀者。
2.耳针:(1)取穴脾、肾、肝、皮质下、膀胱、腹、大肠等,每次2~3穴,双侧
均针刺,用中等刺激,隔日1次,10日为1疗程。适于水肿、臌胀者。(2)取穴小肠、大肠、胃、脾、肝、肾、交感、神门等,每次取3~5穴,用轻刺激,留针5~10分钟,隔日1次。适于久泻、痢者。
3.拔火罐:用口径6厘米中型火罐,于肚脐处(相当于神厥穴,包括天枢穴处),
拔1罐,隔1天或隔4天1次。适于阳虚泄泻清稀或完谷不化者。
推拿按摩 (1)用沉着缓侵的一指推拿法。由患者中脘处慢慢地向下移动至气海、关元等穴处,反复数次。再指按、揉中脘、天枢、气海及足三里穴。(2)患者俯卧,仍以一指推拿法,由脾俞至胃、肾、大肠俞处,揉长强,(3)患者取坐势,拿肩并及曲池、
合谷等穴。本法适用干脾胃阳虚之泄泻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本证之膨胀、水肿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腹水较多时,可采用半卧位。注意安心静养,消除疑虑,避免情志损伤和劳欲过度。注意防寒保暖。
2.水肿、臌胀患者,还需注意观察每日小便的次数、颜色、数量,以及时了解水邪的消长。定时测量体重、腹围,以助掌握病情的变化。
3.本证常见于某些病证的慢性阶段,病情多有反复,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一旦病情进入稳定阶段,可同时配合气功、太极拳等进行,以巩固疗效。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