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考研院校 > 西北西南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报考指南 > 正文:陕西中医学院考研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资料2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2

更新时间:2006/9/17 医学考研论坛 在线题库 评论
 仝警安,男,1962年3月出生,医学硕士,眼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陕西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委员,西安市眼和学会委员,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留任五官科教研室工作,1989年考取母校眼科研究生,1991~1992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院成硕士论文;1

 


仝警安,男,1962年3月出生,医学硕士,眼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陕西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委员,西安市眼和学会委员,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
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留任五官科教研室工作,1989年考取母校眼科研究生,1991~1992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院成硕士论文;1992年研究生毕业留校眼科教研室工作;1996~2000年任附院眼科主任,2001年到西安外国语学院进修英语,2002年曾到吉尔吉期眼科院考察学习,2003年任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并任眼科研究生导师;2004年任眼科教研室主任。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先后完成了数千例眼科手术和复杂眼病的诊治。特别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值手术。熟练掌握了眼底血管造影、眼底激光光凝技术。在中医西医结合治疗眼底病和儿童弱视方面的研究颇深,先后在《中华眼科理论与实践》、《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实用眼科杂志》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与他合著《新编中医眼科学》一部。现正进行“通脉增视胶囊治疗和种眼底出血”的研究。先后担任过多届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的教学工作,并担任过英语专业学生的医学英语教学工作。
徐长德,男,1951年11月出生,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深造于陕西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高级师资班。本科学历,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干研究生导师,五官教研到室副主任,口腔科主任,陕西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中西医结合口腔专业学科带头人。发表主要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补肾固齿汤治疗牙周病280例临床疗效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青少年脾虚型牙周病36例疗效分析》等三十余篇。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中西医结合口腔科学》等专著。科研题:补肾固齿颗粒治疗肾虚型牙周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个人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观察。
张雄,1962年月生,198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获学士学位,现任耳鼻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曾先后进修于安微中医学院及陕西省人民医院。发表文章有《中药膜修补鼓膜63例临床观察》、《师药神经电切合中药辨证治疗过敏性鼻先临床观察》、《如何学习耳鼻喉科学》、咽扁Ⅰ号临床运用观察》等论文十余篇。出版著作有:《中医临证摘要》副主编。科研项目有:《咽扁Ⅰ号、Ⅱ号治疗咽喉疾病临床研究》、截鼻丸汤治疗过敏鼻先临床研究》
100512针灸推拿学
安军明,男,35岁,1997年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至今在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工作。副主任医师,针灸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秘书,西安市针灸学会副秘书长。
业务专长:擅长治疗老年病、脑血管病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周围神经系统病症及各种痛证等。曾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修学习康复医学,对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后遗症、小儿脑性瘫痪脊髓损伤及失语症的康复有独到疗效。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科研课题---电针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积分及激素水平的影响;(2)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疗效的临床研究;(3)陕西省卫生厅2004年度卫生科研基金项目---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研究;(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专项临床研究课题---少泽穴针刺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的临床疗效研究;(5)西安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6)国家中医管理局青年课题---电针戒毒参数(量)的优选。
何玲,女,49岁,副教授,主任医师。
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获学士学位。从事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24年。现任我院针灸推拿系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长期工作在教学、临床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工作认真,学术严谨,学风正派,为人师表,深受学生和患者的喜爱。
教学方面努力探索教学法的研究和改进,结合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卫生部十五重点医学视听教材的投标工作,到目前为止,中标并已完成五部视听教材的制作,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5部,其中《耳针疗法》获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中国微针疗法第一辑头针》、《中国微针疗法第二辑腕踝针、手针、足针》、《中国微针疗法第三辑面针、鼻针、眼针》分别获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中国微针疗法第三辑》还被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医药教育技术协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评为优秀电视教材二等奖。
本人十几年来一直重视应用针灸疗法治疗各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及与内分泌相关的各种疾病,如甲亢、甲低、糖尿病、身材矮小症、肥胖症、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乳腺增生、妊娠剧吐缺乳、回乳、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黄褐斑、面部黑变病等均取得一定疗效。目前正在从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主持和参与的4项科研课题已获陕西省科委、陕西省教委及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批准和资助。发表论文《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烘热汗出32例》(陕西中医),《耳穴贴压在临床减肥中的应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撰写了“论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一文将在上海针灸杂志(第五期)发表,“针刺肝胆经原、合穴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与机理研究”,将在陕西中医(第五期)发表。
主编了《临床腧穴学》、《微针疗法治百病》,参与编写了《内分泌代谢病药膳良方》、《补药养生与临床妙用》以及新世纪创新教材《中医针灸妇科学》的编写工作。在省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在临床工作中,一直参与和协助我系各位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传授自己的临床经验,深受研究生的好评。2004.5.27 在陕西中医学院2004年度陕西中医学院课堂观摩教学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04.9荣获陕西中医学院2002~2003,2003~2004学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2005.1.26 被评为陕西中医学院2004年度优秀教师;2005.9被评为陕西中医学院2003~2004,2004~2005学年度教师职业道德先进个人称号。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丁延平,男,1955年5月20日生,陕西省韩城市人,教授医学硕士,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医疗系,并留校从事理学教学及实验工作;199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心血管病专业,获医学硕学位。现任医学技术系副主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担任了《心血管生理学》、《生理学》、《实验动物学》、《血液流变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中西医理论基础深厚坚实业务娴熟,中西医结合,注重及取古今中西所长,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旁征博引,论述清晰,为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中大胆改革探索创新,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在研究生教学中,能利用院内现有大型精密实验设备,不断改进更新实验手段,在心血管生理、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中药药理学等方面为研究开出高、新的实验项目。曾荣获陕西中医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陕西中医学院“教学质量奖”;陕西中医学院“教案展评奖”;陕西中医学院“观摩教学奖”,在教学工作中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共发表学术论文58篇,主编出版《生理学讲义》;编写全国统编《人体解剖生理学自学辅导》(副主编)教材;编写全国统编《人体解剖生理学》(编委)等教材。主持承担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等科研项目3项,指导、协助指导研究生28名,6名考取博士研究生。
张宏方,男,1962年2月生,任免疫研究室负责(兼)、病原生物及检验学教研室主任,免疫学副教授,为中国免疫协会会员。1984年毕业于陕西医专药学系,1995年7月陕西中医学院中药药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医学硕士,1995年至今在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免疫研究室及微生物教研室工作,2001年6月参加了上海二医大免疫研究所举办的国家一类《现代免疫学新技术》学习班,2004年9月参加了解放军总医院基础研究所举办的《全国细胞培养新技术高级学习班》。1994年主要参加补血抗衰单味及复方中药药理的科研工作;1998年至今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分别为“毒泻宁口服液治疗腹泻菌痢实验和疗效的研究”,为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02年“中药对荷瘤机体‘免疫监视—抑瘤—平衡系统’的影响”为该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为陕西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720肾炎颗粒治疗慢性肾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为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04年“胸膜间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权志博,1962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医学学士、副教授、副主任检验师,毕业于西安交大医学院。现任陕西省检验医学学会常委、陕西省预防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委,咸阳市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实用医技杂志》编委、《陕西中医学院学报》审稿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临床检验医学教研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中心主任、特检中心主任、陕西中医学院在职研究生。
1985年检验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检验工作至今,掌握临检、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学等检验,尤以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检验为特长;《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课程主讲教师。科研方向为:中医证候检验诊断学研究。主持并参与科研课题多项。撰写论文23篇,其中核心期刊及统计源期刊17篇,2004年发表在《陕西医学杂志》 2004.33(9)论文“血总胆固醇与红细胞变形性测定及其两者关系探讨”获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奖、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三次被应邀参加欧洲、亚洲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主编《现代检验医学与临床》、《现代微生物学和及免疫学新理论及新技术》、《临床化学检验及技术》等4部,其业绩1997年辑入《全国医药卫生界精英录》、1998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界精英”。1999年创建附院特检中心,开展特殊检验项目200余项,有些项目填补了陕西乃至西北的空白,被媒体誉为“陕西检验医学的奇葩!”。
周雪宁,1962年1月出生,大学本科、医学学士,副教授、副主任检验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西安交大医学院。现任《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咸阳市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1985年检验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检验及教学工作至今,掌握临检、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学等检验,尤以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为特长;《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技术》主讲教师。科研方向为: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研究。主持并参与科研课题多项。撰写论文22篇,其中核心期刊及统计源期刊16篇,2004年发表在《陕西医学杂志》 2004.33(9)论文“血总胆固醇与红细胞变形性测定及其两者关系探讨”获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奖、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主编《现代检验医学与临床》、《现代微生物学和及免疫学新理论及新技术》、《临床化学检验及技术》等4部。1999年协助检验中心开展特殊检验项目200余项,有些项目填补了陕西乃至西北的空白,被称为检验医学的精英!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李联社,男,1956年9月生,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1993年起任心血管病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秘书、协助指导教师,2002年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3人,协助指导研究生30余人,协助指导过的研究生有6人考博。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4篇被省科协及人事厅、省中医药学会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两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会议上演讲。1996年获国际传统医学最高荣誉奖章。获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两项,主持学院内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国家Ⅲ类新药心怡康口服液的研制,该药已获国家药监局新药证书。2003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20余年,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
专业:心脏血管疾病
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赵明君,男,1964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五年制本科中医专业毕业,内科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兼任全国胸痹急症协作组西北分组秘书、陕西省青年中医药联合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荣获“咸阳市第四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入选陕西省卫生系统215人才工程。
87年分配至本院以来,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及科研教学工作,参加了全国中医药临床试验与GCP管理规范培训班,2004年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血管研究所选修一年。现任心内科副主任,擅长于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心内科疾病,临床经验丰富。多次获得医疗、教学、科研奖,成绩显著,先后发表了“心迪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冠脉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及调脂作用的临床观察”,“消渴平胶囊治疗糖尿病的经验研究”等十余篇论文。完成了《心血管病良方1500首》,(主编)《脑病良方1500首》,(主编)等五部专著。《慢性肾炎中西医防治》、“治疗糖尿病新药消渴平胶囊的研制与发展”等课题获科研成果奖四项。现承担着“消渴平胶囊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仙人活心胶囊治疗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等六项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已培养指导研究生十余人。目前个人的研究方向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
张翠英,女,1961年9月生,1984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心内科主任,全国胸痹(冠心病)急症协作组西北分组秘书、中华医学会会员,陕西省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三五人才”,咸阳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二十年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尤其近十余年来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方面有较深和的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医学著作1部,参加厅、局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及参加新药临床试验11项,正在培养研究生3人,协助其他导师培养研究生12人,其中考博5人。
王爽,女,汉族,43岁,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学系医学专业,2001年毕业于陕西省卫生厅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21年,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现任西电集团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兼心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05年被聘为陕西省中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对于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尤其擅长冠心病、重度心力衰竭的治疗。创立了职工医院首家现代化的心脏监护病房(CCU),在西安市西郊地区第一个开展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开辟了急性心脏病救治的绿色通道,目前已独立完成各种介入手术近千例,急诊手术百余例。常年担任陕西省医专、延安医科大学及陕西省中医学院的临床课教学工作,2005年被评为优秀教师。曾获西安市卫生局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工作以来发表各种专业论文多篇。目前承担陕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课题。研究方向: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塞及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
郝伟,男,44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心内科主任。 1985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1985年7月---1992个8月在商洛地区中医医院内科工作,其间87年3月---88年3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陕西省内科主治医师学习班学习。1992年8月---至今在西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监护中心、心内科工作,任主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现任科主任。并为陕西省中西医结合理事,中华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西安分会委员。期间于1995年在天津参加国家中管局举办的危重病学习班,2001年在北京参加由国际救援中心举办的心肺复苏、心肺脑急症指南培训班学习。发表个人论文十余篇,为各类学习班授课300学时,主讲过《药理学》,《生化》,《内科学》等;目前已获立项在研课题:“活血化瘀、益气化痰对ACS粥样斑块稳定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正在进行中。
职利琴,女,45岁,主任医师。出生地:西安,农工民主党党员。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五年制本科);90年在西安医科大学心内科进修;2000年毕业于名老中医师承教育研究生班。二十年以来一直从事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97年底被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99年被陕西中医学院聘为兼职副教授,200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1990年在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心内科进修结业。2003年4月至2004年8月在西京医院心内科进修心脏介入。能独立操作冠脉造影、临时起搏器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在临床工作中注意临床资料的收集、积累、整理,撰写成论文,每年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会1~2次。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四项,主持设计省级科研项目两项,参与的《河间医集》辑校研究项目,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心乐宁浓缩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2003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成果。获省级科研成果三等奖。

[NextPage]


王希胜,男,1954年12月出生,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肿瘤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肿瘤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两次参加国际肿瘤学术会议,多次参加国内专业学术会议;表达研制的“乳增宁”片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卫生部新药证书;“天佛参口服液”经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Ⅱ期临床研究;研制的“山仙颗粒”用于实体肿瘤及肝硬化,疗效满意,经四届研究生动物实验,具抑瘤、防复发及抗转移作用;采用二联疗法治疗癌前疾病乳腺增生(内服加外敷),慢性结肠炎(中药内服+保留灌肠)有效率96%以上。负责进行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痛安注射液”的Ⅰ、Ⅱ、Ⅲ期临床研究,“瘀毒清胶囊”的Ⅱ期临床研究,参加了“红山胶囊”的Ⅱ、Ⅲ期临床研究,“芪意助康颗粒”的Ⅱ期临床研究。1992年起协助本专业研究生带教工作,并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1997年开始本专业研究生临床专业课教授工作,并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共协助带教指导研究生近30人,其中3人考博。
贺丰杰,男,1958年1月出生,大学文化。1978年10月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医疗系,1991年10月毕业于陕西省第八期西学中班。1997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被遴选为研究生导师;1999年12月晋升为主任医师;2002年12月晋升为教授。现任临床医学系副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德医学会理事、咸阳市政协委员。
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工作26年,在长期的教学、医疗及科研实践中,获得国家专利2项;公开发表论文29篇。主编出版了《女性、孕产妇、新育儿全书》、《功能性子宫出血》、《结婚医学指南》、《家庭自诊自疗大全》、《女性疾病》等5部著作,其中《女性、孕产妇、新育儿全书》获得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历时9年,主持完成了国家级新药—“凤香海绵栓”的研究,并于1995年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该剂型填补了我国药物剂型的一项空白,被评为陕西省中医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正在研究的新药项目4项。协助指导毕业研究生12名,指导毕业研究生6名,考取博士研究生6名,在校研究生7名。
研究方向:子宫出血性疾病的研究
张卉,女,1959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2年,能够熟练运用中、西医理论治疗儿科各系统疾病,重点研究领域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及行为发育儿科、现代儿童保健。编写专著二部:《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编写人员)、《中西医结合儿科治疗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10,副主编),编写教材一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第三作者,2003年获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材成果奖)。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的有:中医药小儿胃脘痛近况(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医辨证分型初探(现代中医药,2002.4)、儿童意外中毒65例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02.2)、儿童学习困难的中医理论分析(现代中医药,2003.6 )等。近十年承担的课题有;省科技厅2001年项目:补肾健脾益智合剂提高小儿智力的临床研究。陕西中医学院2002年项目:脑欣口服液对新生鼠缺氧血性脑细胞凋亡影响实验研究。
韩玲,女,1958年7月生, 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从事中西医儿科临床工作21年,1998年晋升为中医儿科副主任医师,2002年晋升为中医儿科主任医师。能熟练掌握儿科急危重症的抢救方法和疑难杂症的辨证治疗。近年来,系统整理了马宪图教授及已故先师君德才的中医辨证用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对“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法,治疗10例患儿,远期疗效满意。自拟银黄退热前剂,对门诊上感、支气管感染患儿属卫气分病证者,观察其疗效与护彤及阿莫西林组对照,退热作用迅速,体温复升率低。2002年,参一编著并由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中西结合儿科治疗学)专著一部,约50多万字,任第一副主编。发表省级论文十余篇。对小儿肾病及哮喘有独到见解。1998年参与了省教委接题的“精液中乙型肝炎病毒PCR检测法分析与研究”课题。目前培养在读研究生1人。
刘继华,男,生于1959年5月,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2000年陕西中医学院在职研究生班毕业,先后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及华西医科大学进修学习。1998年应邀赴能上能下来西亚首都中医学院从事医疗系讲学工作。被聘为客座教授。现任中医内伤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西结合临床骨伤专业研士生导师。
自1984年以来,长期从事骨伤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多年潜心研究骨痛证,造诣濒学,先后发表相关论文21篇,出版著作5部,先后获陕西省中药管理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陕西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成果三等奖一项。国家出版总署。中国科技协会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被授于咸阳市“三五”人才称号。
现培状研究生2人,在读
个人研究方向:筋骨痛证的临床和实际基础(二板教材)
种清治,男,1952年生,陕西省高陵县人,教授主任医师。1975年毕业于中医人民解放军上海第二军区大学医疗系。1987年至1989年先后进修于天津医院举办世界骨和高师班和北京积水漂医院手外科学习班。1990年至1992年陕西省卫生厅举办西学中班两年。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骨科教研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大骨科主任、附院骨三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中医内伤高等校骨伤教材编委、全国中医创伤学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咸阳市中西结合骨伤学会副主任委员 。在全国各级各类杂志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发行《中西结合骨伤分手册》等内伤专著三本,参加编写中医高等院校骨伤分册 及亲献验方一书,擅长长骨科手术及各类骨伤疑难杂症,对骨伤中的假体置换有独创入路。研制“多功能万向式骨科床头牵引器”、“天王贴、青黄散”等治疗骨刺、骨增生效果显著,并在全国各地受到病人欢迎。断(指)肢再植是我们强项,多年来先后缺血达30小时月国A断裂抢救成功而保住肢体。自创中药雾化药垫采用中药微粒碰撞形成雾化分子流,直接穿透皮肤达到病变部位,能使突出的腰椎间盘明显缩小,密度减低,真正达到不开刀,不吃药彻底根治腰间椎间盘突出症,经上万例病人临床应用疗效肯定。
李军,男,1954年12月出生,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张学文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了,陕西省“三五”人才。历任陕中附院业务副院长,党委书记,现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博士指导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及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等职。曾赴日本研修心脑血管病专业,学验俱丰,理论功底扎实,擅长诊心脑血管开门见山和内科疑难杂病。近20年来参与培养中医脑病专业硕士研究生50余名,近5年来培养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研究生12名,升博3名。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出版《医学求索集》、《疑难病证治》、《中风病防治研究》、近代中医名家论治中风病汇萃》、《中风病(丛书)》专著5部,参与编著《临床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医学》。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成果8项,获昨国家专利2项,参与新药开发研究两项。
其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医脑病证治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1、确立脑当为脏理论
2、阐明脑脏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关系
3、系统总结脑脏的基本生理病理特点
4、界定中医脑系统列病证的概念及范畴,并制定出突出中医特色的系统性防治方案。该研究力求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际,以提高中医辨治脑病疗效为宗旨,创建其具有发展前景的重要学术地位。
杨富国,男,1951年出生,1975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1989年参加陕西省第11届西学中班脱产学习两年。中西医结合内伤科正主任医师,正教授,中华医学会陕西骨科分会委员。全国股骨头坏死协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知识界协会理事;骨伤教研室副主任;大骨科副主任;骨一科主任。
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30余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对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手术均有较高造诣。
近些年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胃性关节炎,胃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研究较深,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其发病专业论文43篇,其中台湾发表5篇,在各报刊杂志上发表小杂文20余篇。出版著作6部,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现正在编写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计划内出版,本人担任说编。预计三百万字。本人研制的多功能颈腰椎牵引复位机,临床使用十余年,有许多医院购买使用,2002年被咸阳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2等奖。并被推荐到省上参评,已毕业的研究生7名,有两名被部队医院正式录用。现正读研的6名。
梅强,1959年11月出生,骨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电集团医院院长,陕西省骨科学会委员,西安市骨科学会常委,显微外科学会委员,西安医院管理学会常委,从事临床与医学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在四肢骨关节创伤及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就脊柱骨折第四军医大学共同开发了哈氏棒椎弓根系统,应用到临床取得良好效果。与西安交大二院骨科合作,研究形成了带血管腓骨髂骨联合移植治疗陈旧性骨股颈骨折术式,治疗骨股头坏死,解决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主持了“多功能外因定接骨板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设计研究了符合生理需求,携带轻便,可透X光的外固定系统,临床应用取得成功,获西安市新技术奖;主持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骨折端直接连续低压直流电刺激并BMP导入促进骨愈合的研究》及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新型骨折端电刺激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应用研究》,并研发了促进骨折愈合的新型电刺激系统。有丰富的临床项目管理经验。近年来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临床外科杂志、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等专业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主编并出版了家庭急救指南(农业出版社)及软组织病影像学(陕西科技出版社)。研究方向:1、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与研究; 2、骨组织工程的研究;3、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及其基础研究。
王治全,男,1955年10月2日出生,1977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8~1982年在兰州中医学院参加西医学中医培训班。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普外科、肝胆、肿瘤外科主任职务。被聘为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华中西结合学会委员、中华中西结合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现代外科杂志常务编委、国家教委跨世纪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通讯员、陕西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委员、陕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1994年被批准为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评为陕西省卫生厅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从1980年以来主要从事普外科、肝胆外科疾病、肿瘤外科、中西结合外科研究。先后完成重大手术技术项目有:全胃切除术、标准胃癌根治术D3、D4手术,肝癌肝叶切除术(左、右肝切除)肝移植术、标准胃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静脉高压断流加分流联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膜肿瘤根治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项,其中直视下小切口胆囊电切术的临床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白艿粉介入治疗子宫肌瘤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2002年获得 陕西省科技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课题立项1项(白艿混合微粒在腹腔淋巴化疗中的临床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技枚在关课题(三维立体治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是临床研究)。培养三研究生5人。
武昌学,男,1959年4月出生,本科学历,中西医结合外科副主任医师。1983年8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五年制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临床技能娴熟,科研思路清晰,选题新颖,教学经验丰富。1994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9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9年参加陕西中医学院首届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结业。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进修学习一年。2001年参加西安交通大学肾移植中心举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肾脏移植专题讲座学习班,学习结业。1998年9月任老院外科副认行,2000年9月创建我院泌尿外科,作为科主任和泌尿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带领全科同仁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积极开展高新诊疗技术,使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体外震波碎石术等高新技术迅速在我院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我院泌尿外科的诊疗水平。一直参与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授课及临床带教工作。参与编写专著一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在研科研基金项目两项:1、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基金项目“换肾康复颗粒在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临床研究”2002.12—     。2、陕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阻断Kv1.3通道抑制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王双全: 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导师(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学历。陕西省医学会普外学会委员。“中华新医学杂志”、“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几家杂志的编委、常务编委。1984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普外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先后到国内多家医院进修学习,并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同时进行了研究生学历教育。临床经验丰富,善于处理各种复杂肝胆胰等腹部外科疾病。 近年来,组织我院肝脏移植等重大手术的开展,在国家及省市杂志先后发表论文近二十篇。2003年来,承担和参与西安市科技局科研项目2项。2006年申报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
刘晓萍,女,1955年4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国中医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理长,陕西省中医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1991年在陕西省举办的儿科主治医师进修班系统学习西医儿科一年,1993年在上海参加新生急、危、重症抢救学习班一月。二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学术上对小儿呼吸系统及新生儿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与治疗有较深的研究。擅长于运用中西医两法治疗小儿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等疾病。对小儿厌食证、肾病、血尿、小儿传染病及各种儿科疑难杂证的治疗也有独道之处。担任儿科主任十余年,主持省、院级科研课题二项(其中院级一项);开展的新路项目有:“中药超声雾化治疗小儿肺炎”、“中药解散加理疗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在国家及省级学术于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五篇。代表作有:“肺炎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医急症2002;11(1):7)”“中医药为主抢救小儿重症肺炎偏心律失常二例”(陕西中医;1999;20(7):315)“婴安合剂防治新生儿黄疸40例临床观察”(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2):29)现带教研究生31,1人准备报考博士。

[NextPage]


100800中药学
王昌利   男, 1958年9月出生,教授,“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方向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省中药制药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药学系主任,陕西中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200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聘请为“陕西省陕南中药产业发展专家顾问”。现主要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中药制剂研究及中药新药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研究等,在该学科领域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并积累了比较成熟、科学的研究方法。先后发表的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伪麻黄碱提取分离工艺研究》一文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出版专著5部,目前承担各级课题9项,科研经费29.3万元。
张恩户,男,1962年3月出生,现任陕西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药理学副教授,陕西省药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陕西中医学院药学系上大学,1984年7月至今在陕西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从事“中药药理学、药理学、中药药效毒理研究思路与方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3年1月~12月在陕西中医学院青年教师外语培训班学习英语,1995年1月~1997年12月在陕西中医学院进行中药学师带徒学习。近年发表论文13篇,正式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陕西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目前,主持或承担科研项目5项。2002年被选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西芳,男,1959年4月生,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药学系(本科),在职硕士研究生班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现任生药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注册职业药师、国家药品临床测试中心(I期实验中心)研究成员。先后在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成药、中药材、西北药学杂志、现代中医药等医药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8篇;完成科研课题两项(省教委及省科技厅),其中“白米栽培研究”获2000年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现负责主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2003.C.12)“濒危、稀缺中药材—猪苓的孢子繁育技术研究”课题一项,参与省科技厅课题(2003K10-G13)“太白洋参治疗血管性痴呆及痴呆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及省教育厅课题(2003-2004 01 JK095)“秦也特产—太白洋参的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两项,出版《中药组织微观形态及其显微技术》专著一部。指导研究生5名,协助指导研究生8名(其中考取博士研究生2名)。
郭惠玲,女,1951年3月生,大学毕业,毕业于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分配陕西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任教至今。1988~1999年任药理教研室主任,职称教授。1990年起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理事,1996年起任陕西药理学会理事,中药专业副主任委会,陕西心血管药理专业副主任委员等。
教学近三十年来,先后讲授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学等几门课程,发表论文20余篇,发表在全国省级及本院学报上,其中一篇论文获得院论文三等奖,一篇评为陕西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篇被评为省中医一等优秀学术论文奖,出版著作五部,分别为副主编、编委,共承担省教委课题3项,其中本人负一项“朱砂七总蒽醌抗流感病毒实验一项”。共培养研究生近20人,其中3名考取博士,1名博士后,我室中药药理为全国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本人为学术带头人。
赵海峰,男,1953年6月生,大学本科学历,教授,在全国各级各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合编著作一部,培养招收硕士研究生14名,5名已毕业,考博1名。
雷国莲,女,1952年7月生,中共党员,陕西柞水县人。1978年3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系,现任陕西中医学院药学系生药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中医学院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辽宁中医学院博士生副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第三届全国中药鉴定学教育理事会理事;《中华实用医学杂志》专家委员会常务编委;《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专家委员会常务编委;曾担任2004年《中国药学年鉴》编委会特邀编委。
从教近30年来一直从事《中学鉴定学》、《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曾担任药学系的中药专业,制药专业《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以及《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工作计27届,硕士研究生《中药炮制学》专业一届,《中药鉴定学》专业四届共毕业9人,其中有3名已攻读了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在科研方面,近多年来一直从事研究太白山系列药材,先后主持科研项目共七项。编写专著10部, 在全国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胡锡琴,女,1952年9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为中药学教授,陕西中医学院中药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 ”(陕西中医学院)学科带头人,曾荣获陕西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多年来主要从事《中药学》和《方剂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5名(考博2名)。曾在国家及省级期刊杂志发表《常用名异物中药的区别》、《对中草药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的分析》、《充分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应用对比法进行中药学教学的体会》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或参编《实用中药速记》、《白话全译本草纲目》、《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话解》等医药学专著七部,并参加《中药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近年主要开展“中药毒性的研究”针对有毒中药的毒理和用量规范化进行科学实验,所研究的课题有“何首乌对肝损害的毒理实验研究”、“马钱子对中枢神经的毒理及解毒方法的研究”等数项。
武可泗,副教授,男,中共党员,1946年12月生,籍贯:江苏省1970年7月毕业生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从事中医化学成分研究和教学34年,担任教研室主任29年。曾担任《中草药成分化学》、《中药化学》、《药物化学》和《药化选论》等课程的讲授,教学效果良好。曾指导过20多届本科毕业生论文,主持编写过多本本科教学实验讲义,发表“温里药的化学成分研究”等论文15篇,曾参刘寿山教授主编的《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75~1977)的摘写工作。参加过本科20多界研究生招生出题和阅卷。198年开始参加药理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2003年开始招收抗肿瘤中药成分研究硕士研究生。现学校有在培养硕研究生6名。在科研工作先后参加过学院骨痨敌研究组抗结核药“内痨敌”治疗骨、关节结核研究,“保肝药水飞蓟的研究”,李新民教授主持的“抗乳腺增生芘——乳增宁”研获全国科技大会卫生部奖一次,陕西省政府奖一次,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教委、陕西省高校系统、陕西省中医局、厅局级奖共4次。被评为陕西中医学院院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奖3次,领导的教研室被评为院级教书育人先进集体2次。曾参加陕西中医学院中药系的筹建,曾参加过5259部队制药厂的筹建,曾获得5259部队师通令嘉奖一次。
研究方向: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
宋小妹,副教授,女,生于1963年元月。陕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执业药理由。1983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药学专业,现任教于陕西中医学院药学系中的药化学教研室。
从教二十年来,主要承担了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的《中药化学》、《中药化学专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并在2002、2003年度连续两年荣获优秀教师、2003年度“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称号。
科研工作方面,主要从事中草药学化万分提取分离制备及陕西道地药材的开发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中药苦参葛根、南五味子黄芩防已秦艽、绞服蓝等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工作,道地药材索骨丹、朱砂莲、长春丸、扣子七等的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工作,道地药材索骨凡、朱砂莲、长春七、扣子七等的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工作,其中主持的科研项目《南五味子资源开发研究》及以长春节为主要组成的《秦七风湿滴丸》等课题分别获得陕西省中医管理局、陕西省教育厅的立项资助。发表《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苦参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等学术论文20篇。此外,还主持、参与编写了《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制备》(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中药化学习题集》、《雷公炮炙论通解》(三奏出版社出版)(副主编)、《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副主席)及陕西省药学专业人员培训教材《药学》等著作。目前,在读研究生5名。
冯一凡,男,生于1954年11月,汉族,陕西兴平市南位镇定周村人,1982年10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药学系,研究员。198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所长,兼新药研究开发办公室主任。担任陕西省药学会理事,陕西省新药审评专家组专家,陕西省GMP认证专家组专家,陕西省政协委员。已取得专业技术成果10项,发表学术论文、著作7篇(部)。
吴建华,女,1965年10月生,副教授,研究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药学系,获中药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事《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教学工作。2001年进修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02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炮制学学科项目评议专家组成员和陕西省中药炮制专家组成员。2005年7月,增列为中药饮片及新药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参加执业药师、从业药师《中药炮制学》考前辅导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任职以来,发表学术论文7篇,出版论著1部,承担院内外六项科研课题,其中“复方龙脉宁滴丸临床前研究” 为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获26.5万元资助,本人为课题组第二负责人。目前承担《陕西省中药炮制规范》7味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委员、陕西省中药饮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中医学院炮制教研室主任,在中药炮制教学和新药科研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学科特点,在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联合步长集团,中药炮制学科2004年获得“陕西省中药饮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平台150万元建设经费,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陕南中药产业项目中的技术创新平台之一,为中药饮片开发研究及中药新药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本研究方向,通过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建立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体系,将进一步阐明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为继承和发扬中药炮制的传统技艺,提高中药饮片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水平,加速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