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淋病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淋病

  
疾病名称(英文) gonorrhea
拚音 LINBING
别名 中医:淋证,便浊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性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炎性疾病。淋菌的致病特点是侵袭粘膜,以生殖泌尿系统组织粘膜的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为主。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由淋病双球菌感染所致。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淋菌主要经性交感染传播,性交时含有淋菌的分泌物侵入尿道口、宫颈管等处,在该处繁殖而发病,继而沿生殖道粘膜上行传播。幼女主要是间接传染。本病好发部位为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子宫颈管、输卵管和直肠等处。表现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期有尿频、尿痛、脓性白带且量多等症状;慢性则症状相对轻微。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总属虚实错杂之证,外感邪毒,复因姿情纵欲,不节不洁,耗精伤气,邪毒乘虚侵入而发之。正虚为本,邪实为标,驱邪扶正为其治疗大法。
l. 外感邪毒
主证:尿道灼热刺痛,便后尤甚,尿液混浊,淋漓涩痛,渐之尿道口红赤,稍加按压,可见脓性浊物排出。可伴有寒热往来,头晕耳鸣,口苦,咽干等证。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分析:本证属初感邪毒,或因房事不节不洁,或一方有恙染及对方。邪毒侵及下焦,邪正搏结而见尿痛、尿浊、尿道口红肿;邪正交争,故见寒热往来;邪毒初侵,正气尚存,博结于下焦,而见尿浊;气血运行不畅,而见疼痛;房劳伤肾气,而见头晕耳鸣;肾阴不足,不能上承而见口苦咽干。
2.湿热下注
主还;小便频数涩痛,尿量少而频有尿意,尿液色黄且浊,尿后尿道四溢出泔样或脓性分泌物,少腹满胀,腰背坠痛,微热口苦,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舌红苔腻,脉滑数。
分析:本证见于邪毒侵入机体以后,失于治疗,迁延日久,聚湿生热,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见小腹满胀、带下等;邪毒内侵,气机不畅,水湿不运聚而生热,下注于膀胱而见尿浊,带下多而臭等热象。舌脉也为热象。
3.肾阴亏虚
主证;尿黄而有涩痛之感,尿道口常泌出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心烦寐差。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邪毒久滞下焦,损伤肾阴,虚热内生,熏蒸于内,耗伤阴液,而见手足心热,口舌咽干而燥;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邪毒未去,则尿道溢脓。
4、肾阳虚
主证:尿道口溢脓,小便涩痛,尿色微黄而浊,会阴酸痛,伴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性欲淡漠,大便溏薄,带下淋漓。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分析:素体阳虚,复又不节房事,染及邪毒,肾阳衰微,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便溏;正与邪相搏结于下元,故见尿道溢脓;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为肾之府,故见腰膝酸软等证。舌脉也符合阳虚特点。
西医诊断标准 本病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l. 依据传染史及急性期的症状和体征,可做出诊断,即尿频、尿痛、白带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阴道窥器检查发现有脓性分泌物自宫颈口流出,穹窿部及宫颈充血明显;用手指由内向外按压阴道前壁,可以从尿道口挤出脓性分泌物。
2.分泌物涂片检查:在多核的白细胞内,找到典型肾型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六对以上。
3. 细菌培养;取阴道或颈管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培养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且葡萄糖分解试验为阳性。(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3~24.)
西医诊断依据 根据传染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分泌物涂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发病
病史 多数病人有混乱的性生活史,或接触淋病分泌物感染的物品等,或性伴侣患有本病。
症状
体征 1、急性淋病;随淋病双球菌侵袭部位不同而出现各种特殊表现。潜伏期约7天,起病表现为急性尿道炎宫颈炎。尿道旁腺炎及前庭大腺炎。主要症状有排尿时烧灼样痛及尿频、白带增多并呈脓性,或粘液脓性。有急性前庭大腺炎时,患者诉说阴道下部肿胀,触痛或发现肿块。常伴有急性外阴阴道炎膀胱炎。还可能并发肠炎,有大便不适或直肠出血等,约有50%的女性淋病患者可无症状。
2. 慢性淋病:见于急性淋病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者。临床表现除有慢性腰痛、下腹痛外,很少有其他症状,部分病人可伴有不孕。
体检 妇科检查: 1. 外阴、阴道外口及尿道口充血、红肿,以手指从阴道前壁向前下方压迫尿道时,可见尿道旁腺开口处有脓性分泌物外溢。急性前庭大腺炎时,一侧或双侧大阴唇后部可扪及明显触痛的肿块,如已形成脓肿,则肿块可有波动感。 2. 窥器检查:发现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自宫颈口流出。阴道穹窿部及宫颈充血明显。 3. 双合诊检查:急性子宫内膜炎及输卵管炎时,子宫稍大,压痛,常有脓性分泌物自宫颈口溢出。两侧附件区触痛明显,严重者可于阴道穹窿部触到肿大并有波动感的包块。 4腹部检查:急性子宫内膜炎及输卵管炎时,可有下腹压痛及反跳痛。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1. 涂片检查:取脓性分泌物做涂片,晾干,革兰氏染色,并用1%藏红花复染,如在中性粒细胞内找到六对以上典型肾型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诊断即可成立。但慢性淋病者,因细菌已隐伏于各腺体深处,不易查出。 2. 分泌物培养:对于涂片检查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而不能肯定为淋病双球菌,或临床可疑淋病而分泌物检查阴性者,应取宫颈管或阴道分泌物做培养和发酵反应。如培养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奈瑟氏菌,葡萄糖发酵反应阳性,麦芽糖、蔗糖发酵反应阴性,即可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淋病应与非淋病双球菌所致的生殖系统炎性疾病相鉴别,如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前庭大腺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外阴炎等。鉴别的方法除病史方面的区别外,主要应做阴道及宫颈管分泌物涂片,分革兰氏染色或细菌培养。后者可找到或培养出非淋病双球菌。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1. 急性淋病以青霉素、安灭菌为首选。一般主张大剂量一次根治。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800万 u,加入 0.9%生理盐水 200- 300ml内静点。安灭菌属青霉素换代产品,每日 2.4g加入生理盐水500ml内,日1次静点。如对青霉素过敏,可用凯福隆1.0溶于生理盐水中,日1次静点,红霉素 500mg每日 4次口服。治疗后,7天复查分泌物,以后每天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方能确定为治愈。
2. 慢性淋病的治疗,单纯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须采用综合疗法,即在上述药物疗法基础上,运用物理疗法等。淋菌性前庭大腺囊肿还可行造口术。
中医治疗 对本病的治疗,多审因而治。由于其虚实错杂之特点,则以驱邪为主,虚则补之,实则祛之,庶不致误。
本病初期应以驱邪为先,清热解毒、通利小便为基本方法,病情迁延,宜攻补兼施;而节制房事更是去病之要径。对于药物治疗,应以西药为主,以图速效。但中药知是驱病健身的重要选择,不可偏废。
一、辩证选方
1. 外感邪毒
治法:清热解毒通淋。
方药:导赤散加减。生地20g,木通10g,竹叶15g,甘草10g。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尿道口排脓较重加公英、地丁。
2.湿热下注
治法:解毒除湿、通便泌浊。
方药:八正散加减。木通10g,车前子20g,bian蓄15g,瞿麦15g,滑石20g,大黄10g,桅子15g,甘草10g。小便赤热而痛加公英30g,黄芩10g,生地10g;口苦咽干加龙胆草15g;便秘重用大黄。
3. 肾阴亏虚
治法:滋阴清热补虚。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20g,黄柏15g,熟地30g,山药15g,山萸肉20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15g。尿道口溢脓明显可加清热解毒之公英、地丁等。
4. 肾阳虚衰
治法:补肾壮阳、通淋泌浊。
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20g,山药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0g,杜仲10g,菟丝子15g,附子10g,肉桂10g,当归15g,鹿用胶20g。
二、专方验方
1. 赤雄鸡肠2具,干地黄30g,桑螵蛸牡蛎龙骨黄连各40g,白石脂、苏石脂各50g,苁蓉60g。共为细末,火鸡肠及内金中。缝塞,蒸之令熟,暴干后为散,每服10g,温酒送下,每日3次。
2. 分清散:益智仁、萆藓、石菖蒲各等份为末,每服10g,每日3次。外洗:本病多伴有性病性,可用苦参土茯苓明矾各30g。煎水外洗,日2次。
中药 妇科分清丸:丸剂,每袋重9g,口服1次9g,1日2次;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的作用。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尿频涩痛、短赤浑浊,尿道赤痛,尿路感染
针灸 取穴: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刺,留针20分,七天一个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病,是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西药主要作用于淋菌,使之迅速失活,而中药则清热除湿利尿,调理气血,可谓异曲同工。
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急性期,以抗生素为主,大剂量连续应用,迅速控制病情发展。常用药物为青霉素,也可用青霉素的换代产品,并定期复查尿道、阴道分泌物,直至淋菌阴性方可停药。
慢性期,病邪留滞日久,气血先于疏畅,可选用中药活血利尿,巩固疗效。至于选用的中药剂型、药物,可随证择品。
二、治必彻底,以防复发一旦发病,治必彻底,不要仅以症状消失与否,来确定治愈。必须认真做实验室检查,力争将病情控制在急性期内,以免转为慢性,防止复发。
护理
康复
预防 加强性知识教育,宣传性卫生常识,是十分重要的,可杜绝本病发生。
历史考证 最早记载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把致病因素归结为“热邪”。《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记有:“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指出了本病的一些临床特点。《杂病广要》中记有“若夫思虑不节,嗜欲过度,遂使水火不交,精元失守,由是为赤浊、白浊之患焉。”指出了本病成因的一个方面。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