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偏头痛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偏头痛

  
疾病名称(英文) migraine
拚音 PIANTOUTONG
别名 中医:偏头风,头角痛,偏头痛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脑部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偏头痛是原发性周期发作性血管性头痛。多在青春期起病,以女性多见,可有家族史。典型偏头痛发作前有视觉先兆症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出现搏动性一侧或双侧头痛,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可自行缓解。普通型偏头痛无先兆症状,头痛发作较轻,持续时间较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中医释名 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来去突然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西医病因 1、血管源性假说:早在1938年Wolff提出偏头痛发生的血管学说。认为头痛发作前颅内动脉收缩,产生缺血则出现视觉障碍等先兆症状,然后颈外动脉扩张,则出现头痛发作。支持血管源性假说的理由有:①偏头痛的疼痛性质是搏动性和跳动性;②压迫颈动脉可使偏头痛发作暂时缓解;③应用α-肾上腺素能阻断剂(麦角胺、心得胺等)可使头痛缓解,使用血管扩张剂(如酒精、亚硝酸盐等)头痛症状恶化。但普通偏头痛则难以用血管源性假说解释。另外,血管源性假说亦不能解释单侧偏头痛。 2、神经源性假说:一百多年前Liveing提出偏头痛是神经元紊乱并伴有继发血管运动改变的假说。近年来很多人支持神经源性观点,认为偏头痛中枢神经系统是原发性改变,而颅内血管为继发性改变,理由是:①约有25%患者在头痛发作前24小时有情绪及食欲改变,显示下丘脑活动轻微障碍;②在导水管周围灰质植入电极,可引起与偏头痛相似的头痛;③刺激实验动物的5一HT能去甲肾上腺能的脑干核,显示脑血流量减少20%;④还有研究发现刺激实验动物的三叉神经,能引起脑膜血管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用麦角胺类药物可预防。 3、血管活性物质:1)5一羟色胺(5一HT):是偏头痛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多种抗偏头痛药物均作用于5一HT受体。2)CGRP:是强烈的脑血管扩张剂,偏头痛时三叉神经支配的颅内血管CGRP增加。3)P物质和神经激肽A:两者均是致痛物质,偏头痛发作时受累的脑膜动脉及脑的大动脉局部释放这些物质。4)β-内啡肽:是对疼痛通路进行调整的抑制性递质。偏头痛发作时β-内啡肽减少。 4、三叉神经血管反射 脑膜中动脉和颅内大动脉主要由三叉神经的纤维支配,偏头痛时,受累的脑内大动脉和脑膜中动脉不断发出兴奋,激活三叉神经,使脑膜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管周围水肿,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被激活等炎症改变,局部释放血管活性致痛物质如CGRP、P物质和神经激肽A等,这些物质又可作为兴奋冲动剂使受累动脉扩张,而形成恶性循环。 5、遗传因素 偏头痛患者的家属中,多有典型或不典型的偏头痛病史,所以认为遗传因素在偏头痛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偏头痛有遗传已被证实,但遗传的物质基础目前尚不清。 6、有关偏头痛促发因素:1)情绪变化:它是最常见的,随机抽洋研究50%病人头痛首次发作是情绪变化后发生的。多数偏头痛发作不是高度紧张期,而是紧张后松弛期。2)气候变化:许多人报告暴风雨引起偏头痛发作,还有明亮耀眼的阳光、寒冷、雷声、风、热等气候变化均可引起偏头痛发。3)食物:巧克力、酒精、牛乳柠檬汁等食物诱发某些病人的偏头痛发作。4)睡眠:认为过多的睡眠会促使偏头痛发作,有人报告夜间反复唤醒病人,缩短病人的睡眠时间和减轻睡眠深度,可使偏头痛症状改善。5)与女性生殖周期有关:很多女性偏头痛病人月经期头痛发作,妊娠期头痛减轻或消失;口服避孕药可诱发偏头痛发作。6)运动过劳:高度训练或运动员出现运动性偏头痛。
中医病因 1.外感六yin 起居不慎,风寒湿热之邪外袭,均可致偏头痛。 2.脏腑功能失调 肝、脾、肾三脏病变,内伤七情,肝失疏泄,饮食不节,脾虚失运,劳倦过度,肾虚精亏,肾水不足,气血失调等均可致偏头痛。
季节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头痛发作频率最高,而南方地区认为春季最高。
地区 我国偏头痛患病分布有地区差异,6城市调查上海患病率最高(990/10万),广州最低(380/10万);29省市调查内陆高原区为高患病区(超过1500/10万)而中南沿海省市为低患病区(低于400/10万)。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头痛发作频率最高,而南方地区认为春季最高。
人群 多在青春期起病,以女性多见,可有家族史。男女性患者之比为1:3.5~4。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偏头痛是神经科门诊最常见的病,1982年我国6城市调查患病率为630/10万1986年我国29省市调查结果为985.2/10万,其中25~29岁患病率最高(1927.4/10万),发病率为79.7/10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1、外感六yin 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均可致头痛。《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所致头痛为最多见。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时令为患,若风寒袭击,寒凝血涩,则头痛恶寒;风热上犯清空,则头痛身热心烦;风湿袭表,上蒙清阳,则头痛而重,若湿邪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亦可引起头痛。 2、内伤所致: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头。脏腑功能失常,内伤七情,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肾虚精亏,脑失所养;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风阳上扰;痰浊瘀血,痹阻经脉,致气血壅遏不行,皆可引起头痛。 偏头风指因风火痰涎或风寒入侵,或恼怒紧张,或肝阳上扰,致使经络痹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头部而成。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风寒阻络:
证候:头痛剧烈,偏侧或双侧头痛,掣痛或跳痛,遇风吹寒冷痛甚,保温则缓,恶风寒头喜裹,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邪袭表循经上犯巅顶,阻遏诸阳之气,其痛乃作。寒邪属阴邪,得温痛减,故头痛喜裹;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之邪在表。
2、风热头痛:
证候:头痛而胀,头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挟风上扰,阻于经络,故头痛而胀,甚则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亢。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故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均为热盛之象。
3、肝阳上亢
证候:头痛目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证候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失调达,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故头痛目眩;肝火偏亢,扰乱心神,则心烦易怒,睡眠不宁;肝开窍于目,肝阳偏旺故见面红目赤。口苦为肝胆郁火内炽;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为肝火偏旺之征。
4、肝肾阴虚
证候:头脑空痛,眩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无力或弦细,或细数。
证候分析:脑为髓之海,肾虚精亏,髓海失充,故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膝酸软;阴虚内热,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
5、痰浊上蒙:
证候:头痛沉重,眩晕呕恶,眩脘满闷,肢重体僵。舌体胖,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上蒙,清阳不展,故头痛沉重、眩晕,胃失和降,气机不畅,胸腔满闷呕恶;痰湿困脾,故肢重体倦;苔白腻,脉弦滑;均为痰浊内停之象。
6、气滞血瘀:
证候: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或涩。
证候分析:久病人络,血瘀气滞,故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固定不移。瘀血内停,阻塞脉络,气血不畅,故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涩。
7、气血两虚:
证候:头痛绵绵,日久不愈,过劳则甚,面色晄白,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故头痛绵绵;血不养肝,肝血不足,血虚生风,故头晕;劳则气耗,故头痛加重;血虚则面色晄白,气虚则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脉沉细,皆为气血虚之证候。
西医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Qgdan l962年):
1、典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发作性搏动性头痛;
(2)特异的眼前闪光及视野缺损、羞明等前驱症状;
(3)头痛限于一侧;
(4)麦角胺治疗有效。
诊断标准:
①确定诊断:完全具备以上四项,
②基本确诊:具备(1)项,并同时有(2)~(4)中任二项。
2、普通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发作性搏动性头痛;
(2)头痛局限于一侧或从一侧开始;
(3)伴有恶心、呕吐;
(4)头痛在40岁前发病;
(5)家属中有同样发病史;
(6)麦角胺治疗量显效。
诊断标准:
①确定诊断:完全具备上述五项。
②基本确诊:具备(1)及(5)项,并同时具备(2)~(4)中的一项以上。
③怀疑诊断:具备(1)项,同时具备(2)~(4)项中的二项。
④可能诊断:仅具备1项及其他五项中的一项,应继续随访。
(二)偏头痛分类(Olesen l988宣布国际偏头痛分类)
1. 1没有先兆的偏头痛
1. 2有先兆的偏头痛
1.2. 1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
1.2. 2有持续性先兆的偏头痛
1.2.3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1.2.4基底动脉性偏头痛
1.2.5有偏头痛先兆但无头痛
1.2.6急性有先兆发作的偏头痛
1. 3眼肌瘫痪性偏头痛
1. 4视网膜性偏头痛
1. 5可能偏头痛先驱或与偏头痛有关的儿童期同期性综合征。
1.5.1良性儿童期发作性眩晕
1.5.2儿童期交替性偏瘫
1.6偏头痛的合并症
1.6.1偏头痛持续状态
1.6.2偏头痛性脑梗塞
1.7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偏头痛疾患
西医诊断依据 1. 头痛病史在半年以上,并反复发作数次以上,发作间歇期正常; 2.疼痛部位多从一侧开始,转向对侧,或双侧同时出现疼痛; 3.疼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疼等; 4、头痛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数日不等,活动加重; 5、伴有恶心、畏光、怕声等; 6、排除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 7. 多在青春期起病,常有家族史。 1.本病多发于青春期,以女性多见。起病突然,反复发作,每在疲劳、失眠、月经期、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情况下诱发,每次发作的性质和过程相似。 2.头痛呈发作性,多偏于一侧,偶可两侧,以额顳为主,每日或数周一次,每次持续数小时乃致数日,头痛剧烈,呈搏动痛、胀痛、锥钻样痛、裂开样痛等。发作前可有眼前闪光、羞明,视物模糊、眼胀、烦躁等先兆。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响声,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心率加快或变慢等症状。发作后及间歇期基本同正常人,但可有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思维不能集中及腹胀腹泻等症。 3.血压正常,头部CT检查无异常发现。
发病
病史 常有家族史。
症状
体征 (一)症状:
偏头痛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两种:典型偏头痛与普通型偏头痛,典型偏头痛仅占偏头痛的10%,在头痛发作前有先兆症状,而后出现头痛发作,普通型偏头痛无先兆症状,只有发作性头痛。
1.先兆症状 病人在头痛发作前短暂时间内出现大脑功能失调表现,称为偏头痛先兆症状。最多见是视觉障碍,如有闪光,中心暗点,彩色线条,彩色光圈,黑膝,偏,单盲,象限盲,冒金星,复视,视物倒错,视物变形模糊,管状视野,幻视等。亦可表现精神不振、头昏、头胀、头晕、嗜睡,感觉异常有麻木或麻刺感,或有感觉减退,可有幻听、幻嗅,以及肢体无力、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共济失调等。先兆症状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后症状消失,头痛发作开始。
2.头痛发作症状 先兆症状后迅速出现头痛发作,开始时多为一侧头痛,自额颞部开始出现轻度钝痛,以后逐渐加重,呈搏动性撞击样跳痛或锥钻样痛,后扩展至半侧头部或全部,亦可每次局限一侧,或左右两侧交替出现。病人表现烦躁不安、怕声、怕光,常伴有恶心、呕吐或伴有腹泻等。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出汗、流泪、面部潮红等。轻症数小时或经休息后头痛缓解,严重者头痛持续数日,发作频度不一,可数日或数月一发,长者一年一发。发作的间歇期与常人一般。偏头痛少见类型有儿童偏头痛,主要是儿童期发病,头痛轻微,肠胃症状明显;青春期以后症状和成人相同。腹型偏头痛主要表现周期性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发作持续数小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还有眼肌瘫痪型偏头痛及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等。
(二)体征:
偏头痛多无明显体征, Sehly(1960)报告500例偏头痛中有 18.5%有意识障碍。其发生机理是血管收缩使脑干网状结构缺血,引起上行激活系统的机能障碍。眼肌瘫痪型偏头痛在头痛开始可出现头痛侧眼肌瘫痪;偏瘫型偏头痛,在头痛对侧肢体有不同程度瘫痪;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可表现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等体征。
体检
电诊断 1、脑电图:多数偏头痛病人脑电图无异常所见,少数病人或儿童患者可见慢波、棘波、尖波等放电样改变。 2、视诱发:偏头痛发作时或发作前常有视觉症状,可测出视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脑血流(CBF)测定经SPECT测定在偏头痛的先兆期,可见脑部血流减少或缺血,无先兆者血流无改变,头痛时脑血流量增加。
血液 1、血管活性物质:偏头痛病人先兆期血浆5-羟色胺浓度升高,头痛发作期则下降。 2、血液流变学改变:偏头痛病人头痛先兆期血小板聚集性升高,头痛期血小板聚集性下降,而血小板粘稠性增加。
尿
粪便
脑脊液 偏头痛病人脑脊液多为正常,亦有淋巴细胞增高者。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颞动脉炎
①多发于老年人;②头痛多为局限颞部;③卧位时疼痛加剧,仰头或压迫颈动脉时头痛减轻;④伴有低烧;⑤颞部血管可触及条索粗大动脉,并有压痛;⑥活检可确定诊断。
2、高颅压头痛
①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可伴有呕吐;②清晨起床时头痛明显;③任何使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喷嚏、大便等均使头痛加重;④可伴有脑膜刺激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⑤脑脊液。脑CT检查有相应阳性改变。
3、高血压性头痛
①头痛部位多为枕部、额部;②俯卧或屏气时头痛加重;③血压升高;④降压治疗后头痛缓解。
4、头痛性癫痫
①头痛骤然,持续时间短;②具有突然发作,自行停止,反复发作的特点;③头痛发作后常疲乏入睡;④脑电图可见棘波、尖波、棘-慢波;⑤抗癫痫治疗有效。
5、紧张性头痛
①与精神紧张或特殊职业强迫体位有关;②头颈部肌肉有触痛;③颈部按摩后症状改善;④精神放松或改变环境则头痛好转。
6、神经精神性头痛
①有睡眠不足,失眠、用脑过度等病史;②伴有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疲乏无力等症状;③头痛呈持续性,部位不定;④头痛性质为钝痛;⑤无先兆症状。
7、青光眼性头痛
①突然出现眼胀痛;②伴有视力下降;③伴有结膜充血、瞳孔散大、眼压升高;④脱水治疗头痛消失。
8、屈光不正头痛
①因散光远视、近视等屈光不正引起头痛;②久视后头痛加重,休息后好转;③配带眼镜后症状慢慢消失。
9、副鼻窦炎
①额窦、上颌窦部持续性疼痛;②咳嗽时加重;③流黄鼻涕;④感冒后加重;⑤X光摄片或CT检查可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1.厥头痛:亦以头痛为主,不呈搏动性,一般无先兆症状,表现为全头剧痛,血压显著升高。
2.神劳:为经常性头痛,多不呈发作性,常伴头晕失眠、神疲、健忘等症。
3.面风痛:多见于中年以后,无先兆症状,疾病在面部较明显,常伴面肌痉孪,且有颜面部“扳机点”,若触及时则可诱发面风痛发作。
疗效评定标准 199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
1. 计分法 根据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度的缓解情况计分。
(1)疼痛程度计分:采用目前国际上临床通用的直观模拟标准尺法(VAS);受试者在一支长10cm,一端标“不痛”,另一端标“最痛”的尺子上,指出受试者疼痛程度。计分方法为≤2cm,为1分;>2cm≤4cm者为2分;>4cm而≤6cm者计3分;>6cm而≤8cm计4分;>8cm而≤10cm者计5分。
(2)疼痛时间计分:数分钟到2小时(含2小时)计1分;2小时到6小时(含6小时)计2分;6小时到24小时(含24小时)计3分; 24小时到72小时(含72小时)计4分;> 72小时计5分。
(3)头痛指数:每次发作的疼痛计分乘以每次疼痛持续时间计分之积相加,例如某患者2天内头痛3次,第1次疼痛程度计分为4分,疼痛持续时间计分为1分;第2次疼痛程度计分为3分,持续时间计分2分;第3次疼痛程度计分为2分,疼痛持续时间计分为3分,则头痛指数=4×1+3×2+2×3=16(分)
2.疗效标准: 疗效百分数=(治疗前头痛指数一治疗后头痛指数)/治疗前头痛指数×100%
(1)基本恢复:治疗后观察1年,疗效百分数为90%~100%(含90%);
(2)显效:治疗后观察半年,疗效百分数为55%~90%(含55%,不含90%);
(3)有效:疗效百分数为20%~55%(含20%,不含55%);
(4)无效:疗效百分数为20%以下。
预后 偏头痛一般预后良好,只是少数病人精神紧张、睡眠不佳,经常诱发头痛发作。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偏头痛发作期的病人应保持安静休息,解除心理和精神上的恐惧感,病人在暗淡光线房间里休息,保持适度的睡眠。积极寻找发作诱因以避免诱因引起的头痛发作。对头痛发作较严重的病人除选择药物治疗外,还应给予一般支持疗法。
1、发作期的治疗
(1)麦角胺类制剂:该类药物属血管收缩剂,能阻止去甲肾上腺素(NA)再被摄入体内贮存,使更多NA与α-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引起强有力的持续性血管收缩;另外,麦角胺能抑制5一HT被血小板摄取,防止血中的5一HT含量降低致血管扩张。麦角胺药物是终止一次偏头痛发作最有效的制剂,应早期应用。若头痛已达高峰时才用则无效。① 麦角胺咖啡因片:发作早期立即口服1~2片,待0.5~1小时后仍未控制可再服1~2片,1次头痛发作极量不超过6片,每周不超过12片。半衰期为2~3小时。毒副作用:有少数对麦角胺高度敏感的人,短期中等量服用后出现心肌梗死、脑梗塞、肾动脉狭窄、肢端坏疽、眩晕等。如出现肢端坏疽应立即停服麦角胺,症状不改善病情严重者可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盐酸罂粟碱等。② 双氢麦角胺:作用与麦角胺咖啡因相似,效果更好。剂量为0.2~1.0mg,平均为0.5mg。副作用轻微。③ 酒石酸麦角胺注射液:1支皮下或肌肉注射,用于头痛发作伴有严重呕吐不能口服者。
(2)前列腺素拮抗剂:① 氟灭酸(flufenamic acid):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拮抗剂,可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用量为每次2片,每2小时服1次,每次发作总量不超过6~8片。副作用:有轻度消化不良、血尿、浮肿等。有溃疡病、妊娠、出血倾向病人禁用。② 氯灭酸(clofenami cacid):发作时每2小时服2片,1次发作总用量不超过6~8片。副作用有轻度消化不良。
(3)镇痛剂:①颅痛定:每次60~180mg,每日3~4次,口服或肌注。毒副作用:有嗜睡、眩晕、恶心等。②阿斯匹林:阿斯匹林能在血管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可使色胺酸从血清蛋白的结合 中释放出来。色胺酸是5一HT的前体,因而使5一HT合成增加。用量:每次0.3~0.9g,每日3~4次。副作用有胃疼、呕吐,偶有消化道出血。③ 可待因:每次30~60mg,口服或肌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嗜睡等。
(4)偏头痛状态治疗:偏头痛状态指偏头痛连续发作未缓解者,可静脉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病人因呕吐不能进食,表现有严重脱水者,需住院输液等支持疗法。
2、预防治疗
(1)抗5一HT剂:1)甲基麦角??胺:本药是5一HT的竞争性拮抗剂,能使扩张的头皮动脉内的5一HT的致痛作用减弱,与5一HT受体结合后能模拟5一HT的加强NA对血管收缩作用,使头皮动脉维持收缩状态,本药是预防偏头痛最有效的药物。开始每日lmg,缓慢增加至每天4mg,用药一般不超过6个月。副作用有眩晕、恶心、腹膜后纤维化等。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者禁用。2)苯噻啶(pizotifene):是5一HT的竞争性拮抗剂,能与5一HT竞争特殊的受体,能反馈地激活色氨酸羧化酶或脱羧酶而加速5-HT的形成,增强5一HT对颅外血管的收缩,还能增加其他血管收缩物质的易感性。另外,还有强大的抗组胺作用,并能抑制舒缓激肽对末梢的作用,防止动脉壁的痛阈降低。用量:每次0.5mg 口服,每日3次,1周后可逐渐增加至每次lmg,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6mg,连续服用不超过6个月。副作用有嗜睡,乏力、体重增加等。
(2)β受体阻滞剂:①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可阻断脑血管壁上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防止脑血管扩张。用量:每日lmg/kg,分3次服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倦怠、皮疹、失眠、头晕、低血压、支气管痉挛等。有哮喘、心力衰竭、心脏传导阻滞等病人禁用。②美托洛尔(metoprolol,美多心安):该药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阻止偏头痛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增强,而起预防作用。用量:每次5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8周。
(3)血管张力稳定剂:可乐定(clonidine)又称110降压片。本药有稳定血管张力的作用。用量:每天50~150μg,用药4周~5个月。副作用有困倦、口干、抑郁、瘙痒、便秘等。
(4)抗抑郁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预防偏头痛有显著效果。开始每天用25mg,逐渐增加至每天150mg。副作用有嗜睡、口干、体重增加、便秘、心悸、多汗、低血压等。
(5)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由于能阻止钙离子内流从而抑制脑血管痉孪,此外它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5一HT释放等作用,因而可预防偏头痛的发生。1)氟桂嗪(西比灵):5~10mg/日,每日1次。副作用有嗜睡、疲惫。2)尼莫地平, 20~40mg/次,每日3次。副作用:偶有一过性胃肠道不适、头晕、嗜睡、皮肤瘙痒,反应轻微。严重脑水肿患者禁用。
(6)前列腺素拮抗剂,抑制前列腺素生成物合成及血小板聚集。制剂有:甲氧萘丙酸钠(sodium naproxen),每次275mg,早晚8点口服; tolfenamicacid,每次100mg口服,每日3次; indobufen,每次200mg,每日2次口服。
(7)丙戊酸钠:为抗癫痫药,临床观察对18例严重偏头痛患者的治疗随访有效率高达94%,对普通型和典型偏头痛的预防效果无区别。开始服用丙戊酸钠1200mg/日,分早晚2次口服,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血浆浓度维持在700μmol/L,可获得最佳疗效。
中医治疗 (一)辨证治疗:
1、风寒阻络: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为风寒头痛之要药;羌活荆芥防风白芷细辛、辛温散寒,疏风止痛;薄荷清头目;甘草调和诸药;以清茶调服。取茶叶清上降下之性,以监制诸药过于温燥及升散,使升中有降。诸药合用,共奏疏风寒之邪、止头痛之功。
2、风热头痛: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方中石膏清热泻火;菊花疏风清热;川芎、白芷、藁本上行直达头目,祛风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止头痛之功。
3、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石决明镇风阳之上亢;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牛膝引热下行;山栀黄芩苦泄肝胆之邪火;茯神宁心安神。如肝火偏亢、口苦胁痛龙胆草、夏枯草以清肝泻火。
4、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山萸肉酸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萸肉泻肝火;茯苓配山药则渗脾湿;加川芎、赤芍元胡等活血化瘀,通络行气止痛。全方共奏滋补肝肾、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5、痰浊上蒙:
治法: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中半夏、茯苓、桔红、白术、生健脾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媳风;蒺蔓荆子祛风止痛;厚朴枳壳降逆和中。若口苦,大便不通加黄芩、枳实
6、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方中当归生地养血活血: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柴胡、枳实、桔梗,甘草理气调中,牛膝祛瘀而通血脉。痛剧者加全蝎蜈蚣等通络止痛。
7、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八珍汤加味。方中人参(或党参)补中益气、扶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以资运化;茯苓渗湿,辅白术健脾;熟地滋阴补血,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川芎行气活血止痛;生姜大枣和胃,调和气血,人参益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气血双补之功。
(二)单方、验方:
① 川芎15g、菊花15g,水煎服,用于风热头痛。② 川芎15g、细辛3g,水煎服,用于风寒头痛。③ 川芎15g、天麻10g,水煎服,用于阳亢头痛。④ 川芎15g、当归10g,水煎服,用于血虚头痛。⑤ 全蝎、地龙、甘草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3g,口服,每日2次,用于顽固性头痛。
(三)其他:
1、鼻孔粘膜给药:① 全蝎一只、冰片0.3g、大黄1.5g,共研细末,头痛时取少许,右侧头痛塞左鼻孔,左侧头痛塞右鼻孔。② 荜拔15g,研细末,每次取少许,鼻嗅,左侧头痛右鼻孔嗅,右侧头痛左鼻孔嗅,每日嗅5~6次。不痛时减少嗅次数,一个月后停嗅。
2、外敷:① 附子3g研细末,葱白15g与白附子末捣成泥状,取黄豆粒大,贴敷痛侧太阳穴处,1小时取下。② 蓖麻子仁10个、乳香适量,共捣为饼,贴太阳穴处。
(一)辨证论治:
1.风寒犯头证:时发头痛,恶寒风,无汗,口不渴,面白,苔薄白,脉浮紧。祛风通络、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加减。
2.风热犯头证:头痛,甚则如劈,发热恶风,口渴,面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辛凉解表、清热止痛。芎芷石膏汤加减。
3.痰浊犯头证:头痛头重,眩晕,胸闷恶心,咯痰,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祛痰化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瘀血犯头证:头痛时作,痛如锥刺,痛有定处,寐差多梦,舌质紫晴,脉弦涩。化瘀止痛。通窍活血汤加减。
5.肝火犯头痛: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干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药 1、复方羊角冲剂:1次1袋,1日2次,用于风寒头痛。
2、正天丸:1次1袋,一日2次,用于血瘀,风寒头痛。
3、镇脑宁:一次2粒,一日2次,用于阳亢头痛。
4、清眩丸:一次4片,一日2次,用于风热头痛。
5、杞菊地黄丸:一次6g,一日2次,用于肝肾阴虚头痛。
针灸 1、体针 取风池、太阳、头维、合谷、大冲,隔日1次,2周为1疗程。
2、耳针 取额、太阳、枕、神门、皮质下、脑干等为主穴,颈、心、肝、交感、耳尖、肾为配穴。每次取穴5~6个,中强刺激,两耳交替用,5次为1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偏头痛是一慢性发作性疾病,发作期中医药治疗多能缓解。头痛缓解期可服中药,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无论发作期或缓解期用中医药治疗均需辨证论治,方可取得明显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1.合理作息制度,劳逸结合;避免可诱使发作的药物和食物,调达情志,戒禁烟酒。
2.体针疗法:取穴大柱、阳白、风池、太阳、外关、临泣、肩井、丘墟、至阳、灵台等,3~5穴/次,泻法。
3:单方验方:
(1)细辛、徐长卿、川芎各9g,蜈蚣、山奈各6g,冰片0.5g,共研细未,以布包药未少许,塞人鼻孔,左侧头痛塞右鼻,右侧头痛塞左鼻,痛止即取出。
(2)正天丸,2片/次,2次/日,口服。
(3)止痉散1.5g/次,2次/日,口服。
4,西医西药:首选麦角胺制剂,如麦角胺咖啡因麦角新碱、麦角酰胺等;其他药物尚可用心得安、阿米替林、氯压定等和钙通道阻滞剂,如西比林等。
护理
康复
预防 应向病人做思想工作,使病人对偏头痛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有发作先兆表现或预感要及时服药。
历史考证 偏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如《素问·奇病论》载:“……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新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素问·五脏生成篇》载“头痛巅疾,下虚上实”。《养生方·头痛论治》有“凡头痛者,血气是虚,风、寒、暑、湿之邪伤于阳经,伏留不去者,名曰厥头痛”之说等,对头痛的病因,多有论述。
偏头风之病名见《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亦名偏头痛,见《名医类案·首风》。《丹溪心法》曰:“偏头痛者,头半边痛者是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