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猪呼吸道疾病的种类、病因、鉴别诊断与防制猪病治疗诊断治疗预防
    

猪病治疗:猪呼吸道疾病的种类、病因、鉴别诊断与防制

猪呼吸道疾病的种类、病因、鉴别诊断与防制

感谢大夫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防治


-----
目前,猪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我国许多规模化猪场和农村养猪大户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他们所饲养的猪大多都遭受着呼吸系统疾病的侵害,这些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等。这些疾病在临床症状上易于被混淆,诊疗不当常导致猪的大批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现阶段,这些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测,而在基层实际临床防治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很难以做到这一点。为此,我们根据这些疾病特定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简述这些疾病的种类、病因、鉴别要点和综合防治方法。 1 猪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   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等;   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   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2 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 2.1 传染性  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向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蓝耳病的病毒可通过精液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等经空气传播。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2 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  周边地区有屠宰场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和血液中有害成分增加,导致肺充血、淤血、炎症。饲养密度大、转群等应激因素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引起呼吸道炎症。   有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处理不当,常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2.3 饲养管理水平  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外引种猪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或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   近年来,养猪业发展迅猛,猪种流动频繁,加上有些猪场饲养管理不当,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明显增多,如猪断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等,在同一病猪体内可分离到多种细菌和病毒,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常使临床症状更加复杂,这就给诊断和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经研究证明:多种病原间相互作用,往往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病原为钥匙病原,率先通过降低宿主局部或全身的防御机制而使其它病原相继侵袭感染。如猪肺炎支原体、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蓝耳病)、猪的Ⅱ型圆环病毒被认为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钥匙病。因此,在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时,首先要对钥匙病进行有效控制,尤其是要搞好猪肺炎支原体和蓝耳病的控制,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才有可能相应减少。   除上述原因外,遗传因素、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营养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3 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要点与治疗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3.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该病俗称“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传播迅速,危害广泛,造成的损失严重。该病自1987年在美国和1990年在欧洲先后被发现以来,现已传遍所有的养猪国家。1995年在我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地区已查出有本病存在,1997年在全国各地普查出不同程度的阳性率。目前全国阳性率35.85%,山东阳性率26.27%。 3.1.1 临床症状  公猪表现厌食,精神差,性欲减退、精液质量下降。母猪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产后发情推迟,甚至不发情;怀孕母猪前期流产,后期产木乃伊胎和弱仔;产的弱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几天内死亡。母猪发病本身呈良性经过,很少死亡。断乳前后的仔猪最易感染。感染后体温升高,呼吸严重困难,呈腹式呼吸;眼球突出,眼睑发青,耳尖边缘呈紫色,肌肉震颤,共济失调。有些仔猪呈“八字形”呆立,鼻有分泌物,渐进性消瘦,少部分仔猪皮肤发紫,死亡率高达80%—100%。育肥猪体温突然升高41℃上下,食欲减少或废绝,多数皮肤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明显,眼结膜水肿,潮红,极少数两耳发蓝或发紫。10天左右能自愈,很少死亡,但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 3.1.2 剖检  可见下颌、颈、腋下、眼结膜及后肢内侧水肿;胸腔有淡黄色清亮液体;心包积液,心肌变软;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脾呈紫色,脾头肿大,切面增生。 3.1.3 防治 3.1.3.1 疫苗预防  受本病威胁和流行地区,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或上海奉县兽医站生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将每瓶疫苗用专用稀释剂稀释到25ml,在耳后肌肉注射,种猪在配种前每头注射2ml,育成猪每头2ml,仔猪每头1ml。 3.1.3.2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可用30%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控制体温升高;可用磺胺类药和恩诺沙星抗菌消炎,防治继发感染;可用卡那霉素、地塞米松消除肺部炎症,解除呼吸困难。 3.2 猪伪狂犬病  该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又名猪疱疹病毒I型)所引起的猪的一种发病急、传播迅速的烈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它季节也有发生,这是因为低温有利于病毒的存活。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对生产危害较大。3.2.1 临床症状  1~20日龄的新生哺乳仔猪最易感染,体温升到41~42.5℃,运动不协调,全身发抖,爬在地上口吐白沫,腹泻,痉挛抽搐,同窝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21日龄以上及3~4个月龄幼猪患本病时,体温也升高、且稽留,呼吸困难,状如狂犬病,但不攻击人畜,只在垫草上乱钻,间或跳墙,前撞后冲,或转圈;唇肌、耳肌及四肢肌肉麻痹,不能吞咽,声音嘶哑或发出尖叫声,一般于病后4~6 d死亡。4个月以上的育成猪发生本病时,仅见打喷嚏、咳嗽及体温升高等轻微症状,不采用药物治疗,一般经过4~5 d能自愈。公猪感染后可引起睾丸鞘膜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母猪患本病时,伴发便秘、厌食、眼睑水肿,呼吸困难;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爆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秋季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耽误了整个配种期。自愈后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也有超过预产期2l d的才产出弱仔。 3.2.2 剖检  肺部暗红色;胃底部粘膜有炎症;脾脏肿胀、充血、出血;肝暗紫色,胆囊肿大1—2倍;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脑膜明显充血。 3.2.3 防治 3.2.3.1 疫苗预防  在疫区、疫点及受威胁区,使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紧急接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暴发和流行。使用时每瓶疫苗用生理盐水40 ml稀释,肌肉注射,乳猪每头0.5 ml,断乳仔猪每头1 ml,成年猪每头2 ml。生产母猪于每次配种前接种为宜,其所产乳猪通过吮吸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可不接种疫苗,但待断奶后仔猪需再次接种,每头1ml。 3.2.3.2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可试用刺激疗法,即皮下注射枸椽酸钠马血或猪血(3%枸豫酸纳1份加马血或猪血3份),每头猪用量是:15日龄以内乳猪10~15 ml,16~30日龄16~20ml,31~60日龄21~25ml,2个月龄以上3l~40ml。另外,采用磺胺类药和抗菌素治疗可防治细菌性继发感染。 3.3 猪气喘病  该病又名猪霉形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病率一般在50%左右,在国内部分省、市猪场检查,阳性率在30%~50%。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率下降12%,饲料利用降低20%。在一般情况下,本病的死亡率不高;但是流行爆发的早期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猪只抵抗力降低,继发性病原体感染也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给发展养猪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3.3.1 临床症状  体温、食欲通常无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咳嗽和气喘。咳嗽在早晚或吃食明显,呈连咳,呼吸增数,后变慢而加深。全身皮肤苍白,病猪贫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寒冷、多雨、潮湿或气温骤变时,猪群发病率上升。尤其通风不良,潮湿和拥挤的猪舍,最易发病和流行。 3.3.2 剖检  病变特征是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前缘呈“肉样”实变。病变部切面湿润而致密,常从小支气管流出微浑浊灰白色带泡沫的浆性或粘性液体,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情加重,病变部的颜色变深,呈淡紫色或灰白色带泡沫的浆性或粘性液体,半透明的程度减轻,坚韧度增加,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恢复期,病变逐渐消散,肺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硬化,表面下陷,其周围肺组织膨胀不全。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湿润,有时边缘轻度充血。肺部病变的组织学检查可见典型的支气管肺炎变化。小支气管周围的肺泡扩大,泡腔内充满多量的炎性渗出物。并有多数的小病灶融合成大片实变区。 3.3.3 防治 3.3.3.1 疫苗预防  用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研制的猪气喘病无细胞培养168弱毒冻干苗(每瓶疫苗用20 ml生理盐水稀释),在猪左侧第6肋骨至肩甲骨后缘部位,刺透胸壁,仔猪每头注射1ml,仔猪首免时间是10~15日龄,二免于40~45日龄;公、母猪每头2 ml,母猪于怀孕2个月内接种,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1次。 3.3.3.2 药物治疗 采用由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提供的治喘灵或息喘平进行治疗。治喘灵的用法及用量:颈部两侧分点深部肌肉注射,每5 d注射1次,一般1~2次,重症3次。息喘平的用法及用量:按0.1 ml/kg体重肌肉注射,l~2 d1次,注射2次。 3.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该病是近十几年来才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病,病原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当前危害集约化猪场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3.4.1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精神沉郁,食欲减少;随后呼吸次数增加,并以腹式呼吸为主,特别是起卧或运动时表现最为明显;鼻孔中流出血液和粘液,并带有泡沫,有时呈犬坐姿势;体温41—42℃,耳、腹部皮肤和粘膜暗红。严重病例食欲废绝,呼吸极度困难,气喘、阵发性咳嗽,卧地不起,2—3天内死亡。3.4.2 剖检  皮肤、粘膜发紫;胸腔内有纤维索性渗出物,血液暗红色,凝固不良;胸腔、肺和胸膜及3.4.3 防治 3.4.3.1 疫苗预防 采用湖北省农科院牧医所生产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活疫苗预防接种,怀孕母猪按预产期推算,在产前1个月耳根部皮下注射2 ml,其所产仔猪通过吮吸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可不接种疫苗,但待50日龄时需再次接种1 ml。如果母猪没有注射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仔猪30日龄时每头耳后皮下注射1 ml,隔8 d再注射1次。 3.4.3.2 药物治疗  同场的猪全部投药。在猪的基础日粮中按说明书的剂量,添加庆大霉素原粉和在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原粉,连续6~7 d;同时按每50 kg体重分别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l0 ml,2.5%恩诺沙星注射液l0 ml,连续3~4 d。 3.5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该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猪的鼻腔内感染症。传染性强,患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其危害主要是降低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3.5.1 临床症状  病初打喷嚏,咳嗽,呼吸有鼾声,鼻腔流出透明粘性至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鼻孔发痒,摇头不安,用鼻掘地,或用前肢抓鼻孔,或在硬物上磨擦。后期,鼻镜周围的皮肤发生皱褶,鼻甲骨萎缩,使鼻腔弯向一侧,两侧鼻孔大小不一。 3.5.2 剖检  剖检可见鼻甲骨萎缩,鼻甲骨与鼻中隔失去原形,有的完全消失。 3.5.3 防治 3.5.3.1 疫苗预防  选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油佐剂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注射,母猪于产前4周注射,每头2 ml;新引进未经本疫苗免疫接种的后备母猪应立即接种,每头1 ml。仔猪生后1周龄每头0.2 ml(未经本疫苗免疫的母猪所生),4周龄时每头0.5 ml,8周龄时每头0.5 ml。种公猪每年2次,每头每次注射2 ml。 3.5.3.2 药物治疗  对可疑病猪和假定健康猪,投服阿散酸(对氨基苯砷酸),按每1 kg饲料添加80 mg的比例,混合拌料均匀,现配现用,日服3次,连续5~6 d。将出现临床症的病猪隔离治疗,按规定剂量交替使用先锋霉素和林可霉素肌肉注射,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5~6 d。 3.6  猪链球菌病  该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猪的多种链球菌病。在猪常发生化脓性淋巴结炎、败血症、脑膜脑炎及关节炎。其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以E群引起淋巴结脓肿最多常见,流行最广。以C群引起败血性链球菌危害最大,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对养猪业的发展威胁较大。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仔猪和成年猪均有易感性,以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多为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其次为中猪和怀孕母猪,以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病猪、临床康复猪和健康猪均可带菌,当它们互相接触,可通过口、鼻、皮肤伤口而传染。 3.6.1 临床症状  败血症型最急性病例,往往头晚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已死亡;一般病例,体温41~42.5℃,但此时有的猪还有食欲,很容易被忽视。病情较重的猪,呼吸促迫,咳嗽,叫声嘶哑,嘴角有白泡沫,流浆液性鼻液;眼结膜潮红,有脓性分泌物;关节肿胀,热痛,曲屈困难;四肢、耳末稍及腹部皮肤有出血斑;血尿,粪便干硬附有粘膜、粘液。脑膜脑炎型病初体温升高,不食,便秘,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汁。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转圈,空嚼,磨牙,仰卧于地,四肢游泳状划动,甚至昏迷不醒。部分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病程1~2 d。死后剖检,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浑浊,增量,有多量的白细胞,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 3.6.2 病理变化 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猪皮剥离后,可见全身肌肉似煮熟样。肺充血、出血肿胀,表面有纤维蛋白附着。全身淋巴结肿大呈紫黑色;肾脏表面多为灰褐色,有出血点。肝脏肿大,表面有纤维附着物;胆囊充满胆汁。 3.6.3 防治 3.6.3.1 疫苗预防  采用广东生物制品厂生产的猪链球菌病活疫苗,按瓶签注明的头剂量,每头份加1ml铝胺盐水稀释液稀释,每头皮下注射1ml,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为保证免疫效果,注苗前后10 d不饲喂或注射抗菌素药物,确因需要使用这些药物的,在停药10 d后,再用疫苗免疫1次。 3.6.3.2 药物治疗  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首次用的抗菌素剂量比常规用的剂量要大2~3倍,待体温、食欲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3 d,以免复发。对尚未表现临床症状的同栏、同群猪,按常规剂量逐头用抗菌素治疗,连续2~3 d。 3.7 猪肺疫  该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可对养猪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3.7.1 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但少有超过41.5℃的;咳嗽,常由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呼吸促迫,呈犬坐姿势;颈部的咽喉区域常肿胀,可见该处高热红肿;耳、颈及腋部皮肤有出血点,按之不退色。3.7.2 病理剖检  剖检可见肺呈纤维素性肺炎变化,切面呈大理石样。 3.7.3 防治 3.7.3.1 疫苗预防  选用广东生物制品厂生产的猪巴氏杆菌活疫苗,按瓶签注明的头份,每头份加1ml铝胺盐水稀释液,每头皮下或肌肉注射1 ml,免疫期为6个月。为保证免疫效果,注苗前后10 d不饲喂或注射抗菌素药物,确因需要使用的,在停药10 d后,再免1次。 3.7.3.2 药物治疗  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交替使用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4~5 d,同时加注退热药。对同群、同栏尚未表现临床症状的假定健康猪,在日粮中添加环丙沙星原粉和在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原粉,连续4~5 d,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蔓延。 3.8  猪流行性感冒  该病是由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呼吸器官传染病,多发生在冬季或春季,气候变化是主要诱因。常突然发病,可波及全群。体温40.3~41.5℃,不食,精神高度沉郁,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咳嗽,眼鼻流出黏液样分泌物。肌肉变硬,触摸似有疼痛。同场的成年猪中,发病率很高,几乎达100%,但病死率低,一般只有2%~3%。 3.8.1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并迅速蔓延全场。体温41~42.5℃,呼吸困难,呼吸和心跳次数增加,最后严重气喘,呈腹式呼吸;食欲废绝,四肢乏力,喜卧懒走;眼结膜潮红,眼分泌物粘染眼睑,眼角有黑眼屎;阵发性咳嗽,打喷嚏;大便干燥、秘结,尿少、发黄。 3.8.2 剖检  鼻、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呈紫红色,似鲜牛肉样;淋巴结肿大、充血性炎症。3.8.3 治疗  当前尚无疫苗预防本病。用药物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手段,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吗啉双胍粉(病毒灵)和在饮水中添加恩诺沙星原粉;同时使用5%病毒灵注射液、30%安乃近注射液和2.5%恩诺沙星注射液分别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4~5 d,一般可痊愈。4 综合防治措施   生产中应尽可能地消除整个猪群中病原,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4.1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4.1.1 健康猪群的建立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无论是从国外直接引种,还是从国内引种或引进精液,都应确保从非疫区、健康猪场引进,对某些特定病原最好提前进行血检,经隔离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场。采取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或淘汰血清阳性猪,早期断奶,不同年龄猪群严格隔离等措施从猪群中消除病原。 4.1.2 环境控制:对于设计规模较大、饲养数量较多的猪场,应考虑建立多个生产线或分场,并确保生产线或分场间的距离在500米以上,以防进行交叉传播。   种猪场选址要远离养殖场、屠宰加工厂,排污方便,避风向阳,最好有自然隔离带。猪场布局合理,生活区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从上风向到下风向,各生产车间依次为配种舍、妊娠舍、产仔舍、育成舍、育肥舍、出猪台,避免各猪群间交叉感染。   控制好猪舍小环境气候,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可以采用喷雾降温、水帘降温等;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可以采用暖风炉供暖、暖气管道供暖等。处理好通风换气与温湿度的矛盾。适度控制饲养密度,减少交叉哺乳。做好卫生清扫工作,保持猪舍整洁干净。定期灭鼠灭蚊蝇,定期驱虫,严禁在场内饲养其它动物。注意净化传染病,妥善处理好病死猪。 4.1.3 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根据猪场生产要求,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为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对消毒药产生耐药性,应经常更换消毒药的种类,同时应考虑不同病原对消毒剂的敏感性。 4.2  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猪场禁止一切外来人员参观,减少人流物流。饲养人员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次数,禁止串舍串栋和借用生产工具。 4.3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利用实验室常年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监测,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4 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 4.4.1 加强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最大限度地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抵抗能力。 4.4.2 从仔猪、保育、育成、育肥到出栏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在每批猪转出或出栏后必须对猪舍按消毒程序严格消毒。研究表明:应用全进全出饲养技术,可以切断多种疾病在猪群间的传播,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4.4.3 均衡的营养水平对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十分重要,因此,要配制满足适合各阶段猪群营养需要的全价饲料。同时注意饲料的保存条件,避免饲喂腐败发霉变质的饲料,霉菌毒素会造成猪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下降。所以,饲料厂应严格监督饲料原料质量,猪场工人每天都应检查饲槽中残留的饲料并及时清除,防止霉烂变质。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因为有资料表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强畜禽机体抵抗力,防治猪霉形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4.4.4 母猪在分娩前后各1周,每吨饲料添加80%支原净125 g、15%的金霉素2.5 kg、阿莫西林150 g,连续饲喂2周。临产母猪上栏时,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百菌消,进行严格冲洗消毒,严防由母猪体表携带病菌进入分娩舍。 4.4.5 尽量减少单元间哺乳仔猪的并窝和寄养,如果需要并窝和寄养,一定要在24 h内进行,防止交叉感染。 4.4.6 预防仔猪腹泻,避免发生肠炎等胃肠疾病,这些疾病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加大某些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机会。在仔猪去势和断奶前后3 d,避免注射各种疫苗。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注射疫苗时要轻抓轻放,减少一切应激因素。 4.4.7 每批仔猪转群后一周开始使用仔猪料。做好断奶猪与育成猪的饲料过渡,以减少饲料应激。一般需要7天时间,乳猪料和仔猪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逐步过渡,对于弱小仔猪可适当延长乳猪料的饲喂时间。 4.4.8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仍然是目前防治猪的呼吸道疾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比如预防和治疗支原体肺炎可选用其双相(水包油包水)油乳剂灭活苗,效果不错。 4.5  发病猪群的治疗 4.5.1 有些呼吸道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但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措施来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和进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4.5.2 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经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要及时淘汰,妥善处理。 4.5.3 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加康、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选用单一药品或联合用药。注意: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应严格执行药物的休药期,以防药物在体内残留。 4.5.4 对于由肺丝虫、蛔虫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可在饲料中添加虫力黑、伊维菌素粉剂,连喂1周。连续2周饲喂,间隔7~10 d。  综上所述,猪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因素十分复杂,种类较多,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发生疾病时,有条件最好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做药敏实验,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只有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长期坚持下去,才能降低疾病带来的损失,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

做好疫苗接种
-----

做好免疫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