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黄帝内经 77 上课笔记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教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教授                                       我们继续讲《上古天真论》,267页。四种养生之人,第三,也就是,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教授


我们继续讲《上古天真论》,267页。四种养生之人,第三,也就是,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从养生的水平上看,这是第三等,当然这四等人都是很高尚的养生家,第一是真人,第二是至人,至人也归于真人,第三,所谓其次,有圣人,www.med126.com其实圣人也是很了不起的人,是在理论上创造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同时在作为上又有很大的创造,这叫圣人。理论上创造了很大的理论,行为上又做了很大的贡献。当然这里主要是讲的养生问题。

处天地之和,和就是天地之和气,和气是指的淳朴、敦厚的,那种自然之气,作为天地之和气。处天地之和,就是置身于天地的和气之中,就是把自己和自然界的淳朴、敦厚之气融合在一起。融为一体,就是把自身和自然界之气融为一体。

从八风之理,八风是东西南北四方再加上四羽,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方、四羽,所谓八方。八方之风,叫“八风”。之理就是正理,八风之正理,也就是正常的气候变化。所以要顺从八风之理。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这样的圣人在养生方面,他适应世俗之间的那些嗜欲,世俗之间有很多的嗜欲,这个欲望,那个嗜好,圣人能够适应那种环境,“适嗜欲于世俗之间”

无恚嗔之心,就是世俗上,其实有很多的嗜欲不是好的。圣人不是学习他们,但是只是看见他们对自己,没有什么引起烦恼。他这话就说清了没有烦恼的意思。无恚嗔之心,“恚”是恨、是怒这样两个意思,就是在世俗之间,尽管有很多的不良的嗜欲,但是圣人看在眼里头,并没有产生恨、怒,“嗔”也是小怒,所以无恚嗔之心,对那些东西看在眼里头,在心里头不产生什么反应。生气,发怒,甚至于觉得很愤恨,对他的心没有产生这样的影响。

行不欲离于世,他的行为,他的活动,他并不是说要脱离开世俗,不欲离于世,并不脱离世俗,

被服章,这三个字,教材有注释,看来是衍文,

举不欲观于俗,但是他的举动、他的作为,他不仿效世俗,不是看别人怎么着,我也怎么着,我还是按我自己养生之道的方法行事。尽管世俗有很多的嗜欲,很多的行为,圣人虽然看到了,但是既不往心里头去,不产生愤恨、恼怒的这个心理,也不学习他们那些东西。但是也并不想离开这个世俗,我要到深山老林,我要脱离这个环境。我找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环境去吧。他并不是这样。他自己的行为,也不仿效那些世俗上的那些东西。所以举不欲观于俗,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在外边形体上没有过分的劳累,再说本篇开头讲了,如果是精神很专直的话,他也可以形劳而不倦。所以“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下边就说的内无思想之患,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他还有什么思想之患呢?恬愉,恬淡,就是安静。愉是高兴。为自己的任务,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是心情恬淡、心情愉快。心情舒畅。他以这个为他的任务。以自得为功,自己感到自己的成绩不错,这种练习的方法,自觉得很自然。 就是说没有过分的追求,没有嗜欲无穷,孜孜以求,不是那样一些。那是一种心态上的养生。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主要是一种心态上的养生。因为内无思想之患,下边接下来,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其实都在解释“无思想之患”的具体内容。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形体也不败坏,敝就是败坏,因为没有不适当的嗜欲,又没有过分的劳累,所以形体不敝,由于他能够精神守于内,无思想之患,恬愉为务,自得为功,所以他也能够精神不散。精神不散,形体不敝,就是在前边养生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这点。

亦可以百数,说这样的圣人养生的话,也可以达到百数,超过百岁。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其次有贤人者,再一等人,叫做贤人,同样是养生当中有很大成就的人,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这个贤人与圣人,又差一点,是说他的行为符合道德,他的行为、他的作为符合道德,同时他的作为也有很大的收获,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这就是养生以天地为法,以土地阴阳为法,或者效法天地,以土地的运行,阴阳变化为自己养生之法则。“象似日月”,“象”还是取法的意思,我们讲阴阳应象,从象上,取象,象似日月,还是按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日月星辰来调整自己。象似日月,下边接着是,

辩列星辰,“辩列”就是指有推部的意思。星辰有运转,星辰有它正常的运行,要认识到日月星辰运行规律,那就是天体的,天象的问题了。推步星辰的变化、运行。这还是用来养生。取法日月的,还是推步星辰。这都是用来养生的。根据日月星辰的转移,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来养生。

逆从阴阳,那当然就“从阴阳”,顺从阴阳,这是偏义复词。顺从阴阳。

分别四时,春夏秋冬四时,阴阳有不同,有升降出入的区别。

将从上古合同于道,,这个“将”是随的意思,随从,也随从着上古圣人那样,合于养生之道。就说也能符合养生之道。将是随的意思。随从上古的圣人那样,而符合养生之道。也就是说贤人,上边所说的贤人的养生方法,也符合上古的养生之道。

亦可使益寿,它可以使寿命延长,

而有极时,那也就是“度百岁乃去”。不是像圣人那样“无有终时”。这是“益寿”是可以益寿,延长寿命。但是有“极时”。也“度百岁乃去”。

这一段养生水平不同,结果也有差别,举了这样四种养生有高尚道德水平,和养生水平的人。这一段讲完之后,这一篇我们就讲完了。

【理论阐释】

《内经》养生思想于道家

268页。其实这里就是说,从《内经》的现在文字看,养生方面的阐述。和道家的思想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或者说《内经》的学术思想,在养生这方面受道家的思想影响比较大,这里边固然是在成书年代时候,可能有道家思想,本身就影响了《内经》。在唐代王冰整理《素问》的时候,王冰本身就是道家,所以他又把这个思想,可能又贯穿进去一些。我在讲这一篇的时候,曾经提过,这一篇在别的版本,在全元起本上并不在第一篇,王冰在整理《内经》的时候,整理《素问》的时候,他把它挪到第一篇,为什么?这一篇就是养生,道家。王冰就是道家,他就重视养生。当然重视养生这观点是不错的。我们就从学术的渊源上,篇目的前后次序上,王冰把它挪到第一篇,看来就是他非常强调养生的问题。

我们在理论阐释里提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诸子中重要的学术派别。《史记》称之为“道德家”。《汉书》始称为道家。本节“德”“道”源于《老子》,“真人”、“至人”首见于《庄子》,老、庄嘛,都道家。 精气,守神、积精全神等,均系道家的习用术语。所以从《内经》的语言文字,和道家的语言文字上看,就有很多就是从这样养生这一篇来看的话,就有很多相似的东西。其中的“美其食、任期服,乐其俗”,极似《老子。八十章》之文。对,《老子。道德经。八十章》这几句话是这么说的,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安其居,我们现在的安居乐业,安居是那儿来的。现在不是好多城市建安居工程吗?这“安居”一词还是有出处。《道德经。八十章》它的话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你看,和我们本篇的“美其食、任期服,乐其俗”是极相似。意思也相同,文字也很相似。因此,我们说《内经》与道家的渊源关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了,在养生思想方面受道家影响极深。加上道家人物王冰的编次注释《素问》,更显得十分突出了。

下边还分了几点来说,

  1. 养生观上,道法自然,养生要法于道,法于自然,强调自然。
  2. 养生原则上,道法清静。本篇也讲的“恬淡虚无”,这些都是清静无为。
  3. 养生方法上,重视“术数”,“和于术数”嘛,本段第一个养生不是讲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道家也很重视“术数”,养生的技术。同时又提出来,在养生术数方面,《庄子》上记了不少,比如“心斋、坐忘、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等等。那都是术数,它有动作的。除了调整呼吸,也还有点肢体动作。我们现在一些动功,也是有些运动。有规律的运动。但是有一些气功,我又涉及到这了,因为有些同事可能还练过气功,有的练功,前些年有一种功叫做什么功来着,反正运动,他一开始就让你运动,老师没讲清楚,有的运动过火了,再也收不住了,这就出了毛病了。就走火了,也是这个运动就是不妥当。所以说了,上次我讲课曾经提到,要想练习什么,一定要找一个比较好的老师来教。所谓好的老师,就是真的懂得气功原理,最关键的是懂得“恬淡虚无”的老师来教。你别追求什么,还追求什么动,说我要飞了,外要翔了,飞翔,好吧,飞得满院子跑,站也站不住了,只好送精神病院,这可我见过若干个,所以老师在教功的时候,应该首先教给学生怎么练,还要教给学生怎么收,得收住。之追求新鲜,好玩似的,那不行。所以人家这个练,道家的练法有自己的练法,有自己的收法。不要自己看著书自己练,自己看书练,我见到的,走火的多。见到过。所以从《内经》和《道德经》比较来看,或者《庄子》比较来看,从养生学术思想上,养生方法上,那有很多的相关,或者很多的相似。换句话说,《内经》养生思想与道家思想渊源极深。

第二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这一篇我们教材是作了节选,只选了这么两段。在《素问》的里边,《四气调神大论》也是第二篇,《生气通天论》在第三篇。《生气通天论》我们讲过了。四气调神,第一是“上古天真”,养神。第二,“四气调神”还是养神。所以看《素问》对养神问题非常的重视。

《四气调神大论》的题目,篇名的解释问题,四气就是四时之气,春夏秋冬之气,调就是调摄、就是协调,神就是精神意志。《四气调神大论》这样题目就讲得很清楚了。从内容上,它是概括的内容,是讲四时。根据四时之气来调摄精神意志。使人的精神意志和四时阴阳之气,相应,相协调。这说的是调神志,精神意志。其实从文字数量上看,更重要、更多的是调形体。换句话说,可不是字数多就是重要,字数少就不重要。虽然调神的话可能相对比较少,但是它叫“调神”,从题目上也可以看出来,《内经》的养生重视精神调养。形体要不要调养,当然要调养。但是把精神的调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先看第一段,我读一遍。这一段内容是文字写得很漂亮。意思也很准确。有兴趣的话,应该背下来。没兴趣的话,一些重要词必须会解释,因为说文字也很漂亮,有很多就也很有韵调,所以应该说容易背。说我就是不会背,那好,不会背,你就把重要词都理解好,会自己表达。背下来也得会表达,用自己的话表达。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养生要领问题。因此,这一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季养生的原则。

春三月,此谓发陈,正月、二月、三月,所谓“春三月”,给它概括一个词,“发陈”,用发陈这个词,来概括正月、二月、三月,这个春三月的气象。发是启发,陈就是故,故旧,陈旧。“发陈”就是推陈出新的意思。因此“发陈”这个词,本义是推陈出新的意思,“春三月”在一年之中为一年之首。四季之首,有少阳生发之性。所以用“发陈”这个词来形容它。春三月有什么性质呢?说是四季之首,生发,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天地自然都在那里上升,都在这升发,说天地俱生,都在出生。万物以荣,世间的一切事物,特别是那些动植物,有生命之物,那是欣欣向荣。为什么呢?接受了天地阴阳生发上升之势之气,少阳生发之气。所以万物随之而欣欣向荣。这是天地之象。人应该怎么办呢?养生应该如何做?这提到了,说是从原则上提出来,要

夜卧早起,晚睡早起。因为春天是生发之气,人也要生发,不要太懒惰。让气血活动开,所以要晚卧早起,多活动一些,不要懒惰。下边解释起床之后,要

广步于庭,广步就是缓步,松缓,广是松缓而广大。放松的形体在庭院当中活动,步是指的走路,走叫做步,那么这里是指的形体的活动,为什么早起要在庭院当中活动呢?这使生阳之气能够生发起来。所以要运动生阳之气。自然界的阳气也在上升,人体怎么适应自然界呢?要夜卧早起,起来之后,要放松形体,在院子里面去活动。使人体的阳气也开始运动起来,要注意

被发缓形,被发缓形的意思还是要放松自己。古人的头发要梳起来,早晨起来不要梳得紧紧的,要放松。形体放松。缓形,就是不要穿着紧绷绷的衣裳。要使形体松缓下来。所以看来现在有人练武术的穿着灯笼裤,那灯笼裤确实不约束着形体。如果穿着牛仔裤去练武功,那保证练不了。而且不是练不了,对形体就是个约束。对生长不利。反正从春季养生看,是绝对不利,从现在看真的也不太有利。把身子兜得紧紧的,表示出了线条美,也许那叫美,但是在我看来也不利养生之道。起码早晨锻炼你穿那个不行,被发缓形,就是要松缓自己。也是有利于阳气上升。那不说了吗?为什么要这样做呀?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关键是说,要

以使志生,使自己的神志、精神意识也开始生发。这样的话,才有利有人的生长健康。如果从工作上来说,从学习,从事业上来说,也利于你的思路的开启。要产生很多新的思路,好的想法。那都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容易产生。这是以使志生。下边是一种心态问题。要

生而勿杀,有上升之势的东西,不要去消灭它,不要去杀害它,这不管事你看到外界的事物,还是自己脑子产生的想法,所谓“火花”,脑子产生一个灵感,这个火花,不要消灭它。要赶紧把它记下来。以后看看有没有时间去加以创造。加以实施。

予而勿夺,要给予而不要剥夺。在心态上要平和,要有给予的心态。不要剥夺的心态。对人对己都是这样。对自己太苛刻也不对。有很多人就对自己太苛刻了。形成了疾病。我看有相当一部分焦虑抑郁,就是自己对自己要求太苛刻。当然别人对他要求是一个方面,他自己对自己要求也是一个方面。而且这类病人春天发病最多。应该给的,就不要剥夺它。

赏而勿罚,要奖赏而不要处罚。这个范围很广,我刚才说了,对人对事对己都有个赏而勿罚的心理。不是说错了事也不该罚还赏。不是讲的这个问题。就是讲一种心态上,精神调养方面的问题。

此春气之应,这样的话,就是符合春气上升之势,阳气上升了,所以人阳气也随之上升。人体的形体运动乃至于精神状态,都要符合春生之气。因此说此春气之应。这是和春天之气相顺应,相一致。应,就是顺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应,我们在讲前面有一篇,叫《阴阳应象大论》“应”吧,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春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养“生生之气”,所以叫养生。这个养生,和我们这一篇养生的养生,意思不一样。这是生生之气的意思,阳气上升的意思。也就是调养生生之气,跟夏天的调养长气是一个同样的句子。春主生,所以春天要养其生气。养生之道,这是养生气的规律。

逆之则伤肝,肝应春,讲《金匮真言论》讲过了,肝气通于春,所以如果逆养生之道,逆春天养生之道,而不是像上边所说的,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这样的使志生之道的话,就容易伤肝。伤了肝之后,肝是少阳之气,少阳之气不能正常上升,产生很多肝之病,不但产生肝之病。

夏为寒变,到夏天还可以产生寒变,里寒,产生里寒。可以产生洞泄,洞泄之病。为什么呢?春天养生,阳气没有养起来,夏天阳气当长而不长,所以变成里寒了。洞泄,寒中洞泄了。是养生没养好,到夏天阳气该长也长不起来,没有生,谈何长?所以 “夏为寒变”。按五行说,木不生火,按阳气多少来说,少阳没有生起来,所以太阳之气不能长。所以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

奉长者少,春生夏长,春天不生,夏天不能长,所以不能奉养长气。奉,就是养的意思,供养。少阳没有生起来,就不能供养长气。有生才有长。,没有能生,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很好的长。所以叫“奉长者少”。


夏三月,四五六,夏天,夏季,当然我在这说的一二三四五六,都是说的阴历,太阴历。

此谓蕃秀,蕃,是茂盛的意思。秀,就是美的意思。蕃秀,就是茂盛而美丽吧。茂盛而美丽是说夏季的阳气很茂盛,自然界一切万物都发展得很旺盛。特别是草木看得最清楚。一到夏天是最繁茂的季节。

天地气交,天地之气相交。天阳下降,地气上升,这个时候最旺盛。天地气交最旺盛。阴阳之气相交最旺盛。

万物华实,华是开花的花,花和华是一个意思。实,就是果实。万物,是指那些植物类都已经开花,开始结果。或者开花了,开花之后已经开始结果了。所以万物华实。这不是也很蕃秀吗?前面不是又茂盛,又美丽。华实还不茂盛美丽吗?那是自然界的气象。用这样的话来形容。

夜卧早起,人们养生在生活规律上要晚睡早起,同样的是与自然界的阳气旺盛相一致。自然界阳气旺盛,人要睡眠的话,就是入于阴了,阳气入于阴了。所以晚睡一些,早起一些。保持阳气旺盛。这里说“夜卧早起”可是相对的,是对古时候所说的。“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和现在的有一些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概念上的晚睡不一样。那非得夜里两点以后才睡。可是他并不早起。人家这是早起。两点以后再睡,到夏天四点钟五点钟天亮了,甭远处,中国黑龙江三四十点钟就大亮了。概念上的晚睡不一样。那非得夜里两点以后才睡。可是他并不早起。人家这是早起。两点以后再睡,到夏天四点钟、五点钟天亮了,两点钟睡,四点钟还得早起。天亮前起,那肯定不行。不符合《内经》,即使说晚卧早起,也不会是让睡一个多小时觉。所以这个应该正确理解。是说和自然界的阳气旺盛保持一致起来。

无厌于日,同时,在心态上还有无厌于日。厌,是倦怠,无厌于日,白天不要倦怠。人气夏天不应该懒惰,人气不可惰。因为夏天,确实阳气盛,人容易汗出得多,容易产生疲劳的,暑伤气。但是要注意,不要懒惰。

使志无怒,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发怒,因为自然界阳气在上升,人气也上升,一发怒的话,容易阳气过盛了,怒则气血上冲,太盛了不行。不要发怒。应该使心情保持平静。

使华英成秀,这个“华英”是指人体的精神,“成”应该读成[chang常],意思是盛的意思。使精神茂盛,精神充沛。夏天应该保持精力的充沛。有春生了,再有夏长了。身体才能强健起来。如果从各人的学习和工作上,也才能够成就开始了。这就开始创造的时候。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因为夏天阳热之气很盛,人体内的阳热之气也得外散,使气得泄,该出汗就得出出汗。夏天,说一遇天热,不要出汗,躲在空调的房间里去世不好的。不应该老那样。必要的时候,工作的时候,凉快一下也好,便于工作,等等。说一天二十四小时,就在这冷室里头呆下去,避暑去了,这对身体是不利的。所以说应该夏天和自然界阳气旺盛一样。人体的阳气也要开始外泄。因此说,也是要出点汗,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这是说的心情问题,人的情绪,人的情志,应该所谓的意气舒展,不要抑郁,当然这不是说性格问题,比如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夏天的时候尽量的外向一点。特别是内向的人。这样的话,使阳气外泄,使意气舒展,你才容易夏天长起来。阳气才能长。我说从学习工作来说,夏天也应该外向一点。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天养长之道。夏如长,阳气盛,所以说是养长的规律。夏天的养生的规律就是养长。春生夏长。

逆之则伤心,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不使阳气很好的旺盛起来,当旺盛而不能旺盛,那就伤心。因为心气通于夏,使阳气不振作。

秋为痎疟,阳热之气不能发散于外,那就郁在里了,秋天凉气外束,秋凉之气束缚于外,阳热之气闭郁于内,所以容易产生寒热往来的疟疾。痎疟,我们过去讲过,秋为痎疟,就是泛指疟疾而言。这是指的寒热往来,不见得是真疟。也许是真疟,也许不是真疟。但是有往来寒热的症状的,就称之为疟疾。这是由于夏季养生不当,阳气不能外散,它不是应该,讲的“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吗?

奉收者少,因为夏季养生没养好,秋天当收也不能正常的收,所以说“奉收者少”。奉养收气的就少了。是这样,夏天没长好,秋天还能收成好吗?人体也是这样,夏天阳气没长养好,秋天阳气应当收敛了,也收不好。收不好就产生很多的病。自然界也是这样,夏天开花结果的没长好,秋天收成能好得了吗?也不可能。所以说这是相关的。上个季节养生不当,下个季节身体也要受到影响。

冬至重病,奉收者少,又冬至重病。这句话本意不错,但是从四段的文例上看,“冬至重病”这四个字,怀疑是衍文。还是有道理的。你看,前两个段,到“奉藏者少”,“奉生者少”,后边都没有一个什么什么重病问题。所以这“冬至重病”这个话,注家们提出来可能是衍文。

这是夏三月的养生。要养生(长)气,阳气旺盛,所以用“蕃秀”这个词,来形容这个季节的特点。人们养生要适应阳气上升的这个性质,阳气旺盛的性质,来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生活规律。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七八九,秋季。

此谓容平,七八九,秋季。用“容平”这个词,来表示秋天的那种征象,“容平”就是说万物的容状、容态、形容。容是万物的容状;平,就是平静、平定。也就是万物的容状、万物的形态。到秋天就平定下来了。不是在往上长了。是呀,像春天那样欣欣向荣,像夏天那样的繁茂,秋天,万物容状就已经平定了。秋三月,此谓容平,用这个“容平”来形容秋季的气象。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这是自然界的景象,天气疾劲,不像春天那么柔和,夏天那么湿润,开始疾劲,说“天气以急”,秋风来了,疾劲,秋气疾劲。地气以明,地气是指的大地上的万物,大地上的万物也开始清明。清也是一种清肃的现象。大地万物也开始清明,或叫清肃。秋季阳气开始收敛了。阴气开始上升了。所以万物开始下降的现象,所以叫“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人们注意养生,又用起居来说明,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个时候人们在生活起居上,要早些睡眠,要早些起床。早到什么程度呢?要“与鸡俱兴”。鸡这种禽类,可以天一黑就要休息了但是天不亮可就要起来了。鸡鸣,天没有真的天亮,它已经鸡鸣了。所以秋天应该天黑入睡休息,不要等到天光大亮再起床。所以他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我们不是有个词叫“闻鸡起舞”,那是说练武功的,鸡鸣起来就在练武功了。做别的工作,鸡鸣时候也该起来工作了。学习的,鸡鸣也该起来学习了。他是说与鸡俱兴,是比喻那个时间。

下面是秋天调养情志的问题,休息一下再讲。

[完/46:14]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