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急性咽炎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急性咽炎

  
疾病名称(英文) acute pharyngitis
拚音 JIXINGYANYAN
别名 中医:喉痹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咽喉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急性咽炎是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很多是由急性鼻炎向下蔓延所致。病变可局限在咽部一部分或全部。
中医释名 本病是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咽痒不适等为主要表现的咽部疾病。
西医病因 50%为病毒感染,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及腺病毒。另外,见于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传染方式是飞沫或直接接触。
发病率 占咽喉部疾病的7%~17%,占耳鼻喉科疾病的2%~6%。
发病机理 ①身体受冷后呼吸道粘膜血管收缩,呈贫血状态,局部抵抗力低下,病原体乘机而入。 ②身体劳累,营养不良,烟、酒过度。 ③工作环境不良,通风条件不佳,空气污浊,各种工业粉尘,以及刺激性药物或化学气体刺激。 ④慢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体炎,全身性慢性疾病等情况存在,均可诱发此病。 ⑤身体虚弱,缺乏锻练,很少接收阳光,对冷适应性差,刺激性食物等部可作为诱发因素。
中医病机 本病的形成,多因起居不慎,肺卫失固,致风热邪毒乘虚侵犯,由口鼻而入直袭咽喉,以致咽部红肿疼痛而发为风热喉痹。若因失治误治,或平素肺胃积热,则邪热传里而出现肺胃热盛的重证。素体虚寒者,风寒之邪犯于皮毛,内应于肺,壅结于咽喉,则可表现为风寒喉痹。
病理 咽部粘膜充血、肿胀、粘液腺分泌增多,粘膜表面复有稠厚的粘液,粘膜下血管及粘液腺周围有淋巴浸润,咽壁淋巴滤泡充血,肿胀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属外邪侵犯的实证,辨证的重点在于区分表、里,初起邪在肺卫多属表证,病情较轻,虽有风寒与风热之分,但热者十居八九,寒者十居一二,且往往在短时间内寒邪亦从热化。病至两三日,若外邪不解,常可循经传里而出现里实热证,病情较重。临床上可将本病分为风热外侵、风寒袭肺及肺胃热盛三个证型。
1.风热外侵
证候:咽部微红肿,干燥灼热感,微痛,或痒咳,吞咽不利,可伴有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痰黄,舌质正常或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急性咽炎初期,以咽部微红肿疼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为辩证要点。②病机:风热邪毒由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首当其害,外邪与咽部气血相搏结,则出现红肿、疼痛、灼热或痒咳等症状,由于邪尚在表,故咽部症状较轻;发热与恶寒并见,是邪在肺卫、正邪相争之象;风热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黄;舌质正常或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之候。
2.风寒袭肺
证候:咽部微痛或痒,粘膜淡红不肿,吞咽不顺,伴恶寒微热,无汗,鼻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辨析:①辨证:本证可出现在急性咽炎的初期,临床上较为少见,以咽部淡红不肿而微痛或痒、鼻流清涕、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寒外袭,内应于肺,结于咽喉,则出现咽部淡红不肿而微痛或痒、吞咽不顺等症状;风寒束表,邪正相争,则恶寒而微热、无汗;肺失宣降,则鼻流清涕、咳嗽痰稀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风寒表证之象。
3.肺胃热盛
证候:咽部红肿疼痛较剧,软腭及悬壅垂亦红肿,吞咽困难,痰多而黄,不易咯出,颌下有臖核、压痛,发热,口干,头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急性咽炎失治误治之后,以咽部剧烈的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邪热传里,肺胃热盛,上蒸于咽喉,则出现咽部剧烈的红肿疼痛、吞咽困难、颌下起臖核;肺经有热,煎灼津液,则痰多而黄;胃腑炽热,则口渴、大便干结;里热炽盛,则发热而不恶寒、头痛、尿黄,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西医诊断标准 1.起病较急。
2.咽痛,干燥灼热,吞咽不利,甚至吞咽困难。
3.咽部红肿,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并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咽腭弓及悬雍垂水肿,甚至咽侧索亦红肿,两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4.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或仅有全身不适。
5.血液检验有白细胞总数升高。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发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痛。吞咽唾液时咽痛比进食更甚,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但因年龄、免疫力以及病毒、细菌毒力之不同而程度不一,可有发烧、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表现。
2.悬雍垂肿胀时,吞咽痛更明显,说话常带鼻音,粘液积留于喉咽部,易引起咳嗽。感染向喉部扩散时咳嗽加重,出现声音嘶哑,炎症向咽鼓管扩散时,听力下降。
体检 咽部表现急性充血、肿胀、色鲜红;腭弓、悬雍垂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及咽侧索红肿,软腭松弛无力;细菌感染者可在咽后壁及扁桃体表面上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严重者可累及会厌及杓会厌皱壁,发生水肿。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应与某些急性传染病鉴别,因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相似,尤其儿童更应注意。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猩红热性咽炎:恶寒、高热、软腭及咽粘膜弥漫性充血,呈深红色,发病24小时后出现典型皮疹。
2.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小儿,有发热、咽痛、颈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可增至40%~80%,异常淋巴细胞占10%~20%,血清嗜异性凝集反应阳性。
3.急性粒细胞减少性咽峡炎:全身症状重呈衰竭状,高热可达40℃,咽痛剧烈,扁桃体表面有溃疡及坏死组织,白细胞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消失。
中医类证鉴别 1.乳蛾:青少年多见,以喉核红肿疼痛为主。
2.喉:急起,高热,咽喉部剧痛。红肿,吞咽障碍,可化脓,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3.急喉风:病情急重,以突起咽喉紧锁,呼吸困难,痰涎壅盛为主要特征,而不仅是咽痛、咽痒不适等表现。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一周内咽部红肿疼痛消失,体征消失,体温正常;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
2.好转:咽部红肿疼痛及体征减轻,体温下降。血液检验白细胞总数有所下降。
3.无效:局部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有并发症发生。
预后
并发症 感染向上蔓延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向下蔓延可致喉炎、气管炎、肺炎。急性脓毒性咽炎可能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败血症等。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有条件时应适当隔离,以防传染他人。患者应卧床休息,多进水及流质软食。咽痛、发热时应对症处理。
2.局部用复方硼酸剂或温生理盐水漱口,以清洁口腔或用溶菌酶片、金鸣片、金果片、华素片等口含,每次1片,每日3~4次。
3.感染较重者应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吗啉双胍、金刚胺等和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等。
4.如炎症侵及喉部,可行熏气法治疗。
5.经常发作的患者应检查有无鼻窦炎,增殖腺增大等病灶,应及时处理。
中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重在祛邪,初期邪在肺卫,须注意疏解,不可过用苦寒药,邪热传里时,须注意通大便。由于病在咽喉,吞咽多有不便,故服药的方法亦不可忽视,汤药宜采取频频含嗽下咽的办法。此外,内治与外治的有机配合,可大大提高疗效。
一、辩证选方
1.风热外侵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药:疏风清热汤(经验方)加减。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2g,甘草6g,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0g,桑白皮15g,赤芍15g,桔梗10g,浙贝10g,花粉15g,玄参15g。头痛者,可加蔓荆子藁本;咽痒作咳,去玄参,加蝉衣橘红;若咽痛较重,可加射干山豆根
2.风寒袭肺
治法: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方药:六味汤(《喉科秘旨》)加减。荆芥10g,防风10g,桔梗10g,甘草6g,薄荷6g,僵蚕10g,苏叶10g,生6g。鼻塞流清涕者,加苍耳子、辛夷;咳嗽加紫菀杏仁;咽痒加蝉衣、橘红。
3.肺胃热盛
治法:泄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清咽利膈汤(《喉症全科紫珍集》)加减:连翘15g,银花15g,大黄6g,黄芩10g,栀子10g,薄荷6g,牛蒡子12g,荆芥10g,防风10g,玄明粉6g(冲),玄参15g。大便秘结者,大黄可酌情加至10~12g;口渴加花粉;痰多加瓜蒌仁、浙贝;高热加生石膏知母;咽部肿甚,加丹皮、赤芍。
二、、其他疗法
(一)吹喉法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吹于咽部患处,以起到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的药物如双料喉风散喉康散、复方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等。(二)含漱法将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煎成汤剂或提取有效成分制水剂进行频频含漱,可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如银连漱口液、漱口方。
(三)含服法将中药制成片剂含服,使药物能在咽部停留较长时间而发挥局部治疗使用,常用药如健民咽喉片、草珊瑚含片、薄荷喉片等。
(四)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法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煎汤。反复过滤,取滤液行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部而发挥治疗作用,方剂如银花、大青叶、黄芩、荆芥、牛蒡子、甘草。
中药 1.六神丸:每次服10粒,每日服3次,儿童酌减,孕妇忌服。能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于风热喉痹。
2.喉症丸:每次5~10粒,每日服2~3次,儿童酌减,孕妇忌服。功效、主治同上。
3.喉疾灵胶囊:每次服4粒,每日3次,儿童酌减。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风热喉痹。
4.抗病毒口服液:每次服10ml(1支),每日3次。能疏风清热、活血消肿,可用于风热型咽炎。
5.牛黄解毒片:每次服2~4片,每日服2~3次,儿童酌减。能泄热通便,可用于急性咽炎属肺胃热盛、大便秘结者。
针灸 1、点刺放血法:用三棱针或5号注射钟头在双侧耳尖(耳轮上缘中点)及少商穴点刺,挤出恶血数滴,每日1次,有显著的利咽止痛作用。
2、穴位敷贴法:取蝎尾两只(末节有毒针部分),分别置两块胶布中心(约1×1cm大小),贴压在双侧扶突穴上,1~2天后取下。
3、爆灯火法:在双侧肩胛骨内侧缘、脊柱两旁寻找皮肤上的斑丘疹、结节或压痛点,或选用大椎、曲池、合谷、少商、角孙。取灯芯草一段,蘸植物油后空干浮油,以不滴下为度,用食指和中指捏住灯芯草前三分之一在蜡烛或酒精上迅速点燃,对准皮肤异点或穴位,迅速爆灸,当灼及皮肤时便发出"啪"的清脆声,无爆响者重灸,每次选1~3个穴位,间隔2~3天一次,以6次左右为宜。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病变可波及整个咽部,也可局限于咽的一部分,病毒、细菌、物理化学刺激都可引发,但以病毒感染最常见,因此西医治疗以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局部治疗为主。中医则重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为治则。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常致慢性咽炎,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被认为是能较快缓解全身和局部症状,彻底治愈急性咽炎的方法,可考虑采用以下方案:
1.西医抗感染加中药外治法: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采用中药外治法,如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桂林西瓜霜吹咽部,噙含六神丸,或用中草药煎成汤剂嗽口,常用药有蒲公英,银花、野菊花、上牛膝、薄荷、甘草、硼砂等。
2.煎服中药加西药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服用疏风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局部用溶菌酶含片,杜灭芬含片,华素片等含化,复方硼砂液、洗必太漱口液,甲硝唑嗽口液漱口,或选用庆大霉素、青霉素、洁霉素、银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加生理盐水作超声雾化吸入,理疗等。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喉痹"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其含义较广,大抵包含了具有咽喉部红肿疼痛为特点的多种咽喉部急慢性炎症。后世医家对疾病的分类渐趋详细,将"喉痹"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区分开来,如《喉科心法》:"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是蛾",但总的来说,古代医籍中"喉痹"的概念一直较为笼统。现代中医喉科对"喉痹"的概念已逐渐统一,系专指急慢性咽炎,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急性咽炎又可称为"风热喉痹"或"风寒喉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