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寒水射肺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寒水射肺

  
疾病名称(英文) attack of cold-water on lung
拚音 HANSHUISHEFEI
别名 西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心功能不全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为寒实之证,或阴虚阴寒之证,为临床上常见的急重证候。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为寒实之证,或阴虚阴寒之证,为临床上常见的急重证候。多由宿罹痰饮或水肿,复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所致。因饮邪犯胸肺,肺气上逆;或饮停胸胁,水邪迫肺;或肾阳虚衰,水气上逆于肺而出现痰饮、水肿、喘证等疾病。证多属本虚标实、阳衰阴盛之候,病之本虚责之脾肾,病之标实则因胸肺停有水饮。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往往经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甚则引起面浮胕肿;或咳唾引痛,咳唾、转侧及深呼吸时胸痛加重,胁痛势较初期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胸廓隆起;或面浮身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气粗喘满,倚息不得卧。伴怯寒畏冷,胸闷,口不渴。苔白腻而沿,脉濡缓或滑或弦紧。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温肺化饮,温补肿肾,逐水祛饮。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小青龙汤加减:麻黄10克、桂枝6克、干6克、细辛3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五味子6克、白芍10克。本方适用于外寒内饮之溢饮、支饮、哮证、喘证患者。
(2)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肉桂6克、附子1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茯苓24克、白术10克、车前子15克、生姜3片、白芍10克、牛膝10克。本方适用于肾阳虚衰,水邪上凌犯肺之水肿诸症。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口服,日1剂。
2.加减变化:若喘咳痰多,可基本方(1)加杏仁10克、苏子10克、白前10克、橘皮10克;若肢体浮肿明显,尿少,可加猪苓15克、泽泻10克;若郁久化热,伴发热,烦躁,苔白兼黄,可加石膏以清内热;若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咳痰盛不得息,可加葶苈子15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陈皮10克。若饮停胸胁,症见咳唾引痛,但胸胁痛势较初期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偏侧胸廓隆起,舌苔薄白而腻,脉沉弦或弦滑,宜逐水祛饮,甘遂大戟芫花等量为末,装入胶囊,从0.5克至3克递增,空腹顿服,或去芫花加白芥子为丸,宜小量递增,连服3~5日,必要时停二、三日再服。同时可用川椒目10克、瓜萎10克、葶苈子10克、桑白皮10克、苏子10克、半夏10克、茯苓24克、橘红6克、生姜3片、杏仁10克;如饮停胸胁,水饮久停难去,胸胁支满,体弱,食少者,加桂枝6克、白术10克、甘草6克。若水邪凌肺,肾不纳气,症见面浮身肿,喘促,汗出,脉虚或数,宜用基本方(2)加用人参6克、蛤蚧6克、五味子10克、牡蛎30克,或吞服黑锡丹梧桐子大30~40丸,日2次。
(二)外敷药物:
法夏6克、陈皮6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厚朴6克、干姜3克、甘遂3克、大戟2克、白芥子3克,炒热在包,熨背部。如以咳喘、痰饮为主证者,可参照寒痰阻肋证治的外敷药物。饮食疗法::宜选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避免过酸、过咸,对诱发哮证的食构要避免进食。须戒除烟酒。其食疗方的选用,可参照寒痰阻肺证治。
施治要点:
(一)由于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治疗当以温化为原则。因本证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证,故健脾、温肾为其正治,发汗、利水、攻逐乃属治标的权宜之法,待水饮渐去,仍当温补脾肾,扶正固本,以杜水饮生成之源。治标可选用干姜、桂枝、附子、细辛、半夏、茯苓、白木之类以温肺涤饮,麻黄、杏仁之类以宣肺降逆,如小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射干麻黄汤皆品;治本可用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以温补脾肾。
(二)同时还当分别标本缓急,根据表里虚实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处理,水饮壅盛者祛饮治标,阳微气虚者,温阳治本;在表者宜温散发汗,在里者,宜温化利水;正虚者宜补,邪实者当攻,如同邪实正虚,治当消补兼施,饮热相杂者又当温凉并用。
中药
针灸 哮喘针刺天突、定喘、内关、列缺,咳嗽加孔最,痰多加丰隆、足三里,胸闷加膻中、气海,多用泻法。如脾肾阳虚,寒水上凌犯肺,针刺肾俞、三阴交、大肠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脾俞、三焦俞、命门、膀胱俞,刺后艾灸。如饮停胸胁,针刺主穴取:天突、上脘、中脘、水分;配穴取:列缺、曲池、合谷透后溪、大横;发热可加刺大椎,呼吸困难泻上脘、中脘、水分;胸痛甚者泻支沟、内关;胸腔积液增多刺大横。针剂上述诸穴,对缓解症状有良效。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